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

【趣味导入】

说到“舍”,有个成语“退避三舍”,古代行军一舍为30里。三舍就是90里。春秋时,楚成王和流亡的晋国公子重耳之间发生过一段故事。当年,重耳在列国流亡,受到好几个国家的冷眼和拒绝。到楚国时,楚成王给他很高的礼遇。宴席上楚成王就问重耳,若回国坐得君位,如何报答自己。重耳回答,若两国不得已兵戎相见,原意在战场上退避三舍。后来,晋楚之间发生了城濮之战,此时重耳已登上君位,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信守诺言,真的后退了90里。可是我们要问的是“舍”的本义是什么呢?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1)

象筑也。根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市居就是客舍。也即旅社,旅馆。《周礼·地官·遗人》记载: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2)

这里的“庐”“路室”“候馆”就是馆舍,主要是给各国诸侯觐见、宾客聘问及路过的军队提供物资供应的,接待的并非是一般的旅客。整个字形是屋舍的形象。

在金文中有个舍字,字形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3)

据此,有学者认为舍本字就是余,余被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后,就加了口字底,作为形符,来表示客舍的本义。这是汉字孳乳演化的常见途径之一。如“其”,本是簸箕之形,后被借为第三人称代词,于是再加形符“竹”,新造“箕”字表示簸箕的本义。

我们再来看“宋”字,“宋”甲骨文作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4)

许慎《说文解字》:居也。徐中舒先生在《甲骨文字典》中认为,象以木为梁柱而成地上居宅之形。我们可以认为,“宋”是“舍”的某种异构,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屋。

最早的人类穴居岩处,将天然的洞穴作为藏身避难之所。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5)

当然,远古时期还有有巢氏,是把居处建立在树上的。从西安半坡氏族公社遗址的挖掘考察情况来看,当时人们居住的是半地穴的房屋,可以认为就是“舍”字的原型所在,上有草棚,梁柱,下有浅穴。今天我们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还能看到地坑院,可以认为是原始社会半地穴房屋的遗痕。这是先民为了适应北方黄土高原干旱、寒冷、多风沙的自然环境的一种发明创造。这恰好与南方因躲避潮湿和猛兽而建起的远离地面的干栏式房屋形成了鲜明对比。

进入古建筑的入口是门,门与户不同,双扇为门,一般是大门。单扇为户,一般是用于建筑内的住室。在古代建筑中,进入大门后东西各有两个小屋,就是塾。据说塾的读音来自熟,过去臣子去朝见君王议事,先要在这里将上奏的内容在心中详细计议一下,故称塾。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6)

进门后,迎面还要一个照壁,古称萧蔷,主要是为了遮挡外人的视线,另外也可能是出于风水财不外泄的原因。成语祸起萧墙,指的是祸乱从内部产生。

接下来就是登堂入室了,古代的堂和室都建筑在台基之上,堂是古代议事、祭祀、会客的地方。堂前有台阶,当宾客到来时走西边的台阶,故称西宾。主人走东阶,故有东家之说。登上台阶方能入室。堂与室是相连的,室是住人的。古代建筑是面南背北的,堂和室之间有一道墙。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7)

堂和室之间有户相连。户在东,牖在西。后来,后来牖逐渐被窗字替代了。其实,窗在古代就是囱,是天窗的意思。牖的下面住人,日光透过牖照射之处成为屋漏,那是供神之处。故有不愧屋漏之说。

另外在户和牖之间,有一道屏风,称为之扆(yǐ)。北墙上还要个用来通气的后窗,叫向。甲骨文“向”作 ,象窗户。《诗经·豳风·七月》中说“塞向墐户”,塞向就是塞住北墙上的窗户,因为天冷了,会有西北风刮进来。室的左右两侧是房,房就是旁,房分东房西房,东房有门通向后庭。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8)

现在提到宇宙,是个天文学的概念。不过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宇和宙都与建筑有关。宇就是屋檐,“宇”的字形和“舍”非常接近。大家熟知的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就说: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至于“宙”,就是栋梁。有人认为“由”形就是支撑房屋的梁柱。《淮南子》上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天地上下谓之宇。这体现了汉字造字“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许慎《说文解字》)的特点,蕴含着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维。

汉字中有三个字(部首)与远古人类的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这三个字是“厂”“广“宀”,作为汉字部首,其义常与房屋,居住有关。

1.厂读(yǎn),甲骨文作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9)

,是顶部探出的天然洞穴之形,为人类最早居所,探出部分可避风挡雨。此字分化流变为屋檐的檐。

2.广读hǎn,古文作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10)

,指依山岩搭建,上有草棚,没有前墙的敞屋。如同现在的厅堂。

3.宀读mián,古文字形作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11)

,指独立建造的有屋脊山墙之形。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12)

,正反映出人类从穴居到半穴居再到脱离穴居,建房居住的过程,展示了人类改造自然和提高自身居住环境的不懈努力。

【字义引申】

舍,本义是旅社。

引申为:泛指一般供人住宿的房舍,又引申为止宿,再引申为止息。再引申为停止,放弃,又反向引申为保留。

引申为,旅馆主人称自己的旅社为舍,引申为自己家的,又引申为谦称。

引申为:从旅社主人而言,让人住宿为施舍。

【引申图示】

说文解字磬从何来(说文解字舍)(13)

【成语运用】

不舍昼夜

用舍行藏

作舍道旁

百舍重茧:百舍:路途遥远,途中需百次止宿才能到达目的地。重茧:脚上生茧。比喻远行劳苦。

舍本求末

【文言例句】

1.求则得之,舍者失之。(《孟子•告子上》)

舍:舍弃。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舍:放弃。

3.至舍,四支僵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舍:旅社。

4.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客至》)

舍:房舍。

5.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使……住在。

6.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庄子•山木》)

舍:住宿。

夫人请之,吾舍之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舍:放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