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

导读目录

破题

鎣的三世三生

铭文释读

器形赏析

结论


破题

国家博物馆近期入藏了一件稀有的青铜器虎鎣。这件青铜器原本收藏在圆明园中。英法联军洗劫北京时被带到国外。我想讲的并不是,虎鎣如何流失又如何回归的过程,而是,鎣这种器型是怎么演变来的,做什么用的。虎鎣它的铭文内容是什么,它是什么时期的,谁是它的主人。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

虎鎣

鎣的三生三世

这就是令人瞩目的虎鎣。长得像茶壶啊!事实上功能也密切相关,它就是用来装水的,洗手时拿它往外倒水。它和另一种青铜器长得几乎像是孪生兄弟。

鎣的前世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

闻喜酒务头墓地,商代晚期

这样器形叫盉 hé,是调酒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盉,调味也。从皿,禾声。王国维在其《说盉》一文,称盉的功能是“和水于酒”,即调和酒之浓度用。

盉,《中国考古学大辞典》解释是:“基本形制为圆口、深腹,前人管状长流(喙),后有鋬,上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鋬与盖之间有链相连,个别有提梁。”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

这是山西南部商代晚期酒具组合。盉作为调酒器如何使用文献和大师说得不是很直观。《礼记》中说盉是盛玄酒的。就是兑水啊,能喝的不能喝的都可以一起共饮啊。子曰:礼失而求诸野。咱们来一个直观的。

郭沫若说盉“如少数民族之咋酒罐耳”。郭沫若同志这件事干得地道。这已经无限接近事实了。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

土家族咂酒

在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县有一首《咂酒诗》,诗云:“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起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所描述的喝咂酒的景致惟妙惟肖。 这首诗是土家人喝咂酒的证据。 咂酒,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涉及藏族、土家族、羌族、彝族、苗族、布依族、壮族、高山族等,流行地域包括两广、两湖、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

羌族咂酒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

彝族咂酒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

藏族咂酒

咂酒也叫钩藤酒,是多种粮食酿酒。有的是用糯米、苞谷(玉米)或小麦酿成的一种甜酒。有的是用青稞、小麦、玉米酿酒。短的七天就可以喝。 由于酒含于粮食酒料之中,须加水稀释后方可饮用。喝咂酒要边喝边掺开水。通过温度使谷物颗粒内的酒精成分充分浸出。倒进去的开水浮在上面,经过浸泡后的酒沉坛底,细竹竿酒竿直插坛底。喝咂酒时不能用酒竿喝酒坛口的酒,会烫伤的。一直喝到没有酒味,再把谷物捞出来吃。咂酒类型介于啤酒米酒和白酒之间,味道酸甜。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

看到开水壶了吗,这个就应该是替代盉的。盉和壶的音都有点像不是?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0)

咂酒不是随便喝的,过年、嫁娶、重大活动、尊贵的客人等重要时刻才可以,要有开坛仪式的。族长要四六八句的,合辙押韵的歌颂祖先、赞美家族,或尊贵的客人答谢、赞美、颂扬主人。然后才可以按长幼次序喝。

这不就是礼记中记载的礼仪程序吗?《礼记》中:“凡尊,必上玄酒。“合着玄酒不是水,是开水。不用,酒精析出物太少,坛子底下嘬不到几口就没了。必须多喝开水!这多喝开水的梗在这儿呢!

这不就是《诗经》中记载的《商颂》吗?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合着这段是祝酒词!怨不得要编诗经呢?要不然说不出来喝不了酒!

这些可不是我瞎说的啊。《礼记 乡饮酒义》“祭荐,祭酒,敬礼也。哜肺,尝礼也。啐酒,成礼也。”哜微微尝一点;啐zá,入口。咂zā酒和啐zá酒难道不是一回事吗?

鎣的前世历史还比较长。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1)

二里头时期陶盉

二里头啊,那不就是相当于夏代吗?就已经有了。有什么了?咂酒啊。那酒是什么时候有的呢?粮食是什么时候开始种的呢?

