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杏个人资料介绍(杏杏066)

銀杏(银杏),◆稱白果樹、公孫樹、鴨腳落葉喬木葉扇形,雌雄異株種子橢圓形或倒卵形生長較慢,壽命極長,可達千餘年種仁供食用或藥用供建築、傢具、雕刻及其他工藝品用又可為行道樹○[宋][歐陽修]《和聖俞李侯家鴨腳子》:“絳囊因入貢,銀杏貴[中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銀杏》:“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郭沫若]《芍藥與其他‧銀杏》:“銀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又叫公孫樹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杏杏个人资料介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杏杏个人资料介绍(杏杏066)

杏杏个人资料介绍

銀杏(银杏),◆稱白果樹、公孫樹、鴨腳。落葉喬木。葉扇形,雌雄異株。種子橢圓形或倒卵形。生長較慢,壽命極長,可達千餘年。種仁供食用或藥用。供建築、傢具、雕刻及其他工藝品用。又可為行道樹。○[宋][歐陽修]《和聖俞李侯家鴨腳子》:“絳囊因入貢,銀杏貴[中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銀杏》:“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郭沫若]《芍藥與其他‧銀杏》:“銀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又叫公孫樹。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

雪杏,◆白色的杏花。○[唐][杜甫]《早花》詩:“盈盈當雪杏,豔豔待春梅。”

杏子眼,◆見“杏眼”。

杏子,◆杏樹的果實。○《雲笈七籤》卷七四:“取杏子三斗,去其中兩仁者作湯。”○[宋][范成大]《晚春田園雜興》之一:“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补证条目■杏树的果实。○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十章:“往年,收麦的时候,总能在这棵树上摘一两筐金黄的甜杏子。”○张承志《心灵史》四:“每逢饥荒难挨,他就到屋外摘些绿杏子啃。”

杏裝(杏装),◆杏花的裝扮。指粉紅色。○[宋][楊萬里]《蠟梅》詩:“江梅珍重雪衣裳,薄相紅梅學杏裝。”

杏園宴(杏园宴),◆科舉時代帝王恩賜新科進士的宴會。○[唐][李遠]《陪新及第赴同年會》詩:“曾攀芳桂英,處處共君行。今日杏園宴,當時天樂聲。”參見“杏園”。

杏園路(杏园路),◆登進士及第的歷程。○[金][吳激]《同兒曹賦蘆花》詩:“翻思杏園路,鞭裊帽簷斜。”參見“杏園”。

杏園客(杏园客),◆借指進士。○[前蜀][韋莊]《送范評事入關》詩:“為報明年杏園客,與留絕豔待[終軍]。”參見“杏園”。

杏園芳(杏园芳),◆詞牌名。雙調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四句,三平韻。

杏園(杏园),◆1.杏樹園。○[唐][劉長卿]《過鄭山人所居》詩:“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前蜀][牛嶠]《酒泉子》詞:“記得去年,煙暖杏園花正發,雪飄香。”◆2.園名。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唐]代新科進士賜宴之地。○[唐][賈島]《下第》詩:“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鄉。○[杏園]啼百舌,誰醉在花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神龍]已來,[杏園]宴後,皆於[慈恩寺]塔下題名。同年中推一善書者紀之。”◆3.泛指新科進士游宴處。○[宋][王禹偁]《初拜拾遺游瓊林苑》詩:“[杏園]鶯蝶如相識,應怪重來蒨綬香。”○[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杏園]料已題詩罷,望[長安]使人悲詫。”○[清][葆光子]《物妖志‧木類‧柳》:“杏園一宴,桃李春官。”◆4.古[黃河]渡口名。○[唐][郭子儀]曾自此渡[河]討[安慶緒]。今為[河南省][汲縣][杏園鎮]。○[唐][杜甫]《垂老別》詩:“[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新唐書‧郭子儀傳》:“[子儀]自[杏園]濟[河],圍[衛州]。”

杏雨,◆杏花雨。○[宋][蘇軾]《墨花》詩:“花心起墨暈,春色散毫端……蓮風盡傾倒,杏雨半披殘。”○[元][張可久]《金字經‧偕李溉之泛湖》曲:“杏雨沾羅袖,柳雲迷畫船。”參見“杏花雨”。

