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

寄居葫芦庙的贾雨村在甄士隐家过中秋节,一轮明月升起,这位落魄书生诗兴大发,口占绝句一首:“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甲戌本中,脂砚斋为这首诗留下了三则批注,其中有一则说:“奸雄心事,不觉露出”。

单从文本看,这首七绝不过是借景抒怀的即兴之作,与贾雨村当时的境遇和期待一举成名的心情相当契合。此景此情,原本也是大多数心怀科举志向士子们的普遍心境,为何到了贾雨村这里,就变成了“奸雄心事”。以这首七绝解读贾雨村究竟是什么样的奸雄,他到底隐藏着哪些见不得人的心事呢?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1)

贾雨村甄士隐就是一僧一道

《红楼梦》第一回以“甄宝玉送玉”开篇,一僧一道在无稽崖青埂峰下,把女娲补天石化作一块扇坠大小、鲜明莹洁的美玉,送到尘世,又送回青埂峰,空空道人又把“石头记”送到世间流传。因空空道人化作情僧,这次送玉者,还是一僧一道。

石头的事情,到此似乎已经以《情僧录》完结。但却因“东南地陷”,又引出一僧一道继续“送玉”。这对神仙带着甄士隐,把写满“石头记”的通灵宝玉送到了太虚幻境。然后,又把通灵宝玉送到了荣国府,贾宝玉因而“衔玉落草”。

以这段情节解读,《石头记》并没有记载绛珠草、神瑛侍者这对“风流冤家”与荣国府的故事,要等到通灵宝玉再历一劫,才是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因而,一僧一道必定还得送一次玉。这次送玉的一僧一道,就是贾雨村、甄士隐。那僧把通灵宝玉交割到太虚幻境,葫芦僧则把黛玉送到了荣国府

书中说,甄士隐居住在姑苏阊门之外的仁清巷,贾雨村寄居在附近的葫芦庙。书中说,甄士隐是阊门之名门望族,不思科举仕途,但也好观花修竹,酌酒吟诗,是“神仙一流人品”。贾雨村原本是胡州人氏,乃生于末世的诗书仕宦之族。甲戌批道:“胡州,胡诌”。其实胡州并非胡诌,而是说的葫芦僧,贾雨村之“族”与胡州之“胡”有关。后文书中写的“胡庸医”、“胡太医”,也是这样的寓意,害死尤二姐,是害死了“由二姐”,贾琏因此绝后。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2)

贾雨村、甄士隐因“仙缘”相逢在阊门之外。阊门即天门,也就是警幻仙境之门,甄士隐后来化作道士,贾雨村则是“葫芦僧”,他们就是警幻仙境门外的一僧一道。贾雨村、甄士隐将负责完成最后一次“送玉”,并把通灵宝玉所记载的新故事传入凡尘,供我等细读。然后,到太虚幻境交割再次交割到太虚幻境。最终,将以“情榜”的方式,如《水浒传》那样,“一百单八将”重归九天薄命司(即水浒之九天玄女庙)。

甄士隐、贾雨村,一僧一道,反衬送玉者就是甄宝玉。元妃点戏,以《仙缘》伏“甄宝玉送玉”,一僧一道都是神仙似的人物,出入于太虚幻境。

贾雨村、甄士隐在阊门外相聚之后,似乎再也不能谋面,其实,他们一直出没于故事之中。甄士隐妙解跛足道人《好了歌》,为《红楼梦》提纲挈领,贾雨村负责演绎《好了歌》,以“兴隆街大爷”的身份,见证了贾家的衰败消亡。

第一回书才是真正的《红楼梦》总纲,为什么会有《石头记》,为什么要写《红楼梦》,最终为何是《金陵十二钗》,故事的来龙去脉,都隐藏在这回书中。因此,贾雨村与甄士隐中秋相聚,口占绝句,其实是作者的“奸雄心事”,四个字道尽红楼之谜。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3)

贾雨村为何中秋诗兴大发

中秋节这天,甄士隐家宴已毕,“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此处,我也学脂批,来一句:“看官记真:此时月华已上”,也就是说,甄士隐去葫芦庙时,“天上一轮”已经捧出。这个细节,对解读贾雨村中秋口占绝句非常重要。

