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合唱团杨洋(杨洋罗维助阵深圳交响乐团奏响拉赫玛尼诺夫最高杰作)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祁琦10月23日晚,深圳交响乐团2020-2021音乐季“匠心韶华”系列之“极致斯拉夫”音乐会,将在深圳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将由著名青年指挥家、中央歌剧院音乐总监、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杨洋执棒,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霍凡兴那》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和《交响舞曲》。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加里·葛拉夫曼教授和罗伯特·麦克唐纳的得意门生之一、出生于深圳的新生代青年钢琴家罗维,将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拉二”。

爱乐合唱团杨洋(杨洋罗维助阵深圳交响乐团奏响拉赫玛尼诺夫最高杰作)(1)

△指挥家杨洋

爱乐合唱团杨洋(杨洋罗维助阵深圳交响乐团奏响拉赫玛尼诺夫最高杰作)(2)

△钢琴家罗维穆索尔斯基的《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主要描绘了莫斯科这一古老的俄罗斯城市的清晨景色。观众从中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公鸡啼叫为背景的清晨景象、悠缓的俄罗斯抒情歌曲,以及夜巡归来的士兵的步履声和教堂晨钟的声音。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被公认为他本人的“最高杰作”,也是所有俄罗斯作曲家的钢琴协奏曲中首屈一指的名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乐曲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并做到了绝佳的统一。“拉二”艺术形象特别丰富,兼备了严峻的戏剧性和明朗而奋激的抒情性,充满欢乐的情绪和温柔、恳挚的抒情诗色彩;同时乐迷从中又明显可以感受到“大风暴”前夕的那种情绪,作为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的反映,这是对光明和革新的追求,因此抒情的音流特别饱满、强壮而有力。

爱乐合唱团杨洋(杨洋罗维助阵深圳交响乐团奏响拉赫玛尼诺夫最高杰作)(3)

△美籍俄裔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1943年)与深交合作“拉二”的青年钢琴家罗维5岁习琴,6岁在香港举办独奏音乐会,9岁考入深圳艺校,10岁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11岁时连续获得波兰肖邦第11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第二届德国拉赫玛尼诺夫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获上海市政府颁发“杰出优秀人才”奖。13岁时,罗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额奖学金与全额生活费,考入柯蒂斯音乐学院。2019年被美国最重要的古典音乐电台WQXR评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9位艺术家”之一。罗维的音乐会足迹遍及欧洲和美洲,并被各大电台全球直播及转播。

爱乐合唱团杨洋(杨洋罗维助阵深圳交响乐团奏响拉赫玛尼诺夫最高杰作)(4)

△钢琴家罗维

音乐会下半场的《交响舞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最后一部作品。虽名为“舞曲”,但却只有象征意义,它更像是三首交响音画,或者说是一部三乐章的交响曲。作为拉赫玛尼诺夫的绝笔之作,《交响舞曲》强烈地反映出他疲惫不堪、无尽的痛苦、热切的渴望和徒劳的抗争等这些沮丧情绪,诉说着他远离祖国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消极心情。第一首乐曲情绪复杂多变,充满了对现实的迷茫和矛盾,其中一支古俄罗斯曲调表达了作者遥远祖国的思念和对他亲切的青年时代的回忆。第二首乐曲是一首典雅的圆舞曲,略带异国情调,充满诗意的魅力和精致的色彩。第三首乐曲在其形象之鲜明和表现力之强烈等方面,可说是俄罗斯音乐文化中最具震撼力的作品之一。它以中世纪的宗教音调《愤怒的日子》为基础,夹杂着葬礼的丧钟,真实地表达出人在可怖的死神面前那种恐惧、绝望和呆然战栗等情状。这部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带有现代派艺术影响的一些印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