杏油,◆亦稱“杏膏”。◆用杏實炮製成的脂膏。○《釋名‧釋飲食》:“柰油,擣柰實和以塗繒上,燥而發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唐][李德裕]《述夢詩四十韻》:“麝氣隨蘭澤,霜華入杏膏。”○[宋][蘇軾]《南鄉子‧用前韻贈田叔通家舞鬟》詞:“久立香車催欲上,還留。更且檀脣點杏油。”

杏葉沙參(杏叶沙参),◆亦稱“杏參”。◆多年生草本。或名薺苨。根入藥,稱南沙參。○[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薺苨》:“﹝薺苨﹞其根如沙參,而葉如杏,故[河]南人呼為杏葉沙參。○[蘇頌]《圖經》杏參即此也。”

杏葉草(杏叶草),◆金盞草的別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金盞草》﹝集解﹞引[蘇頌]曰:“杏葉草,一名金盞草,生[常州],蔓延籬下,葉葉相對,秋後有子如雞頭實。”

杏眼,◆亦稱“杏子眼”。◆如杏子形狀的眼睛。多以形容女子的美目。○《平鬼傳》第三回:“幸遇着這個[小低搭]柳眉杏眼,唇紅齒白,處處可人。”○《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祇見他生得兩條春山含翠的柳葉眉,一雙秋水無塵的杏子眼。”徐遲《財神和觀音》:“她的杏眼一瞪。晴天霹靂似的,一個什麼震動,使[黃秘書]立刻把腦袋縮回去。”

杏田,◆[晉][葛洪]《神仙傳‧董奉》:“[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游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後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穀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奉]每年貨杏得穀,旋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二萬餘斛。”後因以“杏田”為隱者為民謀益的典實。○[唐][李白]《送二季之江東》詩:“[禹穴]藏書地,[匡山]種杏田。”○[唐][錢起]《送宋徵君讓官還山》詩:“魏闕辭花綬,春山有杏田。”

杏湯(杏汤),◆茶湯名。○[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摺:“師父要吃個甚茶?[正末云]我吃個杏湯。”○[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摺:“這師父倒會吃,頭一盞吃了個木瓜,第二盞吃了個酥僉,第三盞吃個杏湯,再着上些乾糧,倒飽了半日。”

杏壇(杏坛),◆1.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處。○《莊子‧漁父》:“[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按,后人因[莊子]寓言,在[山東省][曲阜市][孔廟][大成殿]前,為之筑壇、建亭、書碑、植杏。○[北宋]時,[孔子]四十五代孫[道輔]監修[曲阜]祖廟,將大殿北移,于其舊基筑壇,環植杏樹,即以“杏壇”名之。壇上有石碑,碑篆“杏壇”二字為[金]翰林學士[党懷英]所書。○[明][隆慶]間重修,并筑方亭。○[清][乾隆]于其中立《杏壇贊》御碑。○[明][梁辰魚]《浣紗記‧遣求》:“天下英才盡[孔]門,[杏壇]設教簇如雲。”◆2.指正統儒學。○[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昔[尼山]奧旨,傳在經師。雖舊本猶存,斯文未喪,而新說疊出,嗜古者稀。先聖恐久而漸絕,乃蒐羅鬼籙,徵召幽靈,凡歷代通儒精魂尚在者,集於此地,考證遺文……冀修古學,延[杏壇]一線之傳。”參閱[清][顧炎武]《日知錄‧杏壇》。3.泛指授徒講學之所。○[唐][杜甫]《八哀詩‧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空聞《紫芝歌》,不見杏壇丈。”○[宋][王禹偁]《贈浚儀朱學士》詩:“[潘岳]花陰覆杏壇,門生參謁絳紗寬。”○[清][方以智]《東西均‧道藝》:“而理學家先揮文章、事業二者於門外,天下聰明智能多半盡此二者,不畜之而敺之,此白椎所以日轟轟,而杏壇所以日灰冷也。”○[清][方文]《春日齋居雜詠》之三:“室雖花縣裏,人似杏壇邊。樹影催春課,雷聲起晝眠。”◆4.傳說[三國][吳][董奉]在杏林修煉成仙,後因用以稱道家修煉處。○[唐][白居易]《尋王道士藥堂因有題贈》詩:“行行見路緣松嶠,步步尋花到杏壇。”○[元][宋無]《游三茅華陽諸洞》詩之四:“淡染雲霞五色衣,杏壇朝罷對花披。”參見“杏田”。◆5.植杏的園林。

杏松,◆松樹的一種。○[宋][晁貫之]《墨經‧松》:“品惟上上,根榦肥大,脂出若珠者,曰脂松……品惟下上,無膏油而類杏者,曰杏松。”

