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押韵是根据什么押韵的(写诗为什么要押韵)

写诗为什么要押韵,格律诗写作常识之四

古诗中的押韵是根据什么押韵的(写诗为什么要押韵)(1)

古诗都是押韵的。流传下来最早的《诗经》《离骚》都是押韵的。有些诗有些句子现在不押韵,那是因为读音演变造成的,毕竟那是两三年前的作品。它们在当时都是押韵的。甚至有些古文也是押韵的。例如《老子》。还有一种后来非常流行的文体——赋,也是押韵的。

诗歌为什么要押韵?

因为韵文极富音乐感,好读好背好听,特别容易流传。正因为如此,古人写诗歌,在押韵方面下足了功夫。一开始,对押韵要求不严谨,写诗押大致相同的韵,直到格律诗出现之后,押韵才严谨规范起来,为了有本可依,宋朝出了一本韵书《平水韵》。

其实早在隋朝,就有一本韵书叫《切韵》,这本书把汉字分为206部,太过繁杂精细,不太适用。唐玄宗是个诗歌音乐爱好者,在他倡导下,出现诗歌大繁荣的局面。其时出现多种韵书。

到宋朝末年,山西平水县有个叫刘渊的人,根据唐朝人写诗用韵的情况。出了一本韵书《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韵字合并为107部。同一时期。也是山西平水人王文郁写的一本韵书《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在元朝,科举考试把平水韵定为写诗必须遵循的押韵范本。不能出韵,不能乱用错用。

唐朝的白居易,元稹写过长诗《琵琶行》等,他们在诗中多次换韵。格律诗四种体裁都是短诗,最长的七律也只有七字八句,短短五十六个字,五绝也只有二十个字。所以格律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第一句最后一字,可以用仄声字。用仄声字可以不押韵。但在创作实践中,第一行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字居多。如果这个位置用平声字,则一定要入韵,这个韵字一定要下来,接下来全诗押韵的字,必须和这个字在同一韵部。全诗的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而且必须在同一韵部。

这就叫押韵。例如:

饮茶粤海未能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在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读者可以看到,诗中第一、二、四、六、八行的最后一个字,都押韵,但一查韵书,就会发现,作者用三江韵,又用了七阳韵,不在同一韵部。这就需要说明,为了押韵更加宽泛,方便,民间约定俗成,把写诗押韵放到词韵的宽度,也就是说,可以写词的韵,也可以写诗。清朝有个叫戈载的人出了一本词韵书《词林正韵》,深受大家喜爱,许多诗人都依照《词林正韵》写诗。用《词林正韵》写诗,也被承认是押韵的。

新中国建立后,对汉语发音做了重大改革,把平声字分为阴平阳平,取消入声字,并把古入声字归入普通话一二三四声,这对写格律诗遵循的韵律有很大冲击。于是根据普通话出了多种韵书,其中以赵京战的《中华新韵》影响较高,流传较广。

目前还没有一部官方编撰的韵书。

目前的诗坛状况是,大多数人也还是按照平水韵写诗,更多的是按照《词林正韵》写诗。新韵大家不大使用。如果用新韵写诗,必须标注新韵二字。

我的观点是,干脆就按照普通话,一二声为平声韵,三四声为仄声韵,只要是韵母相同的,就算是同一韵部。

我本人偶有格律诗写作,都是用《词林正韵》。

新手创作格律诗,韵字不熟悉,但经常写作,经常练习,就会记得韵字,一首诗完成,新手需要查韵书,检查是否押韵

没有韵书可以购买,也可以网上下载打印,随时可以查阅,也可以把完成的诗句输入网上检测,发现出韵,就应该立马调整,使之合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就能够掌握韵字。

根据发音不同,押韵和表达诗歌感情有一定影响,可根据诗歌的感情色彩选择与之相应的韵字,现排列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冬二冬——洪亮

八庚九青——清恬

十一尤——幽绵

十一真事儿文——舒缓

八齐五微——纤弱

四支——萎沉

六鱼七虞——零杂

三江七阳十灰二萧三肴四豪——响亮

十四寒十五删——雅儒

五歌九佳六麻——平和

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平和(这几个韵部韵字特别少,属于险韵,写作时慎用)

关于押韵,过于生涩的理论我们不谈,就谈这些实用性强的内容。下一篇,我们谈对仗。敬请关注

2022.1.2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