这厢却说贾雨村,自从在甄家见到了女婢娇杏,便引以为知己。月到中秋,不免以月寄怀,口占五律以寄娇杏: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诗同样有很深的寓意,其中暗藏的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这块石头旁边就是绛珠草。蟾光、玉人,都是写的月亮,而且,又隐藏了宝钗、黛玉,宝钗是虫字辈的(要与詹光对看,贾宝玉第一次去梨香院探望宝钗,就遇到了詹光)。原来,贾雨村并非对月怀娇杏,而是月下有忧愁。忧愁的由头,就是因为宝钗、黛玉。因而,雨村又口占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4)

很多看官认为,贾雨村这副对联是为后文伏线,兴隆街的大爷最终也是个色鬼,觊觎钗黛双姝。这样的解读恕不敢恭维,说得不雅一点,是对《红楼梦》的亵渎。这副对联所隐藏的深意,正是整部《红楼梦》的又一个关键“眼”,正是“奸雄心事”的真实写照。

脂砚斋说贾雨村的长相就是奸雄,而且,“是莽操遗容”。假如把曹操、王莽颠倒过来,就是“操莽”,草莽的谐音。林黛玉是绛珠草,又在荣禧堂东侧三间耳房内见到了王夫人三条金钱蟒,这就是“莽操”。贾宝玉“衔玉落草”,同样是“操莽”。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贾雨村在葫芦庙中的诗联,就预伏了“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暗示了书中真正的奸雄。

却说贾雨村到了甄家,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此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从甄士隐步月到葫芦庙,天上捧出一轮,到得这时,已经是月到中天了。所以,是“当头一轮明月”。

明月当头,贾雨村趁着七八分醉,又大发诗兴,口占绝句一首,“对月寓怀,口号一绝”。大概是贾雨村“狂兴不禁”,这回“口占”就“占”了一首错诗。

贾雨村借中秋发狂吟,正是因为“风尘怀闺秀”,所怀者正是娇杏。娇杏不过是一个甄家女婢,值得贾雨村如此依恋吗?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5)

贾雨村仰头看的是娇杏

导语中,已经抄录了贾雨村中秋绝句,此处不再重复,直接说这首诗哪里错了。上文已经提示,甄士隐家宴完毕,去葫芦庙邀贾雨村时,月亮已经升起,贾雨村发狂吟时,月亮已经到了中天,即将开始西沉。

但是,贾雨村的诗中却是这样写的:“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样写,是不是晚了点?天上早就捧出一轮明月,人间万姓早就仰头赏月,贾雨村若是把自己比作明月,岂不是迟了?

其实,不是贾雨村写错了,而是我等读错了。所谓“红楼望月”,并不是有一个“月派”,要与“日派”相争夺,“双悬日月照乾坤”,同样不是这样的寓意。金鸳鸯的酒令咱们今后再讲,此处单解雨村的中秋绝句。

月到中天,开始西沉,月落日升,贾雨村等待的不是明月,而是天上捧出一轮红日。所以,这句诗用的是“才”,意思是只要捧出一轮红日,人间万姓就当仰头看。这样理解,是有前情铺垫的。这个铺垫,就是甄士隐家的女婢娇杏。

甄士隐刚刚从太虚幻境阊门梦醒,正在痴想一僧一道是何来历,隔壁葫芦庙中的贾雨村出场了。甄士隐携了贾雨村的手,来到书房品茶。两人正说话间,甄家仆人飞速来报:“严老爷来拜”,甄士隐只得给雨村告便,去接待严老爷。此处,脂砚斋有侧批解释严老爷是“炎老爷”。炎,即烈日炎炎之“炎”,正是贾雨村所期盼的“天上一轮”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6)

甄士隐去见严老爷,贾雨村独自在书房翻弄书籍,忽然听到窗外有女子咳嗽之声,遂起身往窗外观看。原来,这个咳嗽的女子是甄家的一个丫鬟,正在那里撷花。书中写道,这个丫鬟“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虽然是一个丫鬟,贾雨村却看得呆了。采花的丫鬟也看到了贾雨村,一见这个长得雄壮又十分褴褛的穷书生,感到十分好奇,不免“又回头两次”。

