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无人生还完整版:此地无人生还

1

帝国崛起

从工业革命开始的那一天,全球经历千年大变局:东降西升。

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将自己的国家打造成了一个大号工厂。国内公民也分为了两个阶级,一个是无产阶级,一个是资产阶级。

同时,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系这个大号工厂的运作,疯狂的在全世界吞噬:劳动力、原材料供给地、市场,这也开启了工业革命以来的残酷的殖民地战争。据不完全统计,仅仅英国一个国家几百年间开展的殖民地战争就弄死了6000多万人。

比如在印度制造的几次大饥荒,直接被饿死的印度孟加拉人高达3000万以上,在北美洲期间通过故意传播天花病毒传染病灭绝印第安人不少于2000万,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制造的屠杀有百万,在非洲和中东北非制造的屠杀应该数百万!还有在中国制造的数起屠杀。统计一下,英国在全球殖民数百年历史,屠杀灭绝当地人不少于6000万人!在英国资本殖民的铁蹄下,共计6000万条生命无人生还。

由于之前的工业技术门槛比较低,山寨COPY都不是个啥太难的技术活,例如清朝的魏源多琢磨一下就能将洋人的技术用《海国图志》给画出来。300年前,沙俄的彼得大帝就曾以船工学徒的身份前往英国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随后沙俄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工业化。还比如比西方晚开启工业革命200年的日本,在派遣几批学徒之后,就把西方的技术学了个七七八八。

那时候的工业体系比较简单,一台机器零部件加起来可能也就几百,对国家的人口要求也不大(关于人口对现代工业的限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为何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全门类工业?》),大国小国,稍微有点能力的国家都开启了工业化。

这时候问题来了,人人都在工业化,那前面提到的三个要素早就被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新进的帝国主义国家要获取这三个要素,要不就只能开拓新的未开发的要素,或者就只能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那虎口夺食。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碾压他的老表日不落,成为世界第一,从那时候开始美国的犹太资本家们就在看着倒掉浪费的牛奶思考怎么抢占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市场份额。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思维逻辑,抢占市场无非就是利用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商品去倾销,来挤占竞争对手份额,随后导致对手破产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

但是在劫掠文明《欧美文明本质---劫掠文明(上)》孵化下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犹太资本家们觉得公平竞争可不是个好主意。况且这一个市场一个市场的去抢得抢到猴年马月去了,而且你的价格低,别人的价格可以更低呀。价格做的这么低,便宜了消费者,那他们犹太资本家们赚什么?

再说了,美国本土远离大陆岛,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商品比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多出了不少运输费用,这种低价倾销明显会吃力不讨好。

那怎么办呢?

美国犹太人资本家们不愧是腹黑的专家,他们想到把你们的工厂都砸了,是不是就没人跟我抢市场了。他们越想越兴奋,越想越觉得自己真的是个天才。

他们联系到在德国与奥匈帝国的金融家和军火商们,他们准备搅动一场世界级别的战争,来攫取超额利润以及打破旧有世界格局。

bbc无人生还完整版:此地无人生还(1)

他们先是用金钱开道支持好战的军官和大臣上台,随后资助在社会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专家出书立传来为高层出昏招。同时他们游走在各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利用历史仇恨挑拨矛盾,树立对立面。

等到氛围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又立马为这些剑拔弩张的国家提供大量贷款投入到军工上,他们双面下注赚的盆满钵满。

待到万事俱备,一个收了钱的小年轻号称是因为民族矛盾就把这把火给点燃了。

一开始这把火还不够烈,他们不断的利用安插在各国的公知官僚拱火添油,同时在美国的军工企业马力全开兜售他们那些杀人如麻的军火。

bbc无人生还完整版:此地无人生还(2)

这场大战打了4年多,参战国家达33个,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有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我不知道在美国那些犹太资本家眼里,上面这些冰冷的数字有没有激起他们一丁点良知。

