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开战吗(中日之战)

最近在看关于日本的书,突然间想写点什么,恰巧现在是中日钓鱼岛事件非常时期,更要写点东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日本要开战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要开战吗(中日之战)

日本要开战吗

最近在看关于日本的书,突然间想写点什么,恰巧现在是中日钓鱼岛事件非常时期,更要写点东西。

日本这个国家,应该都不陌生,毕竟曾经侵犯过我们的国家。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很多小岛组成,整个国家地形貌似一条虫。日本地处岛国,资源相对匮乏,所以日本人生来具有忧患意识,所以他们善于向强者学习,早期是中国,后来是欧美,日本文化就像一个洋葱,每一层都是外来文化和自身融合的结果。日本人有一种悲观意识,他们很喜欢樱花凋谢时那种伤感的美,他们很习惯在社会中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并且服从,所以很多日本公司雇员都是终身制,但是他们工作效率很高,不是混混日子,他们在过马路是也没有人闯红灯,因为服从就是最好的,有人所日本人好像朝一个方向游的鱼,就算突然被撞乱,依然整齐的游向另一个方向,所以他们的团队意识很强。日本人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今天的日本依然很发达,很值得我们学习。古代中国和日本同时儒家文化圈,虽一衣带水,但中国和日本之间还是有很多的交往,有很多的故事,我把古代到现今的几次战争作一些简单介绍。

NO.1 唐日之战 公元663年 白江口之战

唐朝无疑是古代中国最繁荣发达的时代,高宗时期,朝鲜半岛三足鼎立,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唐高宗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高宗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而百济则乞援于倭国(日本),至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在百江口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倭国朝野震动,在见识到唐军先进的军事力量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大量派遣“遣唐使”,从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使日本一下从蛮夷之地转变成封建社会。

NO.2 元日之战 公元1274,文永之役 公元1281 弘安之役

蒙古的崛起不仅仅影响了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上都影响颇大,当蒙古铁骑踏遍欧亚大陆,元世祖忽必烈把目标指向了日本,公元1274共三万人远征日本,而第二次公元1281共十万人远征日本,两次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踏遍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却没能征服小小日本,这无疑是永久的疑问,在两次远征日本过程中,在靠近日本海湾都遇到了“神风”而导致舰队沉没海底,日本所称的“神风”其实就是季节性台风,对元军来说只能是运气不好。元军方面,虽然在陆地上蒙古铁骑横扫千军,在海上威力无法使出,加上日本强烈抵抗,还有日本武士近战很猛,再加上自身水土不服,等自身问题,又遇上坏天气。日本方面呢,从来没有遇到蒙古人那样的大兵团作战,也吃亏不少,幸好是上天眷顾。去年在看一个报道时,其实蒙古大军沉没海底另有原因,那就是船的桅杆,正常的桅杆能抵御一般的台风,但是当时由于赶工,船工们偷工减料,造成桅杆质量不好,没能抵挡住台风。所以对于日本而言是幸运的。

NO.3 明日之战 公元1592年,壬辰战争 公1597年 丁酉再乱

当日本猛男丰臣秀吉平定了“战国”群雄,日本国内趋于统一,顿时信心膨胀,竟然心想踏平朝鲜,征服明朝,直指印度,果然野心不小。所以“战国”刚结束,就开始谋划侵朝行动,首先是派了大量间谍入朝,搜集情报,日本人真可是“孙子兵法”学到了家,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招在后来全面侵华,和偷袭珍珠港屡试不爽。公元1592年,农历壬辰年,恰好今年也是壬辰年,就是在420年前,日本开始了侵朝行动。到时朝鲜国王是李昖,这人除了吃喝玩乐之外,没什么能力,手下只是一帮空谈大论的儒生,当遇到日本武士们时,俩字“没用”,日本军团刚经历过战争,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而朝鲜自从建国没有经过什么战争,这个从实力上没法比。所以一开仗,就是一边倒的局势,李昖到时跑得蛮快,转眼间就跑到了鸭绿江,而只有李舜臣的水军在孤军奋战,李舜臣不愧为水战奇才,多次挫败日本水军。但光靠水军不行的,李昖只有求救大明了,当时大明皇帝是万历,虽然明亡于万历怠政,但是在抗日援朝这件事情上是值得肯定的,顿时决定派兵出征,全力支援朝鲜,当时主将是李如松,名将李成梁之子,加上各路优秀协同部队,在入朝第一战就取得重大胜利,虽后来李如松轻敌孤军深入,但凭着明军英勇善战,得以全退。日本军队被震慑住了,打了退堂鼓,所以决定撤兵不打了,准备接受明朝册封。可后来丰臣秀吉不甘心,又再一次派军入朝,史称"丁酉再乱",这一次主角换成了杨稿,麻贵 ,陈磷,经过中朝双方努力,再加上丰臣秀吉死掉,抗日还是取得了胜利。