丫鬟回头,贾雨村从此便引以为知己,不仅纳其为妾,还在正妻故去后,把她扶为正室。贾雨村为何如此看中一个丫鬟,做了高官还不忘其本呢?这其中的缘故,就是因为这个丫鬟名叫娇杏。

杏,在《红楼梦》中是衬托皇帝的一个特殊意象,出自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七绝诗中的第二句:“日边红杏倚云栽”。红杏出现,必定有“天上一轮”,见杏即见日。所以,贾雨村所期盼的不是月亮,而是一轮红日。所以,贾雨村得了甄士隐的馈赠,葫芦庙的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五鼓之后,天上将捧出一轮红日。贾雨村官复原职,却是因为“夤缘”,夤缘即夤夜之缘,依然照应的是“五鼓”。

有娇杏做衬托,贾雨村便以红日自喻——这才是真正的“奸雄心事”。娇杏虽然可以衬托红日,但却谐音“侥幸”,贾雨村固然做了金陵王,但却将落得个“回首相看已化灰”的结局。严老爷的出现,就是这个结局的千里伏线。

“炎”是两重火,意味着甄家贾家将两次“走水”。葫芦庙被烧,刘姥姥讲“雪下抽柴”故事时,“南院马棚里走了水”,暗伏的都是“回首相看已化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是《红楼梦》故事最终的结局。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7)

日边红杏倚云栽,天上一轮难捧出

娇杏寓意日边红杏,贾雨村中秋吟诗却又牵扯出了大观园中的宝黛,娇杏的伏线便又延伸到了荣国府。贾雨村这个“同宗一族”府邸中,就有几百株“如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宝玉先以“杏帘在望”给这里题名,贾政嫌俗,宝玉便又改为“稻香村”。

稻香村是李纨在大观园的住处,以“日边红杏倚云栽”解读,李纨就是“盗香老龙”,她也是贾雨村所自喻的“天上一轮”。

贾探春的花签是“日边红杏倚云栽”,贾家三小姐与娇杏一样,是衬托红日的意象。与贾探春相对应的,却是“先上玉人楼”、“玉在匮中求善价”的林黛玉。大观园掣花签,林黛玉掣中的是芙蓉花,其花语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欧阳修的这句诗,其实点化的是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的最后一句:“莫向东风怨未开”,高蟾的原诗说的就是芙蓉花。芙蓉也是国色天香,林黛玉的花语是芙蓉,薛宝钗是牡丹。故而,“钗于奁内待时飞”中所隐藏的薛宝钗,就得陪林黛玉饮一杯花酒。

李纨雅号“稻香老农”,因是红杏栽在她的住处,所以是“盗香老龙”。“香”,是《红楼梦》中另一大象征寓意,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朱元璋因“仙缘”、“天香”而出世。麝月即香月,大明就是香月。李纨所盗之香,那就是针对明朝的,要以盗贼的方式窃取大明。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8)

因为有娇杏衬托,贾雨村与李纨一样,都是“莽操”之类的奸雄,那是要篡夺皇位的奸雄(曹操历来遭此冤屈)。贾雨村、稻香村,村中才有“老龙”,贾雨村也是“盗香老龙”。“莽操”都隐藏在荣国府之中,那就意味着荣国府将篡夺大明。

“时逢十五便团圆”,贾雨村中秋占绝句,也是隐喻的明朝。月到中天而西沉,暗喻南明时期即将到来。贾雨村是“兴隆街的大爷”,金陵之主,其中所隐含的是桂林靖江王。“兴隆”,指的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朱兴隆因四弟之缘初谥南昌王,后改封桂林靖江王。靖江王城是朱元璋敕建,规制以亲王,样式依南京皇城,城墙用石头砌成——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小)金陵、(小)石头城,故而,兴隆街的大爷做了这个金陵之王。

因雨村“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在荣禧堂中见到了第十二代靖江王“荣穆王”。荣穆王朱履祜之子朱亨嘉在崇祯死后第二年更衣换袍,身着龙衣自称监国,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取代了大明所有年号、帝号——这就是林黛玉,这就是贾雨村真正的“奸雄心事”。