但是我知道他们的目的达到了,欧洲的工业体系几乎被打残,战火燃烧在欧亚非大陆板块上,而美国却独善其身。

大量欧洲的老牌资本家们携带大量财富,纷纷前往美洲大陆,并将产业转移到世外桃源的美国。这帮来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们,他们充实着美国的财富,壮大着美国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大陆上这些奄奄一息的老牌帝国在一战之后早已无人敢直面美国的兵锋。美国在战争中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欧洲的债权国。

欧洲巨量的财富涌入美洲大陆,这带来了大量热钱。钱多了自然需要投资和产生收益。于是乎大量工厂被开设,大量不被需要的商品被生产。生产和市场需求形成倒挂,这直接导致了1929年开始的美国大萧条。

美国的犹太资本家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食髓知味,他们对于挑动大陆的大规模战争无比热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资助列宁返回沙俄开启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他们的本意是让沙俄就此混乱下去。没想到他们却制造了一个巨大,令他们恐惧的阶级“怪物”。他们害怕这种思潮传遍全世界每一个被压迫的角落,到最后让他们一无所有,甚至丢了性命。

他们着急忙慌的物色上了小胡子,希望他带着日耳曼蛮族去跟另一个斯拉夫蛮族来个共同毁灭。

小胡子说我没钱我怎么去打苏联?快打钱!大量资金出现在被一战打成废墟的德国,德国短短几年从一个战败国实现再工业化。

小胡子说我军队少,训练差,装备差,苏联那么大,我就这么点我也不够去跟苏联打的。大量高知犹太人从各国改国籍进入德国,有一些还进入纳粹军队,帮他建造威力最大最先进的武器。同时大量德国军官以技术交流的名义前往美国学习。

小胡子说我跟苏联中间还隔了好几个国家呢,不接壤我怎么打?英国人和美国人再拉上一只高卢雄鸡突然失明了,对德国发起的对外战争视而不见。

他们期待着自己重金打造的猎犬,能对东边那只来自北极的头上印着镰刀和锤子标志的毛熊发起致命一击,最好是两个货色都两败俱伤全都翘辫子。

可没成想到猎犬和毛熊居然暗地里签了协议,回头这只武装到牙齿的猎犬就咬住了在德犹太人命运的喉咙,随后穿过卢森堡的森林越过了马奇诺防线一口咬在高卢雄鸡的脖子上,让高卢雄鸡一个月不到就嗝P了。

直到这时候,躲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和英国的那帮做尽坏事的盎格鲁撒克逊与犹太大资本家这帮老爷们才突然害怕了起来。

你个扑-街,我叫你小胡子去咬熊,没叫你来咬我啊。

英美不分家,于是二战的故事就这么发生了。

按照英美这帮盎-犹联盟的设想,二战挑动欧亚非大陆大乱斗,再次将欧亚大陆的老牌帝国主义打成废墟,到时候他们就一家独大了,谁还能跟它们抢?世界将匍匐在他们脚下。

结果剧本稍稍出了点偏差,玩成了现在我们知道的二战格局。

英国这个日薄西山的日不落,知道自己有点气喘了,自己的美国侄子山姆现在的胳膊都比自己腿粗了,山姆也一直对自己那点家产虎视眈眈,干脆就随了山姆的意,一起挑动欧亚非大陆的大乱斗,到时候那些打烂了的老牌帝国的殖民地就给山姆,自己还能保住这份家产和昔日的荣光。而且金融中心一直在伦敦,我大不了再让几个利益出来,和侄子玩玩G2模式,我大英帝国成为金融中心,你美国成为产业中心,咱两互补共治天下。

结果二战打完,美国这个老表发现英国太菜了,于是就把英国踹了自己登上了王座,双双拿下二战后的产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2

二战后产业中心的变迁

由于二战的剧本走错了,导致养出了一个劲敌苏联。二战结束后,世界迅速拉开铁幕,进入阵营对抗模式。

美国不得不把打烂的欧洲重新产业化,用来跟苏联的东欧工业区竞争。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世界一共产生过五个产业群,分别是:北美产业区;西欧工业区;东欧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

