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婚姻势均力敌(最好的婚姻莫过于夫唱妇随)

真正的婚姻势均力敌(最好的婚姻莫过于夫唱妇随)(1)

乾隆年间,苏州一个官宦之后,落魄文人沈复,以自己夫妇的生活为主线,追溯往事,下笔成文,写下散文书集——《浮生六记》。

沈复并非什么名家大师,但文章辞藻朴实,文笔清秀,娓娓道来。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讲得很清楚。而其中重点描写的夫妻生活情趣,更是古文中难得一见的文字。放到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

01

「 快乐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小点滴 」

真正的婚姻势均力敌(最好的婚姻莫过于夫唱妇随)(2)

沈复的妻子芸娘,自小聪颖明慧,虽未入学堂,却琴棋书画,样样都有模有样。而一首“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更是彻底征服到沈复,于是对其母亲说:“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两人青梅竹马,兴趣相投,这也基本奠定了两人文人雅致的生活基调。

芸娘贤淑聪慧,夫妻二人探讨李杜文章。沈复教芸娘少些礼数,夫妻互相敬爱。沈复不吃腐乳,芸娘便以齐国无盐钟离春,貌丑而德美,不但成功说服丈夫吃了,还爱上那个味道。钱府拜奠,渔船共行酒令。夫妻二人插花栽树,捡石抹灰,自制假山盆景。沈复喜欢喝酒,芸娘便做了矮边圆盘,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并就事论事,自制竹帘栏杆。花花草草,夫妻二人皆能从中找到乐趣。

所有一切,都有别于其他老套的男尊女卑的封建夫妻。二人既是恩爱夫妻,又似知己挚友。无论后面的生活如何坎坷,处境如何艰难,总能因地制宜的制造一些小情趣,打造新亮点,让平凡的生活充满情趣和快乐。随性洒脱,不为生活贫困所迫,不为儿女情长所累。

02

「 最好的婚姻莫过于夫唱妇随 」

真正的婚姻势均力敌(最好的婚姻莫过于夫唱妇随)(3)

我们所理解的封建社会女性,大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应该是极少见人的。但芸娘与封建礼教下成长的女子迥然不同,她个性开放,不受拘束。

沈复游太湖,芸娘也一同前往,领略湖光山色。男扮女装去城隍庙逛庙会,又大胆结交青楼女子做姐妹。沈复与友人苏州游园,芸娘同行并将茶酒菜肴安排得妥妥贴贴。因为丈夫不能长相伴,便为他精心挑选小妾。丈夫远行,芸娘便书信宽心。条件允许,便同行游山玩水。

以至于临死之际,芸娘感言:“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满是感恩和不舍,让人泪目。

沈复在芸娘死后久久不能释怀,因为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如此懂他,再也没有一个人如此真心地待他,再也没有一个人如此地照顾他。白头偕老也许容易,长厢厮守却是奢求。最好的爱情,莫过于长情陪伴,最好的婚姻,莫过于夫唱妇随。

03

「 千年难解的婆媳矛盾 」

真正的婚姻势均力敌(最好的婚姻莫过于夫唱妇随)(4)

婆媳矛盾似乎是千年难解的中国难题,这里,天资聪慧的芸娘也不能幸免。以致于后来夫妻二人生活悲惨,芸娘未能处理好与公公婆婆的关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沈复为父亲张罗纳妾,芸娘听信他人之言,先失沈母欢心。

沈复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清楚,就不让她写。沈父怒道:“想汝妇不屑代笔耳!” 芸怕沈母不高兴,便不解释。

沈复在真州任职寄住时,弟弟启堂向邻居借钱,叫嫂子芸娘做担保。邻居索要,芸写信告诉沈复此事,启堂反而怪嫂子多事。沈父也误以为是芸自己借钱却毁谤小叔子,又拆信见信中称姑(沈母)为令堂(你妈),翁(沈父)为老人(老头),更是勃然大怒,斥责芸大逆不道。芸怕伤启堂感情,也不作解释。

芸娘一颗蕙质兰心下面藏着的是她的沉默与隐忍。她熟读诗书,又精通各种才艺,温柔体贴且善解人意,这些本是优点,但在封建礼教下通通都变成了公婆眼中无法容忍的缺点,她天性开放,面对家庭的纠纷却无能为力,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而作为丈夫的沈复,天性懦弱,且屈于父母的威严礼教,既不能从中润滑调解,更无法替芸娘出声辩解。贫贱夫妻百事衰,最后被父母赶出家门,居无定所,到处漂泊,芸娘更是客死他乡,让人唏嘘不已。

娶妻当娶芸娘,嫁郎莫嫁沈复:

作为女人,芸娘无疑是非常出色的。她秀外慧中,聪明贤淑,不但有见识,还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见地,林语堂都赞芸娘是“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贤达美德”,“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所以,芸娘绝对是男人眼中完美的贤妻人选。

而沈复,他本性浪荡,无一技之长又贪恋享受,能力不足又心高气傲。上无法尽孝,下不能尽责。他所信奉的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放到现在,就是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只会穷开心的男人,大概很少能够得到女人的青睐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