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淡人生的书(人生落魄的时候)

01

古人写了一副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一个人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学识太浅薄了,做任何事情,都很为难,无从下手。

你以为,社会在为难你,其实不是这样的。能够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作家赵树理说:“读书就像开矿一样,浪里淘金。”

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如何读书,很少有人明示。

“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按照书本上说的去做,就犯了文本主义的错误,读书多了,就变成了书呆子。

当代教育家冯友兰说:“读书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

诚然,把书读活了,你就赢了。

学会看淡人生的书(人生落魄的时候)(1)

02

从书本里,寻找内心的安宁。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在这个急躁的时代,用手机刷视频的人,很多,静心读书的人,不多。偶尔遇到几个读书人,也是拿着手机,读一些没有用的网络垃圾小说。

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希望能够一两天就发大财,三四天就能够实现财务自由。也有人,希望能够一目十行,把一本书浓缩成几句话,一看就明白了;一部电影,变成三分钟的短片,一扫就看到了大结局。

只有认认真真读书,把时间忘记,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把人生的烦恼,都忘掉。

手里没有钱,家里没有房子,父母也不管你,朋友都瞧不起你,如何翻身?你不要轻举妄动,别被那些“越折腾、越好命”的心灵鸡汤蛊惑了。

静下心来,理顺头绪,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翻身的第一步。练就“寒窗苦读十余载”的功夫,你的内心会变得强大。

03

从书本里,寻找人生的方向。

书,是一座灯塔。

用心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做人的道理,“闻所未闻”。一些一知半解的事情,经过别人的分析,就一目了然了。

比方说,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放弃一切,还是坐等机会?通过读书,你就会明白,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会让人停滞不前,而是鼓励我们顺势而为,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做。

违背社会规律的事情,你要是努力去做了,无疑是“南辕北辙”。能够站在风口浪尖的人,都是借助了风浪的力量,并不是强占山头。

你有什么优势,要避开哪些劣势,强化哪些弱点?把你和书里的类似的人物,对比一番,就知道何去何从了。

方向对了,每一次折腾,都会让自己进步。

学会看淡人生的书(人生落魄的时候)(2)

04

从书本里,找到靠谱的人脉。

每一本书里,都会遇到很多成功人士。

比尔盖茨、马云等大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常常出现在书本里。虽然,我们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他们,但是他们变成了帮助我们的“人脉”。

成功是可以模仿的,解决困难的方法,也是可以借鉴的。

走在前面的人,摔了一跤,你跟在后头,自然就规避了“摔跤”。

还有一些书中的人物,就在你身边,你可以去拜访他,表示自己的仰慕之情。也许,他会帮你一把。

《朋党论》里写道:“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如何交友,前人做了总结,后人做了补充,你读懂了,在心中就有了一把尺子,识人术就高人一筹。靠近了君子,远离了小人,奋斗的路上,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

当你谈吐优雅的时候,还能把志同道合的人吸引过来;单身的人,依靠读书的魅力,可以找到真诚的伴侣。“书中自有颜如玉”,大概就是这样吧。

05

从书本里,挖到闪光的金子。

靠读书致富,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有一段时间,一个叫沈巍的“流浪汉”,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一开口就说:“真正的学问就在书本里。”

虽然,他没有成为富豪,却依靠读书,彻底颠覆了自己的形象,改善了生活。

“网红”两个字,褒贬不一,但确实能够赚到钱。如果你读书足够多,分享读书体会、讲解古人的文字、教别人朗诵......都可以是活路,也会让你精神上更加富有。

有一位网友说:“我们觉得沈巍可怜到到处捡垃圾,其实沈巍心里也觉得我们可怜。”

原来,真正的金子,不仅仅是房子和存款,还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一颗闪光的心。

学会看淡人生的书(人生落魄的时候)(3)

06

结束语。

叔本华说过:“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书里的文字,靠行动去体现,靠成绩来证明。人生的每一次改变,又可以变成书。

人生如书。小时候的我们,是一张白纸,经过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留下了第一行文字;走进校园之后,书变得丰满了;走上社会,书变得多姿多彩,还有人走了弯路,给书本抹黑了;人老了,开始给书润色,添加了封面和封底......

这个社会,从来不会让一个读书人,走投无路。

如果你还一事无成,说明你读书太少,仅此而已。

从今往后,好读书,活读书,多读书、勤读书。

记住,书到用时不恨少,万事可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