北美工业区

主要位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那里的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农业发达,工业部门齐全,尖端技术和高新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人口稀疏,远离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欧盟,日本等国家的竞争,在这里许多工业部门在世界工业中的优势逐渐降低,成为铁锈地带,但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区。

西欧工业区

在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资助下,形成了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北部等重要工业区,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这里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质量高,煤铁资源丰富,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技术密集型工业作为发达,钢铁、机床、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工业地域逐渐从内陆向沿海地区发展。

东欧工业区

兴起于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波兰等国的主要工业区。这里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属资源密集型重工业地区,工业也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的内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随着全球化的进行,竞争力低下的东欧工业区逐渐被瓦解,很多零部件都需要进口。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长达1000千米的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近30%,人口的2/3,工厂的72%,工业产值的75%。工业多数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是世界上著名的临海工业带。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家用电器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

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北起韩国东南沿海和中国东部沿海,向南延伸到东南亚一些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的国家竞相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国情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推动了各国工业的发展。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工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工业类型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过渡。各国纷纷建立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经济特区等,是这一带成为二战后新兴的工业区。

苏联的解体,其实也标志着以乌克兰为代表的东欧工业区的衰落,世界五大工业区去了其一。东欧工业区的市场份额和产能大部分被西欧工业区瓜分,其余的工业区各分了点汤。但是美国那边成为苏联解体的最大受益者,苏联天量的实体资产被苏联后期的寡头瓜分倒卖给了华尔街,华尔街摇身一变一边成为苏联天量实体资产的债权人。

也就是说,东欧产能虽然大量转移到了西欧,但是无论是西欧还是东欧,美国都是后面的债权人,西欧这些高福利国家都是华尔街的打工仔。

后来,随着美帝一统江湖,他们发现钱生钱的游戏太好玩了,赚钱不要太简单。小拇指一挥,半分钟不到就能赚个刚果全年矿产产值的利润。赚钱这么容易,还废那力气去撸铁干嘛。再说,远离世界中心的美国,无论怎么去发展产业其成本都会比亚太地区地区成本高。因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大工业集群聚集地,工业越是聚集,其成本越低效率越高,这方面的论述我在之前文章《为何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全门类工业?》中聊过,这里不再赘述。

再说加拿大加上美国人口都才4亿不到,现代化产业群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和大量人口去支撑各个产业链。因为光一台F22就有上十万个零部件,美国能有多少人口填进实业里面。

所以这帮精明的资本家们一合计,将中低端的产业全都转移到了工人素质最好,人口又多,基础设施又好的中国。

就这么蚂蚁搬家式的搬了30年,北美工业区中低端产业被搬空。美国五大湖地带成为现代有名的铁锈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强强联合,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集群。这两大工业区在内部也是竞争关系,人口素质高,基础设施好,人口数量多的中国又在这两大工业区内部,将中低端产业链全都收入囊中。

在这个过程中,艰苦奋斗的中国人逐渐从中低端向上攀爬,然后于2010年左右宣布成为联合国所有工业门类目录中唯一的全产业链国家。同时随着产业链的飞轮效应的拓展,中国在2010-2019年之间更是崛起迅猛,大量抢占高端市场份额,让原本躺在功劳簿上吃技术的发达国家无比惊恐,统统视中国为威胁。

其实故事说到这,全球的问题我们其实已经看的很明显了。

中国崛起之势已经势不可挡,过去分散的产业链现在几乎都集中在中国周边,并且以中国为工业核心在发展。

无论是北美工业区 还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亦或者是西欧工业区,他们都需要从中国进口中低端的零配件来完成高端产品的塑造。

曾经有人在工业领域尝试过去中国化,结果他发现他连一台完整的汽车都做不成。这更别提美国的F22里面到底有多少中国贴牌的零部件了。所以不管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亦或者是现在的拜登,在这种历史趋势下他们都无法逆转中国工业的做大做强。并且由于工业的集群效应,如果继续这种全球化下去,那中国会愈发强大,直到榨干其他工业区的每一滴血。

