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困扰国人的第一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

对于此疾病,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苦楚,即头晕头胀。

烦劳加剧的时候,头晕头胀的状况明显,而且会有疼痛感。

个别时候,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手发麻的现象。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1)

上述感受虽然很多时候可以忍受,但说实话,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会给心脑血管带来很大的伤害,为脑梗、脑出血、心梗等疾病的发生埋下了定时炸弹。

为什么这么说?

请此类患者记得:上述症状的发生,意味着体内有一团上逆的气血,从中医术语来说,这就是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2)

肝阳上亢而生内风,患者故而产生头晕头痛头胀。肝阳上亢日久,气血逆乱日盛,终于有一天离经叛道而溢出脉外,形成脑中风。

如此一来,为之奈何?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张方剂,对此类现象有不错的调理作用。大家可以记一下:

桑寄生,生地,丹皮,白芍,黄芩,菊花,夏枯草,杜仲,牛膝,桑枝,桂枝,生石决明,甘草。

将这些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温服,可以很好地改善高血压症状。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3)

这张方剂本是我国当代国医泰斗,全国名老中医王乐善先生的经验方,被收录在各种中医方剂学著作中,作为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代表性验方,有着广泛的影响。

那么此方的妙处在哪里?

方才说过,气血逆乱是导致高血压头晕、头胀、头痛和继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根由之一。这张方剂的中心意图,就是调和气血,将“逆乱”之血抚平。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4)

其中诸多药材联手,唱了一台对逆乱气血纳降招安的好戏。

为了达此目的,我们先派出了三员大将,这就是桑寄生、杜仲和牛膝。

桑寄生,性味苦、甘,平,入肝、肾经,功在补肝肾,强筋骨。再看杜仲,性味甘,温,入肝、肾经,也是功在补肝肾,强筋骨。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5)

牛膝,性味苦、酸,平,入肝、肾经,功在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这三味药的功用都有相似之处,这就是补肝肾。

为什么补肝肾?大家请记得,肝肾阴精不足是导致肝阳上亢的根源。所以,治疗高血压,滋补肝肾之精乃是必由之路。

这三味药在这里,起的就是滋补肝肾,断绝气血逆乱的根本动机。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6)

有了上面这个基础,下面我们开始锦上添花,用药生地黄、丹皮、白芍。这三味药干啥的?答曰滋阴、凉血而活血。

话说那生地黄,是滋阴的良药,同时兼具滋补肾精的功能。那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入心、肝、肾经,功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功在敛阴而养血。而且,肝阳上亢者用白芍,是非常恰当的。大贤蒋溶就说:“阴虚阳亢者则用白芍,取其收阴和阳以补之……”。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7)

这三味药,目的是给热逆之血以清凉滋润的刺激,使得它冷静下来,不再忘乎所以。

接下来,我们开始清热。这是让逆乱的气血回心转意的关键,用黄芩、菊花和夏枯草。

这黄芩性味苦,寒,入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一般来说,只要讲到去火,这味药就得一马当先。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8)

再说那菊花,它是清风热、去肝火的良药,在这里也堪当大任。

夏枯草,性味辛、苦,寒,入肝、胆经,功在清火,明目,散结,消肿。说到清肝火除肝热,夏枯草是必不可少的。

这三味药凉药投下去,想必那逆乱的气血也该弃暗投明了。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9)

接下来,逆乱的气血有了接受“招安”的意思,我们也得给它们安排日后的出路啊。如何安排,我们用桑枝和桂枝。

桑枝,性味微苦,平,入肝经。此药祛风湿,利关节。

桂枝,我们从前反复说过,乃是解肌、通阳、温经、利关节血脉的要药。两者在这里干什么?就是要调和营卫、顺畅经脉、温通脉络。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10)

这样,日后气血的运行才有正法可依,在经脉中运行有序,不至于“不务正业”。

最后,好不容易把逆乱之血劝了回来,我们要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所以用石决明镇潜肝阳。

要知道,这肝阳上亢,可以诱发气血逆乱。为了杜绝此事,重用石决明,绝了这个后患。

肝阳上亢适合血压高的人群(高血压头晕头胀)(11)

诸药合用,熄肝风,补肝肾,顺气血,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当然,上述方剂,大家如果能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之下科学应用,应该都可以获得不错的疗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