杏樹壇(杏树坛),◆即[杏壇]。○[唐][王維]《田園樂》詩之三:“[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裏人家。”○[宋][梅堯臣]《次韻和吳長文舍人即事見贈》:“桃花洞遠迷應久,[杏樹壇]荒跡自傳。”參見“杏壇”。

杏仁,◆杏核中的仁。可食用,亦可入藥。○[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生》:“[鄴]中朝士有單服杏仁、枸杞、黃精、朮、車前,得益者甚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杏》:“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治傷損藥中用之。”○《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門上家人看了看禮單,見上面寫着不過是些京靴、縉紳、杏仁、冬菜等件。”◆补证条目■杏核中的仁。可食用,亦可入药。○张爱玲《金锁记》:“〔长安〕拈了一只杏仁,每隔两分钟轻轻啃去了十分之一,缓缓咀嚼着。”

杏梅,◆梅樹的一種。○[宋][范成大]《梅譜》:“杏梅,花比紅梅色微淡,結實甚匾,有斕斑色,全似杏,味不及紅梅。”

杏林得意,◆借指進士及第。○[清][沈起鳳]《諧鐸‧搗鬼夫人》:“君如杏林得意,妾當日夜侍巾櫛矣。”參見“杏園”。

杏林春燕,◆菊花的一種。○[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京師之菊種極繁,有陳秧、新秧、粗秧、細秧之別,如蜜連環、銀紅針……杏林春燕。”

杏林,◆1.相傳[三國][吳][董奉]隱居[廬山],為人治病不取錢,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輕者一株,積年蔚然成林。後因以“杏林”代指良醫,並以“束林春滿”、“譽滿杏林”等稱頌醫術高明。○[宋][秦觀]《念奴嬌》詞:“聞道久種陰功,杏林橘井,此輩都休說。”○[明][楊珽]《龍膏記‧閨病》:“丹無橘井,醫無杏林,投餌全無效也。”參見“杏田”。2.杏樹林。○[唐][儲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東皋作》詩之一:“玄鳥雙雙飛,杏林初發花。”○《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夕陽鞭影垂楊外,春雨笛聲紅杏林。”◆补证条目■相传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后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文汇报》2007.7.16:“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史玉泉教授从医六十多年来,救治的病人数以千计,培养出的杏林弟子数以百计。”

杏梁燕,◆詞牌《解連環》的別名。○[清][陳廷敬]等《詞譜‧解連環》:“[張輯]詞有‘把千種舊愁,付與杏梁語燕’句,又名《杏梁燕》。”

杏梁,◆文杏木所製的屋梁,言其屋宇的高貴。○[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刻木蘭以為榱兮,飾文杏以為梁。”○[南朝][齊][謝朓]《雜詠三首‧燭》:“杏梁賓未散,桂宮明欲沈。”○[宋][晏殊]《采桑子》詞:“燕子雙雙,依舊銜泥入杏梁。”○[清][柯聳]《離亭燕‧燕》詞:“趁得東風飛絮,來認杏梁深處。”

杏臉(杏脸),◆形容女子白裡透紅的美麗容顏。○《宣和遺事》前集:“一箇粉頸酥胸,一箇桃腮杏臉,天子觀之私喜。”○《全元散曲‧普天樂‧無題》曲:“柳眉顰翡翠彎,杏臉膩胭脂暈。”○[元][柯丹邱]《荊釵記‧慶誕》:“堪嘆,雪染雲鬟,霞綃杏臉,朱顏去不回還。”○《花月痕》第十五回:“﹝[秋痕]﹞雲鬟不整,杏臉褪紅,秋水凝波,春山蹙黛,嬌怯怯的步下台階。”

杏帘,◆舊時酒店前懸掛的酒幌。○《紅樓夢》第十七回:“舊詩云:‘紅杏梢頭掛酒旗。’如今莫若且題以‘杏帘在望’四字。”

杏酒,◆以杏子為主要原料釀成的酒。○[唐][馮贄]《雲仙雜記‧爪甲間皆出雲煙》:“太守以下,乃攜杏酒、青羊以備牲醪,告於山中。”

杏牋(杏笺),◆杏黃色的精美紙張。○《剪燈餘話‧鳳尾草記》:“是夕,﹝女﹞竟縊死樓上,母歸,哭之慟,手自洗殮,於胸前得一繡囊,密貯杏牋一幅,視之,乃生所寄之詩也。”

