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鼠狼老是咬鸡(黄鼠狼专咬病鸭子)

来自:前线客户端

黄鼠狼老是咬鸡(黄鼠狼专咬病鸭子)(1)

鸭子很多,为什么专咬病鸭子?因为病鸭子好咬。在非洲大草原上,狮子攻击的对象通常也是首选那些老弱病残的动物。黄鼠狼属于“专业人士”,早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哪只鸭子强、哪只鸭子弱,往往一目了然。因此,一百只鸭子有一只鸭子生病,被咬的概率就要远远高于百分之一。如果一只鸭子患病的时间很长,那被咬的概率就会越来越高,往往是迟早要发生的。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墨菲定律,说的是类似的道理。这个定律的大意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性后果,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换言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结果,埋下了变坏的因,必然会导致变坏的果。以此还可以推理出,如果这种因是长期的、大量的、普遍的,那么产生坏果的概率就越高。如果这种变坏的隐患是偶然的、暂时的,及时得到了纠正或消除,那么变坏的结果就可能得到避免。

中国人的谚语也好,西方管理学的定律也好,都是对实践经验教训的概括。古今中外的历史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比如说张飞张翼德好酒,且酒后容易情绪失控。情绪失控之后,行为就很难理性,常常责打下属和士卒。这其中一定有人无缘无故被责打,也有人因为小错被重责。被责打的人心里一定有不平,胆儿小的也就忍气吞声了,能看到张飞本质不错的人也就包容了,但是必有人对他口服心不服,并且一定条件下敢于铤而走险。张飞最终的结果是,一世英雄却在酒后死在无名小辈手上。

再讲一个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例子。早期党的重要人员顾顺章,本身是个天赋极高、多才多艺的人。但这个人从年轻时就在上海滩的青帮混,耳濡目染,骨子里埋下了贪图享受的基因。后来在党的领导下,也干了一些具体工作并且颇有成绩。随着地位上升,他日渐骄纵腐化,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陈赓同志曾预言,“只要我们不死,准能见到顾顺章叛变的那一天。”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虚荣心强,特别爱表现出风头。果不其然,作为地下工作者的顾顺章,竟然头脑发昏,化名化广奇,在汉口新市场游艺场公开表演魔术。很快暴露了身份,而且一被捕未等用刑就叛变了。

再如,一条战线最容易从薄弱环节被突破。薄弱是因,被突破就是果。贪功心切者、恃强轻敌者,如张灵甫、刘戡之流,有骄傲、狂妄、贪功的因,就容易采取孤军深入、孤军冒进的行动,从而产生被围而歼之的果。人们常说十回事故九回快。快是因,快了就会仓促,遇危机情况就反应不过来,容易酿成事故就是果。

黄鼠狼专咬病鸭子的道理,对于我们工作也非常有启示意义。

一是从理念上来说,如果发生了某种不好的结果,首先,要从产生这种结果的必然因素中去找原因,这就需要一种要客观面对问题的心态。其次,不能有侥幸心理。病鸭子迟早要被咬,自己工作有问题,也迟早是个问题,因此不能因为是自己的问题就舍不得反思改正,不能因为很多人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而随大流或者得过且过,不能因为问题不大就掉以轻心,不能因为问题是历史积累下来的就心安理得,就幻想着击鼓传花,能拖一天是一天。分析目前一些不遵守居家观察要求的病例,恰恰也是有侥幸心理作祟的成分。再次,一定要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意识。优势就是优势,劣势就是劣势,不改变劣势为优势,终究有一天会出问题。

二是要特别重视改变坏习惯。如果鸭子是个老病号,那么被咬的可能性就越来越趋近于100%。如果我们工作当中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成为习惯,也就像鸭子成了老病号,出问题是必然的。当这种坏习惯成为自然,人们往往更不容易察觉,这就是为什么危险性更大的原因。比如有的人有拖延的习惯,开会总是掐着点去,任务总是最后一个完成,调研报告总是最后一天交。总有一天,会在重要问题上因拖延而误事;有的人一下班就关手机,美其名曰: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可以判断,总有一天会因为关机而耽误了重要的事;有的人有不重视做好工作谋划的习惯,碰上什么事算什么事,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每天忙忙碌碌,日积有余,月积不足,最终反而把自己份内重要的事耽误了;还有的人习惯什么事情都让别人代劳,什么稿子都让别人代笔,可以断言,总有一天会因为对事情了解不精细、对稿子推敲不深入而出笑话……

当前的疫情防控仍然处在不能松劲的时期,海外疫情压力如此之大,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就是最容易被击穿的地方。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消除这些病鸭子。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编辑:易 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