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糖拿铁加点什么甜(焦糖何妨让甜更甜)

焦糖是什么?如果我以自己的习惯,一板一眼地告诉你们:它是糖通过褐变反应得到的产物,主要原理是美拉德反应,还有……那,估计这篇文章也就没人要看了。

所以今天就只说和焦糖有关的美食记忆。

焦糖拿铁加点什么甜(焦糖何妨让甜更甜)(1)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与焦糖有关的食品,真的是随处可见了。焦糖玛奇朵、焦糖布丁、焦糖爆米花、焦糖奶茶等等,不胜枚举。这种奇妙的甜味剂,比糖多了些温柔细腻的妩媚,比巧克力少了些千回百转的晦涩,风情万种,比甜更甜。

从个人喜好来说,总觉得焦糖和苹果肉桂最搭。以前常买面包的一家店铺里,每到秋末冬初,就会特供一段时间的焦糖苹果肉桂卷(平时的肉桂卷是只有核桃和肉桂的)。这个组合特别有意思:切成小块的苹果在烘烤后,会变得酸甜合度。一口咬下去,果酸明亮的触感在舌面上高歌而过,如同华丽的女高音;焦糖则表现出浓郁而稳定的甜度,衬在苹果酸香四溢的芬芳下,宛如浑厚的男中音。二者呼应,再兼有肉桂和黄油两种不同的温暖香味萦绕上来,整个人像是走进了一间阳光明亮的小木屋,闭上眼,甚至能听见鸽子扑翼的声音——真的就是有这么棒。

焦糖拿铁加点什么甜(焦糖何妨让甜更甜)(2)

季节不对,只能找到普通肉桂卷的图片(图片来源:Cycle&Cycle)

所以我很理解店家将这款肉桂卷做成季节限量款的营销方式。好东西,总是要少吃多有味。得闲便能吃到的话,就不会这样心心念念地惦记着;“仪式感”带来的魔法加成,也就没有了。

焦糖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惊鸿一现。因为初见的惊艳之后,由于味道太鲜明,太浓烈,味蕾的感受很快就会被挨挨挤挤地占满,之后就审美疲劳了。可能也是因此,尽管焦糖的味道只能用“曼妙”来形容,它通常却只负责点缀。比如我很喜欢的焦糖布丁——以前有多少次买它,只为了浅浅那一层咖啡色焦糖层的浓香与苦涩,能将蛋黄和乳脂的香味衬托到极致。但,这层如天鹅绒一样细腻的焦糖,就只那么一点儿,三两勺就挖没了。可也知道唯有如此,它才成了心里的白月光。

焦糖拿铁加点什么甜(焦糖何妨让甜更甜)(3)

(图片来源:网络)

用了大量的通感描述自己对焦糖的印象,听起来是很美好,却也有故弄玄虚之嫌。但是,如果非要用具象的文字形容焦糖的味道,那我就只剩一个想法:

“该算是……太妃糖那个味道吧?”

焦糖拿铁加点什么甜(焦糖何妨让甜更甜)(4)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太妃糖的加工,确实需要将糖熬煮浓稠,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糖风味;但太妃糖那种柔软摇曳、让人觉得心都要化了的香味,更多还是奶油或黄油中乳脂的功劳。可是话说回来,面包、布丁、蛋糕、奶茶甚至爆米花,哪种焦糖味道的甜品离得开乳制品呢?划个“≈”没毛病。

又努力想了一下,有没有哪种焦糖系甜品,是不需要叨光牛奶或者其他乳制品的。难找。印象里似乎吃到过一块焦糖榛果夹心的巧克力,当时很惊喜,但是味道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不确定焦糖在其中的独立表现如何——至于为什么要使劲想这种无聊的问题,大概是因为对各种乳制品爱得太深沉了,但凡有它在,焦糖再让人一见倾心再见难忘,终不免被最爱的牛奶夺了几分颜色。就好像一场声势浩大的感情,哪怕把所有人都感动了,但只要想到自己爱上的可能并不是对方,而是一手制造了这场幻象的自己,便兴味索然。

焦糖拿铁加点什么甜(焦糖何妨让甜更甜)(5)

(图片来源:MONO)

不过啊,最后竟然真的想到了一种和牛奶没半分关系的“焦糖甜品”——勉强算吧——就是皇家咖啡(Royal Coffee)。这种据说被拿破仑深爱的咖啡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极具观赏性:用一把特制的小勺将一块方糖凌空架在一杯深烘咖啡上,为方糖淋上烈度较高的白兰地,点燃之后,方糖会慢慢融化并出现焦糖色,此时即可将蓝色火焰投到咖啡中,看它在搅拌中熄灭,融掉的方糖也随之在咖啡杯中旋转逸开。这种咖啡,我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喝到过的,如今似乎不多见了。但是那一簇转瞬即逝的蓝色火焰,还有同时四溢的酒香,以及紧跟着流淌而出的焦糖香味,原来都藏在记忆的最深处,等待着被唤醒。

那是一切都还没开始的时候。咖啡是咖啡,酒是酒,焦糖比糖更甜。然而调在一起之后,苦和甜就再也拆分不开,如影相随。

像人生本来该有的样子。

2020年4月30日

焦糖拿铁加点什么甜(焦糖何妨让甜更甜)(6)

(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后面的话】

这篇更新是在今天凌晨整理出来的。想起了中学时在河南路老宅子的很多周末,大人们都睡了,但老哥还没回来,所以独自在昏黄温暖的灯光下读金庸小说的心情……说回正题。

喜欢喝无糖的酸奶。大多数时候都自己做,少数时候会买乐纯或如实的无糖款。都会送小包装的蜂蜜。拆出来后觉得没有用,就随手放在抽屉里。有时看到同事切柠檬泡水时,就递给对方一包。也有时会专门和致意问候的小便签、小字条等等,一起放在信封里封好,送给重要的朋友。字条上通常会写一句“生活太苦,多加点甜”。

是真心实意地希望这样的小心意,能给身边需要的友人带来一点安慰。但是放到自己身上,却又不适用了。因此,哪怕这接连三篇文章都是在描述各种糖果或甜食,回味却都是有点苦涩,或者说怅然的。和茶相反。这是它们不够尽善尽美之处,却也是心境的真实写照。

如前一篇文章的篇末随笔所说,接下来更新的主题,就要重新回到日常生活的轨道啦。然而自己希望的是,这些文章能甜一点,再甜一点。就像做菜。放一点点糖进去,味道上可能不显山不露水,但整道菜的滋味却立刻不同。

今日份的碎碎念就此搁笔。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每一点甜。

以及,在能够的时候,让甜更甜!

2020年6月11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