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

“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为先民想象中威力巨大的神物,是一种图腾崇拜的超自然力量,身长,有鳞爪,“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说法不一,目前认可较多的说法),能兴云降雨,乃综合数种动物的形状,并以想象增饰而成。

旧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生产生活主要依赖大自然,生存环境恶劣,对自身来源懵懂,对自然现象缺乏基本认知,憧憬且畏惧一切超越人类的力量,将强大的、无法战胜的、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超自然力量想象成冥冥中看不见、触摸不到的超人类神秘力量或神秘物种来崇拜,龙的图腾崇拜由此产生。

龙的图腾崇拜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化,后来的部落最高首领为了加强统治,更好地巩固势力,将龙与王的形象、皇权捆绑在一起,宣称自己为“龙子”“真龙天子”“王权天授”,此后历朝历代统治者也在不断延续并强化、推行这种说法,龙的崇拜也就日益深入人心。

“龙性淫”“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长”,所谓"龙生九子",实非九子。九是虚数,也是贵数,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因此“九子”非“九子”。

囚牛:长子,龙—牛结合,龙头蛇身,平生爱好音律,传说是龙之九子中性情最温顺的一个,常蹲立琴头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此外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1)

囚牛

睚眦:次子,龙—豺狼结合,豺身龙首,嗜杀喜斗,心胸狭隘,好勇斗狠,常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刀剑柄、刃相连的部分,装饰成异兽吞吐刀刃的样子)。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2)

睚眦

嘲风:三子,龙—鸟结合,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的走兽是它的形象,象征吉祥威严,有威慑妖魔、辟邪安宅的寓意。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3)

嘲风

【古建脊兽一般单行排列,螭吻一般雕于正脊两端,嘲风多位于垂脊。戗(qiàng)脊(又称岔脊,是古代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角,对垂脊起支戗作用)和角脊脊端则安放着仙人走兽。

领头是一位“骑凤仙人”(民间又称“仙人骑鸡”,寓意逢凶化吉),后边依次为龙(皇权象征)、凤(象征祥瑞,又有圣德的人)、狮子(寓意勇猛威严)、天马(神马,寓意吉祥尊贵,傲视群雄,开疆拓土)、海马(又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狻猊(suānní,护卫平安意)、狎(xiá)鱼(也作“押鱼”,寓意兴风作雨,灭火防火)、獬豸(xièzhì,又称“一角羊”,象征公正无私,又有压邪之意)、斗牛(象征祥瑞,镇邪护宅雨镇物)和行什(猴面带翅,手持金刚宝杵的压尾兽,防雷火)。天马、海马位置可互换,狻猊、獬豸亦如此。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4)

太和殿脊兽

这些脊兽的安放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寓意皇家才能享受十全十美的特权,次要的殿堂则要按级递减,且数目多为奇数(“奇数”为阳,佛教表示清白)。】

蒲牢:四子,龙—蛤蟆结合,形似盘曲的龙,平生好鸣好吼,居海边,畏鲸,受惊就大声吼叫,据此,常将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将其形象作洪钟提梁的龙形兽钮,助钟声远扬。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5)

蒲牢

狻猊:五子,龙—狮结合,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香炉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6)

狻猊

霸下:六子,又名赑屃(bì xì) ,龙—龟结合,似龟有齿,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常作碑下龟,是长寿、财富、吉祥的象征,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7)

赑屃与负屃

狴犴(bì àn):七子,又名宪章,龙—虎结合,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8)

狴犴

负屃 (fù xì):八子,龙—青龙结合,形似龙,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象。

螭吻(chī wěn),九子,又名鸱(chī)尾、鸱吻,龙— 鱼结合,龙形的吞脊兽,口阔嗓粗而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形象,取其灭火消灾。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9)

螭吻

另:

蚣蝮(gōng fù):一说为龙子,好水,又名避水兽,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是古桥的守护神。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10)

蚣蝮

椒图:一说为龙子,形似螺蚌,性好闭,辅首衔环(浮雕形象是龙狮嘴里含一个圆环,可敲打圆环问主人在否)为其形象,民间常将其刻画在门板上,或饰为大门上的铁环兽或挡门的石鼓,以求镇邪避祸,护佑家宅。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11)

椒图

饕餮(tāotiè):一说为龙子,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于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龙图腾的起源和发展(龙的图腾崇拜与)(12)

饕餮纹

关于龙的形象和“龙生九子”目前学术界均说法不一,各持己论,以上“龙之九子”是目前最普遍的、认可最多的说法。

总之无论何种,中华儿女对“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身份认同均铭刻在骨血里、基因里,是时间、距离都无法改变的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感,中华民族尽皆龙的传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