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道德经一曰慈二曰俭)

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道德经一曰慈二曰俭)(1)



《道德经》的三,并不是具体的三,三是有维度,有空间,甚至是幂,那么我们建立的认识论,世界观,方法论;一定是立体的,一定是三维的。

在个人修行中,同心同德是核心,就是初心,而初心上面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慈悲心、敬畏心、平常心,要能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能为正义挺身而出。

很多时期流传道士下山,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就是这种信仰的力量,让我们无比强大,然后我们勇于承担生命应该承担的一切。

老子告诉所有人,修道之前要先修德,德是道的载体,没有德,道是无法承载的,所以也把德做了细分和着重强调,贤人之德,圣人之德,甚至是普通人之德,德的本质一样,但表现方式不一样。

圣人之德就是不仁,就是大德不德,不道德的道德,看起来,无法解释,但内核和内涵是不一样的,不仁不是不仁义,而是不以仁和德的标准下划线,自己心中有数,同心同德就是心同此心,情同此理。

贤人之德,就是不以道德的口碑,不欺世盗名,也不以德高望重为目的的修行,德不是给别人看得,也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随心所欲,自己正常自如的状态,对于上德、中德、下德没有分别心。

普通人的德就是要遵循传统文化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和伦理纲常,人无德不立,人无信不智。

一定要清楚,整个德不是道德,不是德行,也不是德的口碑,而是德本身,一种生命磁场的修行,一种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本质和良知和忠恕一样,导人向善。



《道德经》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日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道德经一曰慈二曰俭)(2)

人有精气神儿,德也一样有魂,天地人,对于天地人都要存敬畏之心,对于天地万物来说,要有慈悲心,共情力,因为天地和我们一体,花草树木,都是我们亲爱的伙伴。我们的朋友。对于万事万物,要知道稀缺,一粥一饭,念物力之惟艰,一衣一裳,当知来之不易,幸福不在乎你占有多少,而在于此刻你心安。你能感受生命之间,情绪价值的传递,和磁场的润物无声。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真的不敢,老子的无和有,敢和不敢是相对的辩证的,大是大非没有敢和不敢的立场,小打小闹,要学会藏,隐、以及低调。

谦谦君子,文质彬彬,道家也好,道法也好,中国人喜欢谦虚的人,也喜欢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价值不是钱,价值不是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是喧嚣中有自己,红尘有爱,心中有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国家,一定要敢为人先,争名逐利,无为不争,不执着占有和控制,你便拥有了全世界。



每个人在人生经历中难免有自我设限和陷入自己认知迷雾里面的时候,天之云,地之雾,虚无、虚实、以及有无和无为,都是一个道理,我们的执念和我这个概念越清楚,就越自私,就越离智慧越远,古人哲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理现实。

需要掌握八个思维方式,1、共赢,2、利他,3、无为,4、不争,5、自然,6、心即理,存天理,灭人欲。7、天人合一,8、因果。

万般皆由命,一点不由人,虽有凌云志,也得大步往前走,重头越,万事开头难,需要坚持和韧性,需要忠贞且不渝。

不执着占有和控制,全世界都是你的,你即便是再多能占多吃,最后福报承载不了,也是过眼云烟,人生不是你拥有了什么,而是你不曾失去,很多人为你守护这片蓝天,这才是最大的快乐。



万事过心,皆还天地,万物入眼,皆为我有?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界在我心,心暖花自开,万事万物皆有因果,人们改变不了因果,但是能让自己起心动念间自如,不会因为社会现象难以入耳、入眼、入口,而拒绝接受,相反,更多包容和宽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那么的,丑陋、罪恶、贪婪、无度,不是时代的主流,但是存在依然有其合理性。

我们不要成为自己最讨厌的模样,不要万事万物都不放下心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像看《活着》富贵和家珍是爱情,那个时代追求的最高情绪价值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家珍一路走开,最后还是好人不偿命,坏人荼毒千里,给我们感动的是人性中的善,以及生活更比书荒诞,而我们却不以为然。

万物皆有灵,并不是说真的有,还是假的有,我们感知到也好,感知不到也好,花草树木,山景野怪,哪一个存在都有自己的情绪和磁场,灵性也好,灵能也好,人家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道德经一曰慈二曰俭)(3)



《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无为无不为,无满无不满,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过多干预天地运行的机制,每一次风起云涌,每一次血雨腥风,都有一个无形的手影响着整个格局。不执着占有,你便拥有了全世界。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最后都投影在客观世界,不是客观实际太强,无法战胜,而是我们自己弱小、无助、敏感、多疑、甚至是傲慢和偏见。

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湖之内皆哥哥,人和人心比心,心与心的距离是零,架构在之上的虚伪,一名不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