朱亨嘉称帝不到两年,就被隆武帝剿灭,并被绝密缢杀于福建连江。“天上一轮才捧出”,就立即被摁了下去,朱亨嘉的结局很悲剧,林黛玉“玉带林中挂”中隐含这“桂林”。“玉在匮中求善价”,匮,谐音桂,以皇帝之尊贵,的确堪称“善价”。时飞,其实是“时非”,贾雨村纵有奸雄心事,却不得其时。时飞,又是“是非”,“二十年来辩是非”,辩的是南明时期朱家藩王纷纷称帝的是是非非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9)

严老爷“消此永昼”,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

奁,是古时盛放香炉的笼子,亦称“香笼”。《广韵•鉴韵》中说:“匳,盛香器也,俗作奩”。薛宝钗是贾雨村“钗于奁内待时飞”中的钗,是装在香笼之中的待时而飞之钗。香笼,即香龙,对看上文所言之“盗香老龙”,其意自明。宝钗之“冷香丸”,就是太祖洪武帝出生前夜,陈氏太后吃下的白色香丸。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段故事中,薛宝钗所制灯谜的谜底就是“香笼”,谜面则照应了贾雨村的中秋绝句

庚辰本第四十回眉批说:“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宝钗、黛玉将合二为一,怎么个合二为一呢?这个疑问,还得从贾雨村身上找答案。

林黛玉在“桂中”,薛宝钗在“香笼”之中,桂子天香,钗黛原本就有香缘。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10)

朱亨嘉称帝,取代大明皇统,隆武帝朱聿键起兵攻陷靖江王城。城破当天,一个太监把朱亨嘉的世子、三岁的朱若极隐藏在雪洞之中逃过一劫。薛宝钗的住处,就是“雪洞”。“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钗黛判词合二为一,这两句暗藏的就是这段历史

桂林靖江王的历史隐藏在《红楼梦》中,与书中的情节隐喻丝丝入扣,丝毫不爽。这段历史,我已经解读过多次,这篇文章不再多做赘述。贾雨村中秋节发狂吟,同样暗藏的是这样一段末世劫难。所以,贾雨村一出场,作者就说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朱兴隆确实只留下朱文正一身一口,《红楼梦》分明写的是“末世”。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隐藏的是一段末世劫难,绝不是贾雨村日后觊觎薛宝钗,更不是钗黛合一同嫁一人,仿如“潇湘妃子”。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11)

最后,再简单地说说“严老爷”。脂砚斋在甲戌本中,已经明确批明,此人叫做“炎老爷”。炎,是两个“火”字重合,火,既是大明国运,炎老爷的出现,暗示大明有二日,也就是书中暗藏的大明二祖:太祖,成祖。太祖曾入佛门,成祖自称真武转世,就是书中一僧一道的元神,“炎老爷”。甄家因大火而家亡人散,宁荣二府也将因大火而全部“爬灰”。

上面曾经讲到,炎,是两把火,第一把火是大明叛将孔有德缢杀了末代靖江王朱亨歅,最终烧毁了靖江王城。朱亨歅是朱亨嘉的堂弟,袭爵不久,也自称监国,贾雨村捧出的是“两轮”,也就是“炎”。

第二把火,则是桂王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然后被焚烧。朱由榔,就是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人间万幸仰头看”,隐伏的就是这段历史,南明以万历皇帝朱翊钧嫡派子孙为正统,朱由榔做了南明皇帝,当然是“万姓”最为尊崇的。

甄士隐“消此永昼”,没有“昼”便没有“日”,贾家“乘槎待帝孙”终成虚话。“冷月葬花魂”,朱楼之人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红楼梦前十回贾雨村赏析(贾雨村为何扶正娇杏)(12)

《红楼梦》隐藏的是南明末世,是“清明”时代的末世悲剧。而这场悲剧,却又因“仙缘”、“香缘”而起,无稽崖青埂峰下的大石头,其实暗写的是《朱氏世德碑》——也就是“石头记”。水有源,花有头,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明朝历史的缩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