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怎样讽刺苏小妹的:苏小妹只是传说

苏洵年轻时好行侠仗义,性情刚烈。当程家传来女儿的噩耗,他怒不可遏,提笔写了一封讨檄文,召集族人,一起抨击程氏家族。

不过,苏洵的这个女儿不是嫁给秦观的苏小妹,而是苏东坡的姐姐苏八娘。

八娘嫁的人,是苏东坡舅舅程浚的儿子,一个横行乡里、拈花惹草的纨绔。没过几年,八娘就被折磨得骨销形瘦,郁郁而终。

令人不解的是,名震天下的苏家,为何要把女儿嫁给一个纨绔呢?

苏东坡是怎样讽刺苏小妹的:苏小妹只是传说(1)

苏东坡的老爹苏洵,年轻时喜欢到处游荡,直到27岁才幡然醒悟,发誓苦读诗书,最终名列唐宋八大家。

18岁那年,苏洵去京城应试,不幸落榜。心情低沉的他走在大街上,又遇到一件让他气愤填膺的事。

原来,京城的一个恶少竟然只拿20个铜板,强买一位外地老人的古画,老人不从,竟被恶少当街痛打。

年轻时的苏洵是个正义的暴脾气,加上心情又不爽,当即拿出自幼学的庄稼把式,把恶少打得屁滚尿流、哀嚎连连。恰巧大理寺丞程文应下朝路过,制止了二人,当街审案。

弄清原委后,程文应把恶少收了监,对正义感十足的苏洵十分欣赏。当问清楚苏洵是眉山苏氏之后,大喜的程文应当即把他带回了家。

苏东坡是怎样讽刺苏小妹的:苏小妹只是传说(2)

在程家,苏洵才知道眼前这位当朝高官竟是父亲苏序的幼时同窗,也知道了和二哥苏涣同时中进士的程浚就是程文应的儿子。

彼时的苏洵不仅脾气暴躁,而且不擅与人相处,当即对老程怒目而视!

因为,他的儿子程浚仗着功名,在家乡眉山横行霸道,让苏洵十分看不惯。

在眉山,程家不仅是首富,而且程文应还在京城做官,是为当地第一家族。苏家虽然败落多年,但毕竟出自名门,也薄有家产,兼且苏涣中了进士,也是当地的名门。

程文应和苏序自小关系就非同一般,只是他多年在外为官,很少回家乡,既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做下过很多恶事,也不知道苏洵竟如此仇视自己的儿子。

老程的胸襟是宽广的,眼光更是一流,越看年轻气盛的苏洵,就越喜欢。

他对苏洵说:“老夫虽然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却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女儿。”

苏东坡是怎样讽刺苏小妹的:苏小妹只是传说(3)

苏洵不明其意,程文应又大笑着说:“老夫早已闻其大名也,你就是苏序‘游荡不学’的小三子呀!”

彼时苏洵并不出名,但苏序和程文应经常有书信往来。所以,程文应这才知道眼前这位英气勃勃的帅小伙,就是苏序推荐给他的未来女婿。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未来老丈人盯着苏洵一个劲儿地看,并且从学问到为人到品行到思想,无论巨细,老程都考察了一个遍。

最后,他下了定论:眼前这个年轻人并非游荡不学,而是在践行‘行万里路’的真理。

送走苏洵后,老程当即告老还乡,他要回家办两件大事!

苏东坡是怎样讽刺苏小妹的:苏小妹只是传说(4)

再说苏洵,离开程家后,一路游山看水、拜访名人,直到中秋节前10多天,才回到家乡眉山。

刚到家,母亲史氏就让他抓紧收拾准备,中秋节就结婚!

苏洵愣了:这是什么情况?我才刚落榜,你们就给我找媳妇,难道让我在家务农一辈子?

老爹苏序可不管儿子的郁闷,硬逼着他去程家拜访。

当苏洵来到程家,看见坐在堂上冲他微笑的未来老丈人程文应,这才明白过来。

可是,一直和他不对付的程浚却在堂下咆哮:“你要是敢娶我妹妹,我就一辈子不踏你们苏家的门!