《战国策》、《世本》等书均记载夏禹时的仪狄发明了酒。《吕氏春秋》说:“仪狄作酒”。时间就是二里头左右时期。仪狄就是夷狄呗,看来酿酒不是中原人的发明,是从北方或东方传过来的?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2)

大汶口焦家遗址陶鬶

注意它的袋形足,就是为了加热准备的啊。当然这一件是礼器没有加热痕迹,可能先用别的陶器把水做开,再倒入吧。

大汶口在山东可以算东夷祖先吧,中国公元前4500年确实就是发达的农业社会了。这个陶鬶很像二里头时期的盉吧。礼出东方啊。看来少数民族的文化很多都是从中原地区传过去的。当然,中原文明的种子也是汇聚四方而来的。

再往上倒腾农业的起源,水稻是中国南方种植出来。《山海经》中也多次记载了黍和粟在北方的种植。有点跑题了,哪天单说吧。

小结一下:鎣的器形来自盉,青铜盉源自陶盉,最早就是喝原始咂酒用的的。

盉盛行于商代多与酒器组合。上文有图。但商代也存在“盉盘组合”,如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中出土的壶形盉便放在一个盘子内。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3)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4)

平谷刘家河商墓和2盘组合

出土时,带小鸟的水盘内还有三个盉足的痕迹。说明盉与盘是配合使用的。这个墓可能不是商族人的墓,而是与周族有关系的墓葬。证据是有族徽。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5)

这个应该是鼋。这族人是天鼋氏后裔。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指出:天鼋即轩辕。《国语.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也就是平谷这一族人有天鼋族徽,与周族人同是轩辕黄帝之后!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6)

天鼋族徽

有关文献中对刘家河墓地也有相似观点:“而另一些青铜礼器,不仅器形与纹饰有明显的地方特点,而且又有轩辕氏的族氏铭文,显然是轩辕氏自己在当地制作的。”【1】

更有意思的是,明蒋一葵在万历年间撰《长安客话》:“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今平谷县东北十五里,冈阜窿然,形如大冢,即渔子山也。其下旧有轩辕庙”。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7)

平谷轩辕庙

地下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和传承沿用的地名、建筑,都指向平谷曾经是古代轩辕族活动区域。

也就是商族人把盉作为酒具使用,喝咂酒。周族人却用来与盘配合使用。

鎣的今生

周族人拿盘与盉匹配做什么呢?行沃wò盥guàn之礼。《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贵族们在祭祀、宴饮等场合,以及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

西周时期盉与盘的配合越发普遍了。而且出现了与盉器形一致但名称不一样的器物了:鎣。比如西周中期鱼伯鎣。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8)

这个铭文写着:(弓鱼)伯自作盘鎣。说明鎣代替了盉与盘配合使用,用于沃盥之礼。现在程序还有,就是简化了,叫饭前便后要洗手。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9)

到虎鎣这,因为不再需要加热,袋形足逐渐变细了。也体现了盉的功能从加注开水逐渐演变为倒水盥洗。这个容易理解啊,水太烫了容易秃噜皮吧。

鎣的后世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0)

盘匜组合陕西澄城芮国墓地,春秋

鎣这种器形出土很少,算上残缺不全的只有七件。时代贯穿西周时期。之后,就是匜和盘的组合。匜长得有点像瓢。也许就是按照葫芦做的吧。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1)

孙机先生对虎鎣有不同见解:古代人认为神喜欢闻香气。鎣是用来盛放一种叫“郁金”的液体香料的容器。祭祀时,令香气上达天庭,奉献于祖先和神灵。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2)

这是一组商代酒具组合。在禁上,中间是尊,左右放置着倆个提梁卣,其中盛着从坛子中倒出来的酒和饮料。

文献中常见“秬jù鬯chàng一卣”:秬是黑黍子,鬯是香酒,秬鬯就是用郁金香草拌酿的黑黍子香酒。卣yǒu就是提梁卣。既然已经有放香酒的器皿了,左侧的盉就不应该再是存放同样东西的器物了。左侧的盉就是随时兑开水用的。也许不是一般的开水是加入香料的水。因为有盖,盖的作用就是保持香气或温度。