明的不行,那就来阴的。

怎么阴?一战二战老套路接着来,竞争不过就砸场子。关于砸场子盎格鲁- 犹太联盟真心的技巧娴熟。

3

礼崩乐坏,乱世将至

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世界分割成一个个孤岛,物资流通受阻,人员流通受阻,经济流通技术流通统统受阻,全球化变成了全球性血栓。

疫情让全球陷入巨大的危机。随着疫情的持续,这二年来耗尽了全球所有国家的血,哪怕血厚的中国也叫苦不迭,血薄的斯里兰卡已经国不为国。

bbc无人生还完整版:此地无人生还(3)

2019将这个时代一分为二,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金融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成为这个时代主旋律。

特别是在美英拱火下的乌克兰战争,大有将全世界拉进了三战的漩涡,核危机也弥散在我们头上。恰恰在这种时候,美联储还暴力加息,妄图将全球拖入绝地。

是呀,美国孤悬海外,世界岛上打生打死都伤不到他分毫,只有大陆越惨他越获益。就像前面提到的第一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及后面的冷战一样,他总能废掉别人的工业产能,然后赚的盆满钵满。

根据日本海关数据,今年1—8月,日本进口的石油价格上涨147%,天然气进口价格上涨155%,煤炭进口上涨268%,发电成本翻了一倍。

也就是说,现在日本制造业面临的真实困境是在进口上游原材料成本增加147%—268%,电力价格翻倍的情况下还要承受出口产品价格下降30%,这种情况下,日本的产业不破产谁破产?

进口因为能源价格涨得太厉害所以在增长,出口因为成本太高,出口量下滑,两者叠加就是日本进出口贸易连续12个月出现逆差。

今年7月日本贸易逆差已经达到14367亿日元,急剧扩大的贸易逆差让日元继续贬值,然后进口成本继续增加,出口继续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日本家底还是比较厚,外汇储备有1.3万亿美元,但是如果以现在每个月逆差近300亿美元的速度失血,这点外汇储备也就能扛3年左右。3年是什么时候?是2025年,那会儿小鬼子会不会疯掉来自爆?

况且美联储还在疯狂暴力加息,我觉得日本肯定还撑不到三年。

哪怕是美联储大发慈悲,加息周期在明年年底结束,日本制造业也会大伤元气,特别是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出口被中国赶超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结果。

日本制造业很惨了,那比起欧洲制造业那都是毛毛雨。

今年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贬值20%左右,看上去比日元好一点,但是欧洲被美国架着刀挥刀自宫与俄罗斯决裂。

本来在默克尔的规划里,西欧工业区的工业产能 俄罗斯的低价资源,虽说竞争不过中国的中低端产业,但是在高端产业链里稳坐一席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假如能把俄罗斯拉进西欧工业区的圈子,那未来逐渐割香肠,利用俄罗斯的力量与美国爸爸抗衡,那西欧的自主性肯定能大大提升。

算盘打的不错,可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犹太人可不是啥善男信女。

北溪2号炸了你能说啥不,明知道是我炸的你能说啥不?欧洲有多少美军驻扎大家都门清,哪个政要不听话,明天就不是神不知鬼不觉丢个钱包的事情了,所以默克尔退了保命去了。

在切断了俄罗斯大部分能源供应之后,然后欧盟能源价格飞涨,今年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涨了5倍,电力价格涨了5—10倍,如此高昂的能源价格让注定会让欧洲制造业兵解。

俄乌战争打了半年,欧洲有色金属、化工企业已经关掉了一半,如果俄乌战争再持续半年,估计欧洲有色金属、化工企业连个渣也剩不下。

bbc无人生还完整版:此地无人生还(4)

除了这两个对能源价格比较敏感的产业之外,其它基础产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我们以钢铁产业为例。炼钢主要成本是这几项,一个是基础原料铁矿石,一个是煤炭,其它就是人工与电力成本。

