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武官顺序(清代补子文官戴禽鸟)

清代的官服制度中,“补子”是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和顶戴花翎相辅相成,让人一看便知官员的品级身份。按照清代官制所实行的文官、武官两种管理体系,文、武品官所戴用的补子也按两个体系分别定级:文官体系戴用禽鸟类补子,武官体系戴用走兽类补子,即“文禽武兽”。

清代武官顺序(清代补子文官戴禽鸟)(1)

具体来看,清代文、武官其一品官至九品官(含未入流官)的补子纹样为,文官九种: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鸂鶒、鹌鹑、蓝雀;武官八种: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海马。

这些文、武官员的补子除了标示官员的不同分类与等级外,补子上的禽鸟、走兽等形象也都各具特点,隐含深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深层次的内容。这些禽鸟和猛兽有的代表清廉,有的寓意和谐,有的呈现吉祥,有的保佑平安,无论是鸟类还是兽类,无论是真实的生灵还是虚幻的神物,都对人民起着保佑、祝福的含义,因此也被黎民百姓所普遍接受。

清代武官顺序(清代补子文官戴禽鸟)(2)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品官正式定制的补子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补子品种,它就是都察院官员及其下属分支机构属官所佩戴的补子。理论上说,都察院从官制上属于文官系统,从上自下按照品级应佩戴文官禽鸟补子,但实际上,都察院自上而下,却佩戴着武官系统的走兽补子,从而形成清代官制服饰中一个独特的风景。

按照清朝会典定制,掌管纠察、监察的都察院所部官员,其所用的补子均绣以獬豸,可戴用此补子的官员主要有左都御史(从一品)、副都御史(正三品)、监察御史(从三品)、给事中(正四品)及各道官员等,不论品级,所戴补子纹样均为一致,另外通过各自顶戴来区分官员品级。

清代武官顺序(清代补子文官戴禽鸟)(3)

那么清代的监察系统文官为何要统一戴用獬豸补子呢?这个也是有说法的。

獬豸为传说中的龙子之一,其性格好讼,能辨是非曲直,与人争斗即以角直触理屈不公者,因此它的形象成为正直严明、秉公断案的化身,除了在都察院等品官补子上采用其身,在断案官员大堂的各项装饰和监狱等处,也有獬豸的形象存在。

考查清代都察院等品官以文职身份破例戴用武官系列的补子,即由文职官员戴用獬豸这一猛兽纹样补子,应该是基于下面两点考虑:

清代武官顺序(清代补子文官戴禽鸟)(4)

第一,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鸟禽类形象通常都是内心平和、温顺,外表美艳、华丽。都察院等官职却是为纠正文武百官劣迹而设,用以专门惩治官员的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以及败坏礼教的行径,它在执法的性质上属于武职官员所为。因此,其所戴用的补子亦应纳入标示公正、威严和力量的猛兽纹样。

第二,獬豸的形象及其所代表的含义在中国古代各朝早已形成,是被人们公认的一种秉公执法的形象标志。清代在设立都察院等国家监察机关时,执政官员以獬豸为其代表标志即已顺理成章,而不太可能选用其他动物、禽鸟形象代替,因此造成定都察院等文官补子采用武官补子的状况。

清代武官顺序(清代补子文官戴禽鸟)(5)

另外,清代文武官员所使用的补子除了少数由宫中内府授予,由江南织造局专门生产之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典章制度所定,由官员个人到补子专卖店自行购置戴用。由于清代各个时期及各地方所织绣的补子纹样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同一个禽鸟或猛兽补子往往图案、花纹也不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