当然我的见解不敢和孙先生比肩,算是一家之言。子曰:各言其志。

铭文释义

图片欣赏完了,本章节开始烧脑,前方高能,请各位小心驾驶。略过先看结论也可以。这一部分是魏老师喜欢的文字考释部分。前一部分是图片对比,后半段涉及语音分析。

虎鎣的很多问题都与铭文相关,文字是打开虎鎣未解之谜的钥匙。包括:文字内容、器物用途、断代、归属。但首先铭文释义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只有四个字,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3)

盖内铭文

之前有意见认为盖内铸铭四字:“自乍(作)(供)(鎣)。我觉得不够准确,关键是第三和第四字。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4)

铭文着色照片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5)

铭文放大照片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6)

总体上看虎鎣字体端庄俊美有西周晚期厉王-宣王-幽王的特点。

咱们一个一个来啊,

1,自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7)

放大照片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8)

x光照片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29)

着色放大,自

这个字为自己的“自”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字体是什么时候,哪里用的就不好解决了。虎鎣“自”字端正稍胖。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0)

朕匜,陕西博物馆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1)

朕匜铭文

1975年2月陕西岐山董家村一号青铜器窑藏出土,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藏。 乃西周中期的盥洗器。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2)

朕簋铭文“自”

这个自下面一横最低点有一点往左偏,与虎鎣着金色字体对比,是接近的。但字形稍瘦。朕簋是陕西岐山出土的,正是京畿之地。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3)

鱼伯鎣,西周中期

上文提到的鱼伯鎣中的“自”也很像虎鎣的字体。但是整体偏瘦。鱼国墓在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时郑地,也是畿内诸侯。

这两个例子说明,虎鎣“自”字,与上述两字比较,有像的地方也有不像的地方。那这俩个例子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京畿之地。也就是三者所用字体,大体是周天子直辖范围之内所用。上述两例与虎鎣“自”字不像的共性是偏瘦,这两个例子都是西周中期的器物,所以更进一步证明了虎鎣应该是西周晚期周或畿内诸侯所用器物。

2作

这个字写反了,上下颠倒。整体轮廓大于90°,弯折处稍平滑,外面竖折中一竖稍长,外面一横稍斜。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4)

x光影像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5)

着色字体放大

这是罕见的,见过左右反写的没见过上下写反了的。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6)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7)

鄀公平侯鼎中的作字就写反了,是左右反,时间在春秋时期。鄀国原字秦楚之间,后迁南郡,春秋末年成为楚国都城。

这个作字外高里地,下面一横稍斜,外部轮廓比90°稍大,正与虎鎣仿佛。但笔画间距略宽,外面一笔弯折处有些尖锐,不像虎鎣。

另外这篇文章中的“自”字端正,但字体稍长,下面一横最弯曲处在中间也不像虎鎣。

鄀公平侯鼎作字也写反了。提示我们也许小诸侯不像王室那么严肃,用字比较自由活泼。也许虎鎣并不是周天子所用之物,而是京畿附近的诸侯国国君所用之物。

我们按时间顺序把西周晚期“作”字字体排列对比,

厉王时期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8)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39)

多友鼎,厉王初年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0)

放大照片

可以看到横竖间距与虎鎣相仿,横的角度上面很像,最后一笔竖折有点弯。竖折角度也很接近。结论比较像。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1)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2)

十月敔簋及铭文,厉王三年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3)

放大图

竖折角度大于90°,竖稍长,横竖间距很像。可惜十月敔簋已经失传,仿写有可能失真。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4)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5)

小克鼎及铭文,宝鸡扶风法门寺任村,厉王23年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6)

其中作字最下后一笔横折,有些弯折,另外横之间间距一窄一宽,这个与虎鎣明显不同,其他与虎鎣很接近。结论是比较像。

宣王时期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7)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8)

十一年师嫠簋,宣王十一年,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49)

11年师嫠簋作字

笔画外长里短、横间距一样,这两点与虎鎣接近,但是,竖折小于90°。结论是比较像。

幽王时期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0)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1)

师兑簋,幽王元年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2)