杏黃旗(杏黄旗),◆1.杏黃色的旗幟。傳統戲曲、小說中多指綠林好漢聚眾起事的義旗。○[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摺:“杏黃旗上七個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水滸傳》第七三回:“[李逵]那裏應答,睜圓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黃旗。”○《西游記》第六八回:“既識字,怎麼那城頭上杏黃旗,明書三個大字,就不認得,卻問是甚去處,何也?”徐鑄成《報海舊聞‧杰出的女報人》:“[李逵]曾大吵[忠義堂],斧劈杏黃旗。”◆2.杏黃色的旗幟。佛道神怪作戰時的帥旗。○《封神演義》第四七回:“只見杏黃旗招展,黑虎上坐一道人。”

杏黃(杏黄),◆黃而微紅的顏色。參見“杏黃旗”、“杏黃繖”。

杏花莊(杏花庄),◆杏花村。○[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摺:“你這杏花莊壓盡他謝家樓,你與我便熟油般造下春醅酒。”○[明][賈仲名]《一枝花‧金童玉女傳奇》曲:“垂陽院賣花人一聲聲叫過紅樓,杏花莊題詩客一箇箇醉眠芳草。”參見“杏花村”。

杏花雨,◆謂清明時節所降之雨。時值杏花盛開,故稱。○[宋][志南]《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元][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一:“《提要錄》:杏花開時,正值清明前後,必有雨也,謂之杏花雨。”○[白樺]《春潮在望》:“迎着[江]南綿綿的杏花雨,迎着受盡苦難人民破涕的笑顏。”

杏花煙(杏花烟),◆形容女子鬢髮之美,如杏花含煙。○[唐][李賀]《馮小憐》詩:“裙垂竹葉帶,鬢濕杏花煙。”

杏花天,◆1.杏花開放時節。指春天。○[唐][李商隱]《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詩:“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全元散曲‧水仙子過折桂令‧行樂》曲:“來尋陌上花鈿,正是那玉樓人醉杏花天。”○《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白雪遺音‧南詞‧義俠英雄》:“繡衣郎走進閑觀看,千紅萬紫杏花天。”◆2.詞牌名。有三體,一為五十四字,二為五十五字,三為五十六字,均雙調,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3.詞牌名。○《念奴嬌》的別名。○[清][陳廷敬]等《詞譜‧念奴嬌》:“﹝念奴嬌﹞《翰墨全書》詞名《慶長春》,又名《杏花天》。”◆补证条目■杏花开放时节。指春天。○王稼句《看书琐记》:“特别是从天高云淡的凉秋,到那暖风烂漫的杏花天,晴朗的日子,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洋洋的,看着看着也就有点迷迷糊糊。”

杏花壇(杏花坛),◆指授徒講學之所。○[唐][王建]《送司空神童》詩:“杏花壇上授書時,不廢中庭趁蝶飛。暗寫五經收部秩,初年七歲著衫衣。”參見“杏壇”。

杏花風(杏花风),◆1.清明前後杏花開放時的風;春風。○[唐][羊士諤]《野望》詩之一:“萋萋麥隴杏花風,好是行春野望中。”○[元][湯式]《望遠行‧四景題情》曲:“杏花風習習暖透窗紗,眼巴巴顒望他。”○[清][李經鈺]《闕題》詩:“暄晴已報杏花風,忽訝[堯]年鶴語同。”◆2.詞牌名。○《杏花天》的別名。○[清][陳廷敬]等《詞譜‧杏花天》:“﹝《杏花天》﹞[辛棄疾]詞名《杏花風》。此調微近《端正好》。”

杏花村,◆1.[唐][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後因以“杏花村”泛指賣酒處。○[宋][周邦彥]《滿庭芳‧憶錢唐》詞:“酒旗漁市,冷落杏花村。”○[元][東湖散人]《春日田園雜興》詩:“小雨杏花村問酒,澹煙楊柳巷巾車。”○[明][高啟]《五禽言和張水部》:“提胡蘆,趣沽酒,杏花村中媼家有。”○[郁達夫]《臨平登山記》:“在一條丁字路的轉彎角前,並且還有一家青帘搖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號,本名仿佛是聚賢樓。”亦省稱“杏村”。○[清][孫枝蔚]《落花》詩:“杏村惟見酒旗搖,一去繁華不可招。”◆2.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稱。在今[安徽省][貴池縣]城西。向以產酒著名。◆3.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稱。在今[山西省][汾陽縣]東,相傳自[南北朝]以來,即以產“汾酒”著名。○[郭沫若]《訪杏村》詩:“[杏花村]裏酒如泉,解放以來別有天。”○[謝覺哉]《游杏花村竟日雨留題》詩:“逢人便說[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聞。”◆4.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稱。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一》:“[金陵]諸勝如[鳳凰臺]、[杏花村]、[雨花臺],皆一抔黃土耳。”