NO.4 清日之战 公元1894年 甲午战争

在明日战争中,丰臣秀吉死去了,这也是战争尽快结束,当时德川家康作为托孤大臣,丰臣秀赖哪是德川家康的对手,所以实权渐渐落入德川家康手中,他着手创建了“江户幕府”,经过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也变得有些衰落,当美国用坚船利炮打开日本国门,也就预示着德川幕府的哀歌,在高杉晋作,吉田松阴,岩仓具视,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有识之士的带领下,开启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从1868年到1888年,经过20年的变革,日本从封建社会蜕变成资本主义社会,跨入世界强国行列。由于发展需要money,由于本岛确实资源匮乏,所以就把目标直指清朝,当时清朝已病入膏肓。在战争准备期间,日本还是派出了大量间谍搜集情报,那些间谍也相当的敬业,真可谓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工作,后来在战争中对清朝了如指掌,没开战就注定失败。有段话很好,清朝上下腐败,宗方小太郎认为腐败的基因来自明末,全名丧失信心,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人心腐败已达极点”,虽然有过康乾年间的短暂改革,但并未坚持下来,政府将本应建立“至善”人心的精力消耗在“行而下之事”上。日本为战争还找了个好的理由,兴亚主义,拯救中国,难道打败中国,让中国赔款割地,残害中国百姓,就是拯救中国,反正我是不认同,还不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为了钱。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水师号称世界第八,但东乡平八郎一看在大炮上挂衣服,觉得北洋水师不堪一击,果然在战争中表现不佳,但至今我们还记得当年的丁汝昌,邓世昌等英雄,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当时清朝代表是李鸿章,就是因为李鸿章在条约中签了字,所以后人一直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其实在那个时候,派任何人去结果都一样,因为战败国谈判无发言权,当时李鸿章在谈判中力争,还受了枪伤,我也认为李鸿章虽说不上爱国人士,但他不是卖国贼。清日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结束,当时条约中就谈到把钓鱼岛等割让给日本,所以现在还是个难题。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就有后来的“戊戌变法”,也想模仿日本“明治维新”,但那是不成功的。后来国人争相去日本留学,学习日本,国父孙中山早年在日本学习,后来为中国革命立下功劳。

NO.5 抗日战争 公元1937-1945年

一心向称霸世界的日本人,在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国民党为中流砥柱的正面战场,加上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争,以及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经过8年抗战终于取得全面胜利。其实说真的如果不是美国两颗原子弹,抗日战争绝不对那么早结束,所以日本人至今认为是被美国大败的,这就是事实,加上日本崇拜强者,所以战后亲美也是意料中的,美国也向利用日本对抗苏联和中国。这里我想讲个故事,其实我满喜欢日本这个国家的,真喜欢有一天去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去看看那里的古建筑,因为那里是模仿中国的唐朝都城西安建造的,并且没有损坏过,所以我想去看看当年唐朝的风采。这两个古建筑群在二战中差点损坏,因为盟军要轰炸日本,当时叫中国建筑家梁思成标出不要轰炸的地方,梁思成毅然的在这两个地方画了圈。你看,多好的人,日本人连这么好的人民都侵略,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战争已经过去,战争留给我们很多思考,我们只有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和平,幸福才是永远的主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