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曹植(如果曹植当皇帝能统一天下吗)


曹操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曹植(如果曹植当皇帝能统一天下吗)(1)

曹操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在立储之争中,曹植败于曹丕,没有成为皇帝。

试想,如果当初曹操选择的接班人是曹植,那么,曹植称帝后,能统一天下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曹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三国时期属于乱世,如果曹植作为一代乱世之君,他会和谁很像呢?

曹操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曹植(如果曹植当皇帝能统一天下吗)(2)

曹植


他没有秦始皇、汉高祖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唐太宗、宋太祖的马背雄风,在许多方面他都不像父亲曹操,倒是很像另一个人,此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怎么讲?

曹植的代表作《铜雀台赋》《洛神赋》可谓流传千古,其文学方面的才华最像曹操。

南唐后主李煜也是一位文学大家。他写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由此可见,他们都是文学领域的“大秀才”。

曹操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曹植(如果曹植当皇帝能统一天下吗)(3)

李煜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记载:“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这段记载说明,曹植在魏明帝时期,因不得重用,心态不好,精神处于绝望状态。四十一岁时,就发病去世了。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记载:“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说的是李煜在位时期,面对北宋的压力,表现出了借酒消愁、儿女情长的绝望心态。

由此可见,这二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经不起挫折,在困难面前没有曹操的乐观精神。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记载:“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记载:“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由此可见,曹植好酒任性,缺乏自律,不懂政治;李煜喜欢高谈阔论,但对处理政务不感兴趣。

总之,曹植是李煜式的人物,这二位都不是当皇帝的料儿。所以,统一天下的事情,就别指望曹植了。

曹操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曹植(如果曹植当皇帝能统一天下吗)(4)

崔琰


据《三国志·崔琰传》,崔琰的侄女,嫁给了曹植。但是,崔琰在立魏太子上的意见是:“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曹丕)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崔琰)以死守之。”

崔琰为什么反对立曹植呢?

《三国志·崔琰传》记载:“始琰与司马朗善,晋宣王(司马懿)方壮,琰谓朗曰:‘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

说的是崔琰在司马懿早年时就看出此人能力非凡。可见,他看人识人的能力很强。所以,尽管崔琰是曹植的亲戚,但他早就把曹植看透了。他知道曹植根本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儿。

曹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

曹操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曹植(如果曹植当皇帝能统一天下吗)(5)


曹植的关注点在于文辞的优美,而不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解决问题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才策谋略”。所以,他和贾诩、司马懿、程昱、刘晔这些有“才策谋略”的人很难有共同语言。曹植一旦上台,贾诩等人恐怕要靠边站,取而代之的将是杨修、丁仪这批人。虽然在曹操看来,杨修这个人“颇有才策”,但是,杨修、丁仪这批人的总体水平远不及贾诩、刘晔、司马懿这批人。到那时,曹魏将会面临大批人才下岗的局面。

曹植不懂政治,但有政治抱负,其在《白马篇》中说:“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所以,他一旦登基,很可能会对吴蜀两家发动大规模战争。问题是吴、蜀凭借天险,各据一方,短期内难以平定。一旦曹植平定吴蜀时遭遇挫折,他性格中借酒消愁、任性胡为的毛病就会暴露出来。他很可能因此而开始变得心绪混乱、不理朝政,转而会在诗词歌赋中发泄自己军事上失败的痛苦。到那时,曹魏的国政必将是一塌糊涂。

总而言之,曹操不选曹植做接班人,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孙正宇作品《知三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