放大图

竖折夹角明显小于90°,与虎鎣不符合。

小结:虎鎣“作”字按时间排列,越早竖折夹角越大,越晚夹角越小,角弯折处越尖锐,越不像。所以虎鎣更接近厉王时期。这和”自字“接近西周中期的结论也是相符的。也许就是厉王3年到23年之间,京畿附近小国国君所用之物。这个国君和王室联系紧密,他所遵从的字体规范是和王室接近的,整齐,端庄,俊美。“作”字写倒了,体现了灵活性,也许制作紧急,完成后才发现,返工已经不可能了,既然可以左右对称写,接受上下对称写问题也不大吧。

有这样的小国吗?有啊,虢国。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3)

虢国地图

在西周时有西虢在宝鸡防御西戎,成周东边有东虢。西周东周之交西虢东迁到三门峡市在黄河南上阳为南虢,东虢被郑国吞并,逃到黄河北岸下阳为北虢,作为南虢的附庸。后来晋国假虞伐虢,灭掉了虢国。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4)

这是三门峡虢虢墓地出的凤鸟纹盉,也是卧虎为盖首,续之以龙尾,管流为卧虎,执手为带翼飞龙。仅此一条就足以说明虎鎣很可能是虢国文物。但虎鎣为带出戟的兽面立足,带有浓郁的更早期味道,时间上还是应该在春秋之上的西周晚期寻找。

西周晚期西虢世系

1虢厉公/虢公长父/虢仲

字长父

厉王、宣王时期

周厉王三年,讨伐淮夷

2虢文公/虢季

宣王时期

周宣王时征伐猃狁,大获全胜,又谏不籍千亩

3虢石甫/虢石父/虢公鼓

姬鼓字石父

幽王时期

周幽王时败坏朝政

西虢是周天子最为依靠的军事力量多次南征北伐,战功赫赫。特别是在西周晚期战争频繁,见于青铜器铭文的记载就很多。虢国青铜器很多,其中有很多作字可供参考。比如上述的十月敔簋(厉王三年器),就对应着 《竹书纪年》记载:“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长父伐之,不克。”

淮夷人几乎到了成周,虢仲率兵堵截,但遭到失败。先是敔带兵增援,初步扭转了不利局势,后依靠属臣武公调动兵车百辆、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参与作战,最终击溃淮夷联军。后来逐步反攻降服淮夷屠灭噩国。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5)

虢硕父铜鬲

这个作字和虎鎣也几乎一样,横竖间距、竖外高内低,竖折拐角圆滑。但是竖折夹角稍小于90°。铜鬲涉及周幽王年间有名的大反派虢石父,时间在西周末年。

也就是虢国“作”字字体与虎鎣最为相近。器形也相近。在厉王时虢公长父在王室任卿士,在很接近厉王3年左右,或许就是在十月敔簋同时期,为纪念战胜淮夷制作的这件虎鎣。

3牿,馘

这个字特别不清楚,失去了直接分析字形的机会。通过x光影响还可以比较好的区别锈蚀磨损和字迹的区别,显像隐藏的笔迹。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6)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7)

铭文X光影像

对比着色铭文图和放大照片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8)

铭文放大照片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59)

第三个字放大照片

以前解释成供字。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0)

但左侧游离的俩块字迹无法兼顾。而且x光俩只手的形状和共字不符。本身左右写法也不一致,这个很可能不是共字。

可以看出着色图中最上边一横,不是字体笔画,它不像其他字笔画有清晰的轮廓,但是它有非常深刻。对比x光图片,可以看到,这是一道锈蚀的痕迹。

x光影像中第二笔短横在其他照片中并不存在,这是一道隐藏的伤痕。

x光呈像中左侧部分更像旅字。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1)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2)

但是对比旅字,右侧多出来的一部分无法安排。而且,x光显象旗子下的人形状不对。特别是左侧旗子下有俩块字迹无法兼顾。所以把铭文解释成:自作旅鎣,倒是书写范例,但是字形不能兼容。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3)

这是注字,如果解释成:自作注鎣,也符合青铜器命名体例。但还是x光影像不符。

还有什么字形可以,符合x光影像及着色字迹部分呢?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4)

牿,《说文》牿,牛马牢也。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5)

左侧的字迹可以包括在“告”字内,右侧竖旁好像有字迹可以解释成牛的一横的残余部分。

牿怎么解释呢?

