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主要养殖地(农业百科术语牡蛎)

详细介绍

牡蛎属(Ostrea)贝类的总称。俗称蚝、海蛎子。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牡蛎科。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其软体部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碘含量高于牛奶、鸡蛋。此外尚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铁、铜、锰等微量元素。肉除鲜食外,也可制成干品“蚝豉”或罐头,加工牡蛎的汤可提炼“蚝油”。据《本草纲目》记载,牡蛎可作药用,多食能细洁皮肤、治虚弱、解丹毒。其贝壳可作为烧石灰、水泥、乙炔的原料及禽畜饲料。 牡蛎是海产经济动物中开展研究最早最全面的种类之一。18世纪已开始研究牡蛎的分类,19世纪开始研究牡蛎的生物学、胚胎学。1918~1938年英国纳尔逊(T. C. Nelson)、1926年永格(C. M. Yonge)研究了牡蛎的摄食和消化机理;1921~1937年奥顿(J. H. Orton)研究了欧洲牡蛎的生殖行为、贝壳形成与生长规律等。1956年中国张玺、楼子康研究了僧帽(褶)牡蛎的繁殖和生长。各国学者还研究了牡蛎人工杂交、遗传育种、三倍体及生态、生理与抗原性等。 种类与分布 世界主要的经济品种有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 Linnaeus)、欧洲牡蛎(O. angulata Lamarck)、希腊牡蛎(O. lurida Carpenter)、美国牡蛎(Grassostrea virginica Gmelin)、长牡蛎(C. gigas Thunberg)和澳洲牡蛎[C. commercialis (Iredale and Roughley)]等。中国有20种,已养殖的主要品种是褶牡蛎(O. plicatula Gmelin)、近江牡蛎(O. rivularis Gould)、大连湾牡蛎(O. talienwhanensis Cross)、密鳞牡蛎(O. denselamellosa Lischke)和引进的长牡蛎等。 除极地和寒带的少数地区外,牡蛎分布于世界各地沿海,栖息在中潮区至水深数十米处。种类生态因地而异。水平分布主要受温度、盐度支配。中国主要养殖牡蛎品种的地理分布和垂直分布见表。 中国主要养殖牡蛎的分布

牡蛎主要养殖地(农业百科术语牡蛎)(1)

形态构造 可从贝壳形状、鳞片排列、有无放射肋、韧带槽长短等识别牡蛎的外部形态特征。 褶牡蛎 贝壳小而薄,体型多变化,但大多呈三角形或长条形(图1)。右壳薄而脆,平如盖,表面有同心环状鳞片多层,无放射肋,壳面多为淡黄色,杂有青色和紫褐色条纹,固着的左壳较大,凹陷很深,具粗壮放射肋。颜色大多比右壳淡。壳内面灰白色,韧带槽狭长,前凹陷极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