被老爹回家狠狠教训一顿的程浚,也只敢对苏洵偷偷发火,却左右不了老程的决定。就这样,苏洵把知书达礼貌美如花的程小妹娶回了家,恨得孩子舅程浚牙根直发痒。

苏东坡是怎样讽刺苏小妹的:苏小妹只是传说(5)

婚后的苏洵,在程小妹的熏陶下,渐渐改变了对程家的偏见。

浚虽然横行霸道,但对妹妹却十分疼爱。虽然他一直都没登门来探望妹子,却经常派人送来一些女性和孩子用的物品,独独没有苏洵的份。

苏东坡的姐姐出生后,程氏回家探亲,又被程文应相中了苏洵的女儿八娘,强烈要求跟程浚的儿子订娃娃亲。

苏洵当时也是应允的,在他想来:爹混账儿子也混账的概率应该不大吧?

可惜,他低估了孩子舅程浚的强大基因!

也许是被父亲管束得太严厉了,也许是心疼大好青春因苏洵告状而浪费掉,程浚竟然真的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纨绔,而且不加管束,遂了他的未竟心愿。

苏东坡是怎样讽刺苏小妹的:苏小妹只是传说(6)

苏家是诗书传家、名门望族,苏轼姐姐嫁出去后,虽然也经常回家探亲,但她从不向家人提起在程家受的委屈和虐待。

一边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父亲,一边是母亲的纨绔侄子--自己的丈夫程之才,八娘活在巨大的生活和亲情压力下,却无人能说。仅仅2年,她就郁郁而终。

苏洵很快就调查清楚女儿的死因!

心疼女儿的苏洵不顾妻子的反对,亲自写了一封讨檄文,把家族中的人全部召集过来,当众宣读这份檄文。

檄文说:“乡里的程某人道德败坏,不仅赶走兄弟的遗孤,独霸家产,而且宠妾压妻,和儿子一样沉迷声色,道德丧尽。这样的人就是眉山的大盗,虽然出生大族,却丢尽乡人的脸,你们以后谁都不许和他们家交往。”

彼时的苏东坡只有16岁,但他却牢牢记住这条家规,此后再也没跟程家往来。

苏东坡是怎样讽刺苏小妹的:苏小妹只是传说(7)

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牢记父亲的教诲,却忽略了母亲程氏的感受。

彼时的苏洵已读书有成,名闻乡里,家族事业也蒸蒸日上。可苏家崛起的同时,是程家的衰落,这其中起作用最大的是苏洵那篇被族人流传出去的檄文。

眼看着程家渐渐衰败,一边是心爱的丈夫和女儿,一边是生养程氏的家族。可想而知,程氏心中是多么的沉痛哀绝,是多么地自责。

公元1056年,苏洵携两个儿子进京,以文拜谒欧阳修,名动天下。

次年,19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同榜及第,母亲程氏在老家眉山听到了喜讯。松了最后一口气的她,再也煎熬不下去,与世长辞了。

苏洵悲伤不已,没想到自己的一纸檄文虽然打垮了程家,却也把妻子的命葬送了。

苏东坡是怎样讽刺苏小妹的:苏小妹只是传说(8)

当即放下一切的苏洵,带着两个儿子从京城直下老家眉山,为妻子守灵。第二年,宋仁宗派人要送他去参加舍人考试,都被苏洵一口回绝。

在苏洵心里,既有悲痛,也有后悔。

他痛心女儿冤死却无能为力,只能口诛笔伐;他后悔妻子因此魂归黄泉,自己考虑不周。

在苏轼苏辙上面,曾有3个姐姐1个哥哥,大姐、二姐和哥哥早夭,幼姐苏八娘18岁去世,并无一个叫“苏小妹”的亲妹妹。

不过,苏轼却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堂妹,后来嫁给了一个贫寒书生柳仲远。

苏轼对这个堂妹十分疼爱,称赞她“慈孝温文”,有诗才。

宋朝张邦基《墨庄漫录》也有记载:“延安夫人苏氏,有词行世,或以为东坡女弟。”这里的延安夫人苏氏,就是苏东坡的堂妹,能诗词,也是民间传说“苏小妹”的原型。

上述故事皆出自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向世人澄清了“苏小妹”的由来,以及影响苏轼人生几位最重要的女性。

据林语堂先生所述,苏轼和他的堂妹感情十分特别,似乎超越了同族亲情。

比如,这位堂妹远嫁靖江后,苏轼曾跟去住了3个月,还写了几首用情至深的诗。再如,这位堂妹去世后,他流放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哭拜,第二天朋友去看他,苏轼还在床上流泪不止。

不过,历来研究苏东坡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都刻意避开了这些细节。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苏轼的秘辛,推荐看看林语堂先生的这部《苏东坡传》。一如林语堂的散文,这部记录文同样行文优美、用词典雅,是近代学者考证苏东坡的重要文献。

#墨池文化读书会# #遇见好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