铁矿石目前全球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国际市场煤炭价格涨幅比较大,2021年6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是199.02美元/吨,到了2022年6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是385.95美元/吨,涨幅达到186.53%。考虑到欧元兑美元汇率贬值20%,欧洲钢铁企业拿到的煤炭价格还要在此基础上上浮20%,然后叠加电力价格上涨5倍,欧洲钢铁企业成本就要增加80%以上,打个折也要增加60%。

钢铁企业都是苦哈哈产业,一般来说毛利润大致在10%,如果成本增加60%,销售价格不变(不考虑出口)意味着就要承担近50%的亏损,每卖一吨钢材欧洲钢铁企业就要承担50%的亏损,请问这种情况下欧洲钢铁企业能撑多久?

那么欧洲钢铁企业能否大幅度提价呢?

欧洲钢铁企业少量提价是可以的,但是大幅度提价50%覆盖自身的亏损是非常难的。

因为欧洲钢铁企业还要面临全球钢铁企业的竞争,特别是能源价格稳定的中国钢铁企业成本远远低于欧洲。

钢铁、化工是现代制造业的两大基础,如果这两个基础制造业被摧毁,那么大部分制造业也活不下来,整个欧洲的产业将退化到只能做轻工产业的原始阶段(类似东南亚的产业现状)。未来再夸张一点,以经济利益相结合的欧盟解体也不是天方夜谭。

欧洲过去就是个千年火药桶,现在连最基本的经济利益共识都没有了,未来欧洲接着再干个一千年也不在话下。盎-犹联盟的算盘真的打的啪啪响。

所以,今年全球贸易出现两级分化,凡是出口贸易以资源型产品为主的国家都是顺差,包括俄罗斯、中东产油国、巴西、阿根廷、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

凡是依赖资源进口,出口以工业产品为主的国家都是逆差,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等。

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个在盎-犹算计之外的奇葩的存在,这个奇葩的就是中国,中国不仅对资源进口依赖比较大,而且出口也是以工业产品为主,但是中国进出口却是巨大顺差!

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就达到2.48万亿,全年达到6万亿问题不大,这个顺差不仅是2019年的2倍,而且全球第一,把一票依靠资源出口的国家也远远甩在后面。

为毛会这样?

一个是人民币汇率比较坚挺,仅此一项我们进口资源就比日本便宜20%,比欧盟便宜10%。

稳定的廉价的能源,比如我们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不但是国际市场价格打7折,而且还是人民币(卢布)结算,这样算下来就大大拉低了能源整体进口价格。而且我们这能源多的用不完,我们大义凛然的在倒买倒卖。同时我们对外资源我国石油产能对外依赖是70%(自身生产30%),天然气依赖是40%(自身生产60%),煤炭自身完全能够生产,每年对外进口量不到需求的10%。

发改委对上游资源型产品进行价格管控,除了对外依赖度非常高的石油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其它的煤炭价格、电力价格发改委都有严格的控制。这为我国的产业稳定保驾护航。

bbc无人生还完整版:此地无人生还(5)

所以盎-犹联盟最近确实有点堵的慌,如果中国这个最大的产业群不能爆破掉,那他们做的这些还有啥意义?中国的不动如山让他们变得歇斯底里,他们需要尽快推动世界格局动荡的当量,最好将世界岛拉入第三次世界大战,让战火烧到东边,将东边所有的繁华一起烧毁。届时,全世界只有一个安全的地方,那就是北美大陆。那时候所有的产业链所有的财富将会再次聚集在那片孤岛之上。他们会像斗兽场的贵族那样,对着世界岛的斗兽场指手画脚。

有人可能想问忠哥世界局势下一步会如何演进,我这里只给几个关键词。

1:乌克兰核电站爆炸,核危机蔓延整个欧洲

2: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引爆全球性大乱战

3:日本,韩国核武器化纳粹化极端化,台湾裸官带着绿绿以卵击开启东亚危机危机第一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