牿是束缚约束,,可以通梏,牯。牿服,降伏。牿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之前金文中没有见过,文献中告、诰、梏都是有的。

共,旅,注,牿都有可能。这个字的读音很可能同时包括读g和u。保不齐能拼出guan盥或祼,都是与鎣用途有关的词汇,也是青铜器自名的成例。

还有另一种可能,牿会不会是馘的通假字呢?

牿=牛níu 告gào,iu应该发ieu音,o不是单母音,是ue复合音【2】,组成牿的汉语拼音要改写为:

牿=牛niéu 告gào=牛ni eu 告gàu=gué=馘?guó

u跑到e的前面,叫反拼,这个规律在《创文造字》中确实存在,但是烧脑,是统计总结出来的规律。没想到今天还用上了。看不懂就记住结论就好:牿可以拼出馘的音来。好像一个是急言gu,一个是缓言guo。

也许是受降礼或献俘礼时用的?为了典雅用了一个包含告字的异体字?牿。

在西周晚期战争频繁,周天子经常命令诸侯进行防御和掠夺战争。

“西周厉王时期的多友鼎铭文首先叙述与猃狁战争的俘获情况,然后曰:“多友献俘、馘,讯于公,武公献于王。”多友先献俘于武公,由武公献俘于王。与此相似,十月敔簋铭文先记与南淮夷的战争情况,然后曰:“长榜载首百,执讯四十,夺俘人四百,献于荣伯所。……武公入右敔,告擒:馘百,讯四十。”敔献俘于荣伯所,然后在武公的护佑下向王报告俘数,受赏。由此看来,多友与敔虽有战功,但并非高级贵族,不能直接向王献俘,但他们仍有机会获得周王的亲自赏赐。

综合以上记述,西周时期对淮夷戎狄等边远部族战争之后,出征将领逐级献俘于王,最后由王主持献俘礼。献俘礼的核心仪节包括告俘、献俘于天、燎祭、献俘于周庙、审讯俘酋、告成、褅祖、饮至、封赏将领等诸项内容。“【3】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青铜器都记载了不同诸侯征伐、获胜、接受武将献俘,再献俘给周天子的礼仪。周天子的礼仪包括了告成、饮至等程序,相应的诸侯接受武将的献俘礼仪也应该是相似的。

其中必然涉及沃盥之礼和祼礼。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6)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7)

多友鼎及铭文,周厉王初年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8)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69)

十月敔簋,周厉王三年

汉 王充 《论衡 · 订鬼》引《山海经》:“ 沧海 之中,有度朔 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 ,一曰郁垒 ,主阅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 、 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神涂郁垒二神把害人厉鬼用绳索捆住喂老虎。所以商周常见虎噬人的造型。神涂郁垒就是门神,一直到唐朝有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这二位才下岗。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0)

虎鎣管流和盖上都是老虎,辟邪的的常见题材。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1)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2)

虎鎣细节照片

虎鎣会不会是虢公自诩之物,自比为天子之门神?代天子征伐,降服邪魔和叛逆。

想象一下,虢公率领军队不断进攻淮夷和噩侯驭方。某次胜仗后,武将让士兵把俘虏带上来,同时穿在一起的左耳也放到一旁,核对数字后向虢公报捷。虢公手持虎鎣就像门神郁垒手御猛虎一样,亲自为爱将行沃盥礼。那俘虏们也像厉鬼、牛马一样被绳索捆绑,牵引,正是牿字。

厉王时期与淮夷和噩侯的战争可以单写一片文章详谈。

馘guó难道不是虢guó的同音字吗?如果这个同音字可以成立,那么虢公长父就是一语双关了?