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細雨潤澤的景象。○[元][虞集]《風入松》詞:“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元]張翥《摸魚兒》詞:“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淚在羅帕。”○[楊朔]《<東風第一枝>小跋》:“杏花春雨,固然有詩,鐵馬金戈的英雄氣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詩力。”

杏花菖葉(杏花菖叶),◆杏花開放,菖蒲始生。指春耕開始。○《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將使杏花菖葉,耕穫不愆,清甽冷風,述遵無廢。”○[李善]注:“《氾勝之書》曰:‘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耕之,輒藺之。此謂一耕而五穫。’《呂氏春秋》曰:‘冬至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草之先者也,於是始耕。’”

杏紅(杏红),◆黃中帶紅,比杏黃稍紅的顏色。

杏膏,◆見“杏油”。

杏丹,◆方士以杏仁為主要原料所製的一種成藥。傳說食之能令人顏色美好。○[唐][劉禹錫]《馬嵬行》:“貴人飲金屑,倏忽蕣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參閱《雲笈七籤》卷七四。

杏村,◆見“杏花村”。

杏參(杏参),◆見“杏葉沙參”。

仙人杏,◆《太平廣記》卷四一○“仙人杏”引《述異記》:“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種杏處。○[漢]時,嘗有人舟行遇風,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後因以“仙人杏”為杏的美稱。○[唐][上官儀]《春日》詩:“花輕蝶亂仙人杏,葉密鶯啼帝女桑。”

文杏,◆1.即銀杏。俗稱白果樹。木質紋理堅密,是建築和手工業的高級用材。○[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刻木蘭以為榱兮,飾文杏以為梁。”○《西京雜記》卷一:“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杏二:文杏、蓬萊杏。”○[宋][葉適]《送盧簡夫》詩:“文杏將非廟廊具,澗蘋況是王公羞。”○[清][龔自珍]《說昌平州》:“其木多文杏、蘋婆、柿、棠梨。”◆2.詩詞中常用以指代文杏做的木梁。○[唐][李商隱]《越燕詩》之一:“[盧]家文杏好,試近[莫愁]飛。”○[清][杜岕]《游白燕庵》詩:“雕鏤飾文杏,彩筆夾歌謳。”

望杏,◆指勸耕的時節。語本《氾勝之書‧耕田》:“望杏花落,復耕。”○[南朝][陳]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勸穡。”○[吳兆宜]注:“《月令》:杏花生,種百穀。”○《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春祈稷奏諴夏辭》:“瞻榆束耒,望杏開田。”

土杏,◆杜蘅的異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東則有蕙圃衡蘭”[唐][司馬貞]索隱:“[張揖]云‘衡,杜衡,生下田山’……《博物志》云‘一名土杏,其根一似細辛,葉似葵’。”

桃羞杏讓(桃羞杏让),◆形容女子妝飾華美。讓,避讓。○《紅樓夢》第二七回:“滿園裏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山杏,◆1.山中野杏。○[唐][白居易]《西省對花因寄題東樓》詩:“最憶東坡紅爛熳,野桃山杏水林檎。”○[宋][蘇軾]《和王晉卿送梅花》:“江梅山杏為誰容?獨笑依依臨野水。”○[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杏》[集解]:“[蘇頌]曰:‘山杏不堪入藥。’[宗奭]曰:‘山杏輩只可收仁用耳。’”◆2.酒名。○[宋][曾鞏]《東津歸催吳秀才寄酒》詩:“君廚山杏舊所識,速致百壺須灩灩。”

沙杏,◆杏的一種。果肉甜而多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杏》:“諸杏,葉皆圓而有尖,二月開紅花……甘而有沙者為沙杏,黃而帶酢者為梅杏,青而帶黃者為柰杏。”○《廣群芳譜‧果一‧杏》:“沙杏,甘而多汁,即世所稱木杏也。”

肉杏,◆杏之一種。○[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九:“金剛拳,赤大而扁,肉厚,味佳。一名肉杏。”

