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格蓝迪动力升级(消失的东安三菱)

请记住我说的这句话:

未形成垄断效应的外资品牌不具备持久竞争力,长期暴露在自主品牌的刀剑之下,即便技术储备再强势的外资企业,也会被中国品牌追平差距,并且反超。

外资品牌想要在中国市场中获得长久的竞争力,必须要背靠难以逾越的技术、成本壁垒这个优势,没有这一优势,再强势的外资品牌也会被淘汰。

三菱格蓝迪动力升级(消失的东安三菱)(1)

三菱发动机是消失最快的,曾经的东安三菱以及沈阳三菱市场中的份额超乎想象,历史的滚轴拨回到10年前,那是一片中国品牌依然在向外资品牌祈求动力单元的时代。

吉利、奇瑞、长城刚刚有摆脱外资企业引擎的迹象,二线自主品牌依然在大量的采买三菱发动机,凭借着当时三菱仍然尚存的品牌价值,以及发动机本身出色的可靠性,在中国品牌没有储备优秀技术的情况下,三菱在那个时代,似乎是yyds。

造发动机这件事儿,原理大家都懂,一张图纸拆开来看,民间也能DIY一个模型出来。

三菱格蓝迪动力升级(消失的东安三菱)(2)

这种原理非常简单的东西,中国品牌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初期率先攻克,中国自主品牌经过时间快速腾飞期,造发动机这件事儿不仅仅已经超越了三菱,更是已经达到了行业主流水准。

民用车领域,中国制造这杆旗树的无比稳健。

三菱发动机率先退出主流份额,根本原因就是三菱没有办法在这一领域树立技术壁垒,垄断形态没有办法形成,就让中国品牌顺利的吃掉了一大部分份额。

三菱格蓝迪动力升级(消失的东安三菱)(3)

还是那句话,完全暴露在中国自主品牌面前,这些市场就会被中国品牌瓜分。

另一家格特拉克也不好过,过去四年这家企业已经在民用车领域失去了信息,曾经力推格特拉克的奇瑞,目前已经将自己的玫瑰献给了上汽。

曾经准备在中国市场建立庞大份额愿景的这家变速箱企业,在今天中国品牌成功拿下变速箱技术的市场环境下,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都有自己变速箱技术储备的情况下, 格特拉克也成为了行业弃子。

三菱格蓝迪动力升级(消失的东安三菱)(4)

要知道,虽然被麦格纳收入麾下,但格特拉克在全球市场仍然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作为全球范围内都强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市场中难以为继的根本,就是在核心技术上没有真正上的强势点,无法吸引大量的企业驻足。

中国品牌能够做到领域的快速奔跑,虽然我们仍然有大量的技术没有攻克,但必须要了解的是,截止到今天中国乘用车不过快速发展十年,十年时间做出的成绩非常可观,我们已经驱逐了三菱、格特拉克这种曾经居功自傲的企业,同时我们的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化体验已经做到了行业主流,迅速反超了外资企业。

三菱格蓝迪动力升级(消失的东安三菱)(5)

目前我们与外资品牌的短板,是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四驱系统等专利性非常强,同时难以绕得开的技术板块,也正是这些板块难以绕得开,才能让丰田、本田、博世等企业在中国仍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以及定价权。

中国企业最不怕的就是正面厮杀,我们用行动让三菱边缘化,让格特拉克饿肚子,说明这些车企没有垄断能力,但仍然想在开放的中国市场中割韭菜,中国的企业以及企业家第一个站出来不答应。

三菱格蓝迪动力升级(消失的东安三菱)(6)

从产品上来看,我们的长安逸动PLUS、哈弗H6、星越L、领克09以及比亚迪汉EV,都是这个时代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车型,这些车型在同价位的外资品牌看来,依然是难以撼动的虎将。

这也给外资品牌提了醒,想要在中国市场行走,必要的诚意以及危机感,要同步保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