小结:第三个字我倾向于解释成馘/虢,鎣用于诸侯接受武将的献俘礼。但我所查用字体较晚,其他解释也皆有可能。

4匜/鎣

这个字可以说的内容特别多。

首先,字形奇特,解释成鎣,需要大量字音分析和开阔的眼界。

我们从简单的字形开始。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3)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4)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5)

这是字源中收集到的荣字集合。和鎣字很像啊。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6)

这是西周中期鱼伯鎣中鎣的写法。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7)

这是虎鎣的鎣字。

基本字形是乂ài,yì,割草。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8)

三个点是小字,一横是一字

鱼伯鎣,

鎣=小ijighe 一yī+乂yì=yiii=ying=rong

*小,小的ejighe达斡尔语通古斯语eqig,iqig。蒙语jijig,第一个音都是e 或i或ji。为什么采用北方游牧民族语言来拼呢?

我采信朱学渊先生《中国北方诸族源流》和芒.牧林先生论文《试探汉藏--阿尔泰语系起源关系》中的观点。他们认为,北方民族很多是由中原出走的,汉语和北方民族语言同源词汇相当高(80%)。是一种语言分化而来。

我认为,既然都叫蒙古人种,那么在民族尚未分化之时,必然这一族的祖先说得是一种话。逻辑成立吧。

在之前我也论证了鲜卑民族的一部分就是在中原和周天子有过密切交流。鲜卑最早见于《国语晋语》: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还在商代建立了孤竹国。详细内容见之前公众号《孤竹大目夷氏方罍》。

所以“小”字的表音咱们采用北方民族语言,否则找不出来yi的音,用六书法也解释不通。

达斡尔就是契丹,契丹就是鲜卑,鲜卑就是在中原生活过。

鎣字的释读还涉及汉字表音方法。

鎣=小ijighe 一yi+乂yi=yiii=ying=rong,

我采信魏文成先生《创文造字学》中汉字是反切拼音文字学说,中的提取公因式法,解读,鎣,荣,匜。

(1)《反切拼读法》认为这种情况,三个不同字符不断反复强调yi这个音。实际上,就是注音。明显不存在象形、形声、假借、指示、会意。

(2)我的见解是:汉语存在同一个短语有缓读和急读两种读法的语言现象。举例啊,

商代祖乙之前的君主,在甲骨文中为:戔jiān甲,这是急读;在文献中为河亶甲,这是缓读。

古文常见成语”放诸四海“,缓言为”放之于四海“,诸=之于。

现代汉语,北京话常见吞字现象。 把”西红柿炒鸡蛋“说成”胸是炒鸡蛋“。

如果yiii缓读就为鎣yíng,急读就是yí,这不就是匜yí吗?用法也一样啊!也就是虎鎣之鎣,器形处于从盉变为匜的过渡阶段,读音也处于过渡阶段,实际上已经应该读成yí了,即匜。从读音分析虎鎣很可能是盥洗用器。

但问题复杂在yí这个音也可以写成夷啊。再写复杂一点可以写成彝啊!在文献中这几个字就是来回来去的互相借用的。所以汉字也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就是注音,只不过汉字强调音形意统一,是非常棒的文字系统。所以魏文成才有可能总结华夏文字,不仅仅是汉字,包括契丹小字,良渚、二里头等史前刻画符号都遵从《反切拼音法》,实际上就是音节拼读法,与西亚和埃及是一样的。既可以表音又可以表意。表音时多音,灵活,所以规律性不容易总结。之后,众多文字走上了音素拼读法的道路,词汇增加,多音字,同音字减少。而中国秦汉之后,汉字隶定,表音功能不断弱化,多音字,同音字很多,但词组组合丰富。特点鲜明。

(3),鎣ying的读音怎么就读成了荣呢?

北方方言中就是存在y和r的互换。如普通话热rè水,东北话读夜yè水。

由此看来,十月敔簋中荣伯一族很可能与东北的某些族裔有渊源关系。而虢族语言和北京语言特点相关。还记得平谷刘家河吗?

