古代怎么称呼妈妈(历史上对妈妈的称呼有多少)

如果你穿越到了先秦时期,睁眼一看母亲在你身边,该怎么称呼这么最亲近的人,如果你喊妈妈,她一定会大吃一惊,以为你被恶魔附体了,搞不好会请来巫师为你驱邪。

这个时候对母亲的称呼都是单音节字,主要有四个:母、媪、亲。

最保险的称呼是母,《诗经》里就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论语》里也有:“父母在不远游”的

但注意这个时候没有母亲这个称呼,如果你硬要这么称呼的话,别人大概也能理解。

因为亲也是这种称呼,不过是单用的。

这个字可以称呼父,也可以称呼母。

亲这个字,最初就是近的意思,父母自然是离得最近的人,所以用来称呼父母。

父亲、母亲这样的称呼就是从亲的这个含义派生出来的。

现在网络上的亲,反倒是最初的含义了,提醒你咱俩的关系很近。

古代怎么称呼妈妈(历史上对妈妈的称呼有多少)(1)

媪也是用来称呼母亲的,《韩非子》卫国的国君请薄疑出来做官,薄疑说“媪也在中,请归与媪计”,意思就是我妈妈在家,我得回去和她商量一下。他回家后和妈妈对话称呼也是媪。

不过到了汉朝,就要注意点了。

媪不光指妈妈还可能是大妈的意思。

《史记》上刘邦传记开头就是: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后来的人对刘邦妈妈叫什么都疑惑了,这难道是刘邦妈妈的名字,其实大概司马迁也搞不清叫啥了,直接写了个敬称。

这个时候媪应该不光是妈妈的称呼了,还是妇女的尊称了。

《汉书》上介绍卫青的的出身,说他爸爸郑季:“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郑季就是和公主家里一个姓卫的年长女性私通,生下来卫青。

光看字面的意思,似乎卫青爸爸和一个老太太私通,颜师古专门注解说:“媪是尊称,并非当时就是一个老太太。”这个卫媪年轻时应该长得也很漂亮,她后来还生了仨女儿,大女儿是卫君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二女儿是卫少儿,卫生儿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霍去病,三女儿更厉害,汉武帝第一次见就爱上了,接到皇宫成了皇后。

古代怎么称呼妈妈(历史上对妈妈的称呼有多少)(2)

汉朝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双音节词:阿母。最初可能专称奶妈。

汉朝的杨震担任司徒的时候,看不了皇帝的奶妈住在后宫飞扬跋扈,劝说皇帝把她赶出去,就说:“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赶快把她赶出去。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阿母就是母亲的称呼了,而且非常流行,所以万一穿越到东汉以及南北朝时期,你可以用这个称呼。

《晋书》潘岳(就是貌比潘安那位潘安)被杀的时候,他跪下给母亲磕头就说:“负阿母”——对不起了妈妈。

《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对母亲的称呼就是阿母,禀报就是“堂上启阿母。”

也是在这首诗里,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妇”刘兰芝走的时候对小姑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里的公姥,显然就是父母的意思,一般注解都是公公婆婆,但南北朝时,还有一首民歌《琅琊王歌辞》:“东山看西水,水流磐石间。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这说明姥可能在当时也是对妈妈的称呼。

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个较为流行对母亲的称呼是阿婆,北朝的民歌《折杨柳枝》:“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都是女儿对妈妈的埋怨,你不嫁女儿,哪来的孙子抱,你答应把我嫁出去了,可现在怎么还不嫁?

这时候对母亲还有个称呼:家家,或者阿家。《北史》上就说:“(北齐南阳王高)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

写《后汉书》的范晔参与谋反被处决,临死之前,他妻子骂他:“君不为百岁阿家作计!”——你怎么不为百岁的母亲考虑考虑,不过这个阿家应该是对婆婆的称呼。

古代怎么称呼妈妈(历史上对妈妈的称呼有多少)(3)

汉代对妈妈最奇特的一个称呼是姐,如果你穿越回去,醒来在四川一带,发现有人称呼某女子为姐,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他姐姐,那很可能是他妈妈。《说文》里就专门解释过:“蜀谓母为曰姐”这个习俗在宋朝还用,还不局限于四川,例如南宋的赵构想要立皇后,那会金国答应送他母亲回来,他说:“俟姐姐归,当举行。”——这里的等姐姐回来,而是他母亲。

这个知识点知道一下就行了,万一穿越回去,不要乱用。

到了唐宋时候,你就可以使用一个较为熟悉的称呼了:娘。

但如果在唐朝早期,写的时候,一定不要这样写,对母亲称呼的娘字,应该写作孃。

娘这个字也有,但不是母亲的意思,是专门指的是年轻的姑娘。

娘子这个称呼,最初不是对妻子称呼,而是下级对上级女主人的尊称,杨贵妃刚入后宫的时候,宫里的人都称呼她为娘子。

不过如果唐朝后期,人们对娘和孃就区分不那么大了,要区分也是豪门大族区分,在市井小民那里,无所谓。

例如好多《敦煌变文》里,有写作娘娘的,也有写作嬢嬢的。

还衍生出来阿娘,阿孃称呼。

就连娘子到后来就也成了母亲的称呼,宋朝的司马光在《书仪》里说:“古人谓父曰阿郎,母为娘子。”不知道他这个古有多古,但他专门这么记录一条,宋朝人已经不把母亲叫娘子了。

古代怎么称呼妈妈(历史上对妈妈的称呼有多少)(4)

宋朝人跟咱们一样了,娘就是对母亲的称呼,

《五代史平话》里写黄巢的小说里:“黄巢一日辞了爷娘,选下了日,直往大国长安赴选……”

需要注意的是,宋朝时开始有了妈妈这个称呼。

妈这个字最晚三国时就出现了,那会和母同音,到了宋朝口语开始使用起来。

宋朝的汪应辰在《祭女四娘子文》里就说:“维年月日,爹爹妈妈以清酌、时果、庶羞之奠,祭于四小娘子之灵。”

不过在这里提醒一下,在不同的地方,妈妈这个称呼含义可能不一样。

例如《水浒传》燕青去见李师师,先见老鸨,他就说:“相烦姐姐请妈妈出来,小闲自有话说。”——这里的妈妈就是老鸨。

还有《红楼梦》第二十回里,李嬷嬷和袭人拌嘴,黛玉就说:“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这里的妈妈就是奶妈李嬷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