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优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区(争创营商新优势)

以更优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区(争创营商新优势)(1)

以更优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区(争创营商新优势)(2)

2021年,广深被纳入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图为深圳人才公园。 南都拍客 张向良 摄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竞争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广东面临的时代命题。商脉千年,广东以商为桥联通全球,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逆全球化”浪潮,广东如何持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吸引各类要素集聚,始终是一道高难度必答题。

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广东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五年来,广东市场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从2017年底的突破1000万户,迅猛增长到2021年底的突破1500万户。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广东省获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第1名。从行业到地市,广东正为中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广东样本”。

01

聚焦企业所需 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4月,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弹,总部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遭遇重点供应商相继停工、管控区内的货物也无法运出的情况,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企业与项目首席、暖企专员反映上述困难后,区直部门积极响应,通过多方沟通,两天内协调申办了10张“广东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花都速度让我们感到暖心,更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我司受到疫情冲击的严峻形势下,花都区通过‘项目首席、暖企专员’等机制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和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该负责人介绍。项目首席暖企专员机制是广州市花都区持续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积极尝试,该制度通过设立项目首席、暖企专员,定点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这只是广东各地致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代表案例。近年来,广东各地不断创新,从企业所需出发,推出系列改革举措,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显示出广东对企业的吸引力——广东省市场主体总量从商事制度改革前的500万户,迅猛增长到目前的1530万户,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聚焦企业开办、运营、退出全流程各环节的痛点难点问题,广东近年持续推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利企便民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多个商事事项可“一次办”“一地办”——1个工作日开办企业;“一地办”省内企业迁徙;“一网通办”工程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全省通办、跨省可办,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交房即交证已在部分城市实现。

在获得电力方面,广东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现了居民用户和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通过政企联动、证照共享,实现居民“刷脸办电”、企业“一证办电”。

办税方面,在广东可通过网上办理90%以上的税费业务,让纳税人办税缴费“一次不用跑”;同时,广东实施税费综合申报改革,纳税次数压减至国内最优、国际前列,惠及市场主体超过500万户。

在跨境贸易方面,通过实施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便利化改革措施,2021年底,广东全省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8.33小时、0.67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80.6%和94.3%。

02

坚持法治引领助推改革 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广东坚持法治引领助推改革,推动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社会信用条例、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条例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专项法规。此外,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今年3月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二审,将广东在“放管服”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数字政府建设等领域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加以固化。

广州、深圳、汕头和湛江四个城市已出台实施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的城市,条例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聚焦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和12个重要领域,通过系列改革措施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创新协作的开放环境、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规范良好的法治环境,首次在国内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中提出产业供应链保障、人才入户积分认可和突发事件扶持等“广州方案”,为广州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制度供给。

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广东还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省、市、县全覆盖。在对市场主体监管方面,广东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比例从5%调整为3%,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此外,还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成覆盖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首创联合奖惩“一键搞定”、信用修复“一次办成”等便捷模式。

03

各地营商环境改革升级迭代 创新举措全国范围内推广

营商环境1.0、2.0、3.0、4.0、5.0......广州、深圳的营商环境改革不断升级迭代,已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改革“领头羊”。仔细看广州自2018年开启营商环境改革之路,每一步都重点突出,1.0改革强调“简政放权”,2.0改革聚焦“指标突破”,3.0改革实施“流程再造”,4.0改革强调与前序改革前后衔接、纵深推进,重在以“绣花功夫”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迈入5.0时代,广州以“激发活力”为主线,为企业创新发展松绑减负,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21年,广深被纳入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国务院办公厅复制推广广州市运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招投标效率、智能通关、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深度应用电子证照等4项创新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制推广深圳市“秒报秒批一体化”智能审批、“深i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服务平台、企业除名和依职权注销、“小错免罚”包容柔性执法等创新举措。

珠海、佛山、东莞2020年被列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参评城市,主动对标先进,改革创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贸易和服务规则衔接、“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财政补助资金直达、“一平台三工程”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

汕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针对性制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对短板弱项和改革任务实行项目化推进、台账式管理,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服务和吸引潮商投资等方面展现新作为。

04

及时查漏补缺 提出建议清单

以评促优、以评促建,这也是广东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的一个方法,在总结先进经验的同时,及时查漏补缺,促进各地不断改进。2018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国际可比、对标国评、广东特色”的原则,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方法,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2021年,评价组实地走访105个政务大厅、不动产登记中心和电水气营业厅等地,切身了解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感受和意见,形成《2021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

这次评价提炼了40条典型经验,形成了40项清单,已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比如,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如按照传统做法,需企业逐一申请,再一一审批,企业才能拿到资金,整个过程链条长、耗时多、成本高。如何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这个难题,推动惠企资金及时、快捷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广东很多地市都进行探索。佛山市率先探索政府补助资金“秒速直达”企业个人改革,通过搭建“佛山扶持通”平台,实现政府补助“秒报秒批秒付”。在申报环节,通过大数据自动匹配信息,将以往繁琐的“填报式”变为零材料的“确认式”,为申请人提供一键“秒报”;在审批环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审批代替传统的人工审批,自动在线“秒批”;在资金拨付环节,打通审批与支付系统,实现补贴资金“秒付”直达。

同时,报告提出76条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就“开办企业”,优化升级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全面落实“一窗通取”;就“办理建筑许可”,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全流程限时管理,严格规范审批流程;就“获得信贷”,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融资效率;就“跨境贸易”,加快口岸物流协同平台建设,推动港口、船公司、进出口企业、物流企业、中间代理商等各类主体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就“办理破产”,明确承担破产管理行政职责部门;就“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大综窗”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

21市分报告针对每个市存在的不同短板弱项,分别量身定制了可操作性强的建议清单,对标先进、查漏补缺,为广东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新高地找准努力方向。

05

对接国际营商规则改革创新 提升投资贸易一体化水平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注重对接国际营商规则改革创新,推动投资贸易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广东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横琴、前海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聚焦制度衔接、规则对接,打造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例如,实施“湾区通”工程,在医师、建筑、导游、律师等8项专业领域资格实现互认;实行“跨境理财通”“港澳药械通”等便利措施,形成首批湾区标准目录;推行企业登记注册“湾区通办”,超过1万家港资企业使用简化版公证文书办理登记业务;前海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与港澳的“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覆盖珠三角九市。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区域通关便利化改革举措,获得各界好评。广东是外贸大省,深圳港、广州港为全球第四、第五大集装箱枢纽港,中转业务已经成为港口吞吐量的重要支撑。原来要经过枢纽港中转至支线港出入境的货物,需要两个港口分别办理转关、查验等手续,通关流程较多,货物在两个港口特别是枢纽港的等待时间长。

为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广州、深圳率先探索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等改革。以本市港口为枢纽港,珠三角其他内河码头作为支线港,枢纽港和支线港视为同一港口,企业在支线港一次性办理通关手续,运抵枢纽港即可24小时全天候快速直装直卸,实现进出口货物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该项举措作为推进区域通关便利化协作的创新举措,已纳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重点任务之一。截至目前,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项目运行线路已覆盖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等珠三角主要港口城市。

借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广东进一步参与全球要素竞争,将通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数读五年

◎五年来,广东市场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从2017年底的突破1000万户,迅猛增长到2021年底的突破1500万户。

◎在广东可通过网上办理90%以上的税费业务,让纳税人办税缴费“一次不用跑”;同时,广东实施税费综合申报改革,纳税次数压减至国内最优、国际前列,惠及市场主体超过500万户。

◎2021年底,广东全省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8.33小时、0.67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80.6%和94.3%。

采写:南都记者 蒋臻 实习生 胡菲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