青杏,◆未熟的杏子。○[唐][鄭谷]《下第退居》詩之二:“未嘗青杏出[長安],豪士應疑怕牡丹。”○[宋][蘇軾]《蝶戀花》詞:“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四月八日》:“唯州南[清風樓]最宜夏飲,初嘗青杏,乍薦櫻桃,時得佳賓,觥酬交作。”○[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二摺:“看春江鴨頭綠皺,接行雲鴈翅紅嬌,酒旗向青杏園林挑。”○[老舍]《四世同堂》四一:“青杏子連核兒還沒長硬,便用拳頭大的小蒲簍兒裝起和‘糖稀’一同賣給小姐與兒童們。”

蜜杏,◆蜜漬的杏子。○[宋][韓駒]《夜與疏山清公對語因設果供戲成長句》:“黃甘十子近著霜,醯梅蜜杏經年藏。”

賣杏虎(卖杏虎),◆傳說[三國][吳][董奉]在[廬山]行醫,治愈的病人,重者使種杏五株,輕者一株,數年植杏十萬餘株。後杏子成熟,於杏林設一草倉,買杏的放一器穀,取一器杏。有人多取,林中就有虎出來追趕,以致傾覆,回家一量,恰如所放穀。偷杏者往往被虎咬死,然送還杏又可復活。見[晉][葛洪]《神仙傳‧董奉》。後因以“賣杏虎”稱嚴以律人者。○[元][喬吉]《一枝花‧雜情》套曲:“[曹大家]賣杏虎,[裴小蠻]學撒撇,[溫太真]索粧蝦。”

九光杏,◆酒名。○[唐][陸龜蒙]《曉次神景宮》詩:“飯薦七白蔬,杯釃九光杏。”

金杏,◆果實名。杏的一種。○[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濟南郡]之東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黃如橘,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四月八日》:“時果則有御桃、李子、金杏、林檎之類。”○[清][吳偉業]《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香流金杏酢,脆入玉梅腌。”

火杏,◆古代火攻用的一種戰具。○《通典‧兵十三》:“磨杏子中空,以艾實之,繫雀足,上加火。薄暮群放,飛入城壘中,棲宿其積聚廬舍,須臾火發,謂之火杏。”

紅杏尚書(红杏尚书),◆[宋]代詞人[宋祁],字[子京],任工部尚書,所作《玉樓春》詞,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時人[張先]稱之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後亦簡作“紅杏尚書”。○[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張子野》:“《遯齋閑覽》云:[張子野]郎中以樂章擅名一時。○[宋子京]尚書奇其才,先往見之。遣將命者謂曰:‘尚書欲見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乎?’[子野]屏後呼曰:‘得非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邪?’遂出置酒盡歡。蓋二人所舉,皆其警策也。”

漢帝杏(汉帝杏),◆杏的一種,相傳為[漢武帝]上苑所植之種。○[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濟南郡]之東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色黃如橘,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杏》﹝集解﹞引[蘇頌]曰:“黃而圓者名金杏。相傳種出自[濟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謂之漢帝杏,言[漢武帝]上苑之種也。”

巴旦杏,◆亦作“巴旦”。◆伊朗語的音譯。一名扁桃。薔薇科。落葉喬木。葉披針形。果實帶扁,果肉薄而少汁。有許多變種。種仁分甘苦兩種,成分與效用大致與杏仁相同。○《駢雅‧釋木》:“巴旦,北杏也。”○[魏茂林]訓纂引《通雅四十三‧植物類》:“杏仁曰巴旦,乃[大宛]種也。今京師稱巴旦杏仁……《長安客話》:‘杏仁皆苦味,有一種甘者,謂之八達杏。’”[清][郝懿行]《證俗文》:“《本草綱目》一名八擔杏,出回回舊地,今[關西]諸土亦有。其核如梅核,殼薄而仁甘美,點茶食之,味如榛子,西人以充方物。”

八達杏(八达杏),◆即巴旦杏。八達,波斯語bādām音譯。杏的別種,其仁不苦。○[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五月‧端陽》:“家堂奉祀,蔬供米粽之外,果品則紅櫻桃、黑桑椹、文官果、八達杏。”

杏漿(杏浆),◆即杏酒。○[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蒸豚詩》:“僧自言能為詩,公([王中令])令賦《蒸豚詩》,操筆立成,云:‘觜長毛短淺含臕,久向山中食藥苗。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參見“杏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