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美味小知识(料理螃蟹意外夺命)

螃蟹的美味小知识(料理螃蟹意外夺命)(1)

秋蟹肥美,现在吃正对时,但近日却发生一位老妇人在清洗料理螃蟹时,不慎遭螃蟹外壳割伤手指,感染海洋弧菌、手掌肿大;但妇人没有接受医师建议截肢保命,最后因败血症夺去宝贵性命。

日常生活中,因割伤或擦伤出现的小伤口在所难免。南投医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表示,一般伤口只要消毒、换药、或使用透气敷料包覆,结痂后形成暂时性结缔组织保护伤口,等到伤口表皮和组织长出来后,自然会结痂脱落;就怕表皮还没长出来前、身体没有保护层的情况下,让细菌伺机入侵,造成感染。

伤口感染的进程

伤口感染或蜂窝性组织炎9成以上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廖嘉宏说。细菌入侵会由浅至深,浅层的是表皮感染,病患会感到红肿热痛;但若深入皮下组织,就会变成蜂窝性组织炎,甚至进入筋膜或肌肉,造成坏死性筋膜炎,更严重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

●海洋弧菌致死率高

廖嘉宏指出,感染海洋弧菌通常是免疫力较差的人,治疗更棘手。海洋弧菌主要透过两种途径感染人体:

1.伤口感染

患者本身已有伤口或被海鲜刺伤,感染到海洋弧菌,感染部位会有肿胀、红斑、形成水泡,之后出现组织坏死、甚至严重的蜂窝性组织炎,必须尽快就医,降低截肢风险;一般来说,这类型的感染致死率约为24%。

廖嘉宏提醒,感染海洋弧菌的潜伏期相当短,可能短时间就造成全身性感染或败血症,用药也不同于一般抗生素治疗,得使用更强的抗生素,如果出现坏死性筋膜炎需要开刀清疮坏死组织,严重甚至截肢或有生命危险。

2.吃进未烹煮熟的海鲜

海洋弧菌进入血液中引起败血症,病人会出现发热、寒颤、皮肤病变及败血症、休克等情形,这类型的致死率高达5成。主要是免疫力低下或有肝炎病史的人为大宗。

如何正确处置伤口?

想要伤口好得快、预防感染、减少疤痕,最重要是冲洗干净。如果伤口没有处理干净,将来可能留下“外伤性刺青”,因为泥沙或小树枝卡在伤口里,被白血球吞噬包附,愈合后留下暗蓝色、类似刺青的疤痕。正确处理步骤如下:

1.止血后用棉棒沾生理食盐水,由伤口中心往外擦拭清洁,如果有泥沙或小石头等异物和血污沾黏伤口,可以直接倒、或用5或10㏄空针抽取生理食盐水冲净。如果没有生理食盐水,也可以用煮沸过的冷开水。

廖嘉宏建议,如果是比较脏污的伤口,可先用生理食盐水清洗干净,再以优碘或碘酒消毒。不过碘酒的刺激性较强,如果伤口太过疼痛,使用优碘即可。

2.用纱布或棉棒轻轻按干伤口和周围皮肤,接着擦抗生素软膏和覆盖敷料。

3.涂抹一般抗生素(如新霉素)软膏,盖上敷料。

现在药局也可以买到强调“透气、可吸收渗液、不易沾黏伤口”的透气敷料,或可用薄片人工皮贴伤口。敷料或人工皮的面积应比伤口大约2公分,并视情况用纸胶加强固定人工皮四边。但敷料人工皮颜色变浅或出现渗液时,就必须更换。

不过,太深或太脏(如铁钉刺到、猫狗咬伤)的伤口,感染机率高,就算伤口外表看起来很小,仍应至急诊或挂外伤科、整形外科门诊注射破伤风疫苗,由医护人员处置伤口。尤其伤口只要出现红肿热痛,可能已经被感染,应立即就医。

要预防海洋弧菌的方法有三:

1.不要生食海鲜:透过加热可以杀死海洋弧菌。所以海鲜最好都煮熟食用,特别是患有慢性肝炎、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及长期使用类固醇的高危险性患者,或者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尽量不要生食或吃进未完全煮熟的海鲜。

2.处理海鲜要带手套:不管是不是慢性病、免疫力低下的人或是一般人,在处理海鲜的时候,都应该要带手套,避免被海鲜刺伤或割伤,大幅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3.有伤口时,尽量不要泡海水:海洋弧菌喜欢生活在于亚热带浅海岸、河海交界附近,如果身上有伤口,浸泡在温暖的海水就很容易造成海洋弧菌的入侵,引起感染。

吃螃蟹,还有这些事

●脂肪低、蛋白质高、丰富镁/蟹黄胆固醇高

以旭蟹来说,不仅脂肪低、蛋白质比例高,还有丰富的镁,有助于肌肉与神经的正常功能、稳定心脏节律、增进骨骼健康及强化免疫系统。也有研究发现,摄取充足的镁能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中风,也有助于骨骼健康和血糖代谢。

不过蟹黄的胆固醇不低,有高血压、心脏病和动脉硬化的民众仍要小心食用

●性寒/易引发过敏

螃蟹性寒,对于清热散血有帮助,如果发生急性扭伤的时候,吃一些螃蟹能有助于化瘀。在中医上,螃蟹也有利湿退黄疸的作用,因此肝功能不好、有黄疸的人可吃清炖螃蟹,有利于退黄疸。

但也正因为螃蟹性寒,感冒和咳嗽时不适合吃,可能会加重症状。蟹类同时也是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皮肤痒等症状

●忌与柿子一起吃

同样属于秋冬的食材,螃蟹却不能与柿子一起吃,不然容易在胃里结合成团,影响消化

●虾蟹+橘子 不会导致砒霜中毒

另有传言,吃虾蟹配维生素C会导致砒霜中毒?

理论上,高剂量的维生素C和五价砷经过化学催化作用,的确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但实际上,这种戏剧性的化学反应在实验室里才可能出现。而且虾、蟹、龙虾及贝类(蛤、牡蛎等)中虽然都含有砷,但大多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并非无机砷五价砷,而有机砷可以排出体外,几乎无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