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谣言有多厉害(食品谣言莫轻信)

食品谣言有多厉害(食品谣言莫轻信)(1)

如今,老百姓获取的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网络,甚至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通过智能手机走进了网络的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网络公众号,为了增加阅读量及转发量,吸引眼球,增加粉丝关注,牟取利益,便不负责任地篡改、编造各种谣言,这些通过图片修改、凭空杜撰、夸大其词、断章取义、偷换概念,甚至刻意抹黑等方式制造的谣言,给公众造成了极大误导。这些谣言通常使用博人眼球的夸张词汇,如《天啊!最常吃的水果竟然比砒霜还要毒!》《这是世界上最脏的鱼!千万不要再吃!》等,而且谣言的内容也会不断变异,作为普通消费者对此往往缺乏科学判断,令人防不胜防。

“塑料紫菜”“棉花肉松”“吃樱桃染 H7N9 死亡”……食品领域目前已经成为了这些网络虚假信息的重灾区。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说明了消费者在相关科学知识方面的空白,也反映出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如何识别食品谣言呢?

首先,要注意信息的出处及可靠性。谣言的创造者总是希望能够引起轰动效应,所以当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若想初步判断真伪,应先在网上搜索一下,看看是哪家媒体报道的,如果只是网络帖子,可信度就要打个折扣。然后再搜索一下信息中的“专家”“机构”是否存在,再细查“专家”是哪个专业的,专业跟他的陈述是否匹配;“机构”是否权威,是否真的发布过相关内容。

其次,判断文章内容是否为常见的“造谣手法”,如恶劣的加工生产环境和肮脏得惊人的原料;不当的食用习惯将引发严重疾病;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养生效果;通过“致死”“致癌”等关键词进行恐惧传播等。虽然目前食品行业确实存在诸多的问题,但面对这样的内容时,我们首先要提高警惕,避免被单方面陈述误导。

再次,不做谣言传播的帮凶。很多人在传播谣言时,都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赶快让大家都知道,万一是真的呢?事实上,一次不经意的转发,往往是在助纣为虐,很多谣言制造者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如蒙牛“黄曲霉菌”谣言炮制者获刑10个月;“蒙阴蜜桃打防腐剂”造谣者被判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因此,在转发信息之前,务必先有自己的判断。

最后,建议关心食品安全的读者,可以关注由新华网、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承办,国务院食安办、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网信办、农业部、质检总局指导的“中国食品辟谣网”。另外,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设有官方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搜索关注,通过官方平台发布的消息,更能正确指导老百姓的健康饮食生活。 姜河 / 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