先小结一下,荣=鎣=匜=夷=彝,发音很像。

再来看虎鎣的鎣字。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79)

鎣=竹zhú 乂yì 小ijig=zhu i yi=zhuiyi蜼彝,一个字两个音,

如果啊蒙古语拼竹字,

鎣=竹hule 乂yi 小ijig=huyi=虎彝。

稍微解释一下,汉字怎么可能一个字读出两个音来。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0)

等=竹zhú 寺sì=拼不出来děng的音,按六书解释,象形、转注、假借、会意、形声、指示,哪一个也对不上号。

如果按蒙古语音节拼,等=竹hule 寺xun=hulesum=hules蒙语等待的读音。

汉字的创始人群是说得一嘴蒙汉原语。

汉字一个字读两个音不新鲜。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1)

西周初年的利簋铭文“武王征商”中的武王就是合文。还有文王也是如此。廿、卅等字虽然现在是独音字,但实际上都是合文。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2)

现在汉字中还有类似现象。如招财进宝。所以汉字一个字一个音的情况可能是逐渐形成的。

如果鎣既可以读蜼彝,又可以读虎彝。对照文献记载可以找到有关内容:

《周礼 春宫宗伯 郁人瑞典》“凡四时之闲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zhui彝,皆有舟。”凡四季之间的祭祀,如追享、朝享,行裸礼用虎彝、蜼彝,都有托盘。

以前无法解释蜼字,这个字本来是指金丝猴,但青铜器中真的没有这个形象啊,后来解释成蜼就是隹,就是鸟。鸟的形象在商周青铜器中就太多了。但这些鸟形尊虎形尊都有托盘吗?大多数没有吧。所以解释成音译就简单了。

祼礼明明是鬯酒灌注大地的仪式。但祼和盥同音!这两类礼器器形也一样?这么巧?一个是倒酒,一个是倒水,一个是礼敬神明和祖先,一个是礼敬主祭和宾客?之前读过一本书《说音解字》,说读音一样的字意义必有联系!

商人是用盉行祼礼,周人一直用盉行盥礼。一个注重祖先神权,一个注重王权。武王伐纣后,商礼被周礼取代,随着民族融合,用于祼礼的盉就变为兼用的鎣?然后用于盥礼的器物就分化为匜?

从拼读同时使用汉语和北方民族语言,y和r的转换看,在西周晚期,厉王时期周的畿内周边诸侯国的语言是雅言加方言的混合形式。什么是雅言?子曰:《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篇第七)雅言就是夏言,就是各国贵族标准普通话,相当于曾经流行西欧各国的拉丁语,方言就是本地话。虢国人语言带有明显的北方民族特征。

本章节小结:鎣可以读匜,也可以读成虎夷或蜼彝,可能连用法都是过渡的、兼具的。孙机先生真是占得先机啊!铭文:自作虎鎣,变成了:自作馘guo虎匜。

器形欣赏

1盘踞盖上的老虎连接龙尾,形成龙虎图案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3)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4)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5)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6)

2执手是一只飞龙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7)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8)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89)

在孙机先生的仰观集中列举 大量的图例,说明:1西周早期开始出现涡卷龙纹;2春秋时,齐国、楚国,战国时中山国都出现了有翼的龙。【4】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0)

虢季编钟春秋早期

虢国东迁后,国君使用的龙翼与虎鎣执手如出一辙,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1)

素命鎛,齐国春秋中期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2)

鄬子倗簋,楚国淅川,春秋晚期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3)

中山厝王方壶,战国中期中山国

值得重视的是,虎鎣中带翼飞龙出现的时间算最早的,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带翼飞龙都出现在周的东方诸侯中,说明这种文化因素就是来自东方的。中国人老早就把青龙和东方联系在了一起,东方星宿的归属就是青龙七宿,看来这些文化因素历史悠久。

咱们离近一点看看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4)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5)

3管流是一只老虎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6)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7)

这个确实是虎嘴啊,对比盖上虎口。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8)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99)

一般水器都用龙装饰,用虎装饰是少见的。但也不是没有。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00)

清代瑞兽螭虎(虎鎣yíng一鎣的三世三生)(101)

三门峡

3】西周金文与献俘礼,翟胜利,文物春秋,2010

【4】神龙出世六千年,孙机,仰观集,24页,文物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