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1)

初白丨文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2)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3)

时光馆的影音室正在放《岁月神偷》,大耳牛罗进二穿梭在邻里家的餐桌间,家长们交换饭菜之后,顺便再进行一下商业互吹,优等生罗进一被何伯喊进店里接电话。

再往里走,长条桌上留声机里的胶片正在转动,有老乐曲流出。而一旁则摆放着三十年前的老式打字机和电风扇,墙上收纳袋里还有旧报纸。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4)

而最吸引我的还是正对时光馆大门的一张老四方桌和十几条小板凳,一看便知道有些年岁了。这让我想到小时候的家,大概就是电影里的那种感觉,但更实在。

作为城市三代,我和祖籍地的村庄早已渐行渐远,我心里的老家,是我长大的家属院。

郑州有不少家属院,有的很大,上百栋楼连成一片生活区,比如郑纺机、国棉厂、大桥局。有的也可能很小,只包含了几栋楼,比如我长大的家属院。

25年前,我爹单位分房子,我们一家三口搬进了60平的两居室。从此,72号院霸占了我小初高的各种信息表。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5)

家属院里大概有二百户人家,我们不但知道哪家父母叫什么,家在哪栋楼哪一户,甚至能喊出院里每条狗的名字。

父母们都是双职工,院里的每个小孩打上学第一天开始,脖子里就挂着钥匙和公交月票。哪天忘了带钥匙,直接去小伙伴家写作业,顺便就把晚饭吃了。

院子中央里有片草坪,那是孩子们的乐园。吃完饭,插着腰站在草坪上开吼,不一会儿,小伙伴全都出来了,藏老闷儿、跳皮筋儿、123木头人……

偶尔玩疯了,夜深了也不肯回家,任凭家长趴在窗户上呼喊,总想玩一会儿、再玩一会儿。年纪再小的孩子也不害怕,因为大院就是自己的家。

闹别扭、打架也是时常发生,但小孩儿的事情,大人很少参与。头一天还哭得嗷嗷叫发誓要绝交,第二天一大早又一起背着书包去赶公交车去了。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6)

大人也如此。楼前的洋槐树下,下了班的男人们围在树下吞云吐雾地打牌、吹大牛。女人们翘着腿嗑着瓜子聊八卦,谁在闹离婚、谁喝多了打老婆、谁家孩子被学校劝退、谁发年终奖买了一只烤鸭……

当然,家属院里也有一种无奈叫“别人家孩子”。

你张阿姨家儿子期末考了双百,你看看你考了多少分?

你刘伯家闺女考上了外国语,你们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你咋就只能上轻院附中?

你李爷爷家的孙子保送清华,你能上二本线不?

比别人家孩子出现频率更高的是遇到熟人要问好。倘若被家长发现不问好或者声音太小,回家都会被数落。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7)

再后来,我们都长大了,离开家属院到不同的城市上大学,甚至留在了外地。这时,我们才体会到,原来当年撅腚玩耍的情谊叫“发小”。

父母们也在其他商业小区买了房子,陆陆续续离开了家属院。

倘若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家属院并不美好,被称为“老破小”恰如其分。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8)

如今住的小区有电梯,即便住在16楼也不用爬三层歇五分钟。小区有漂亮的草地和花木,定期有人修剪。小区里没有同事,也没必要点头打招呼。

只是,所有的绿化都用铁栅栏围了起来,每根钢筋都冷着面孔告诉路人:莫挨老子。人也一样,我不知道邻居姓甚名谁,偶然想找个人搭腔,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我的手机里有一个500人的业主大群,我既不知道被谁拉了进去,也从未发过言。偶尔有人在里面甩一条拉票的链接,除此之外再无交流。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9)

如果不是有了孩子,可能我至今也不会认识楼下的妍妍妈妈和隔壁单元的淘淘爷爷。而妍妍和淘淘,恐怕可能很难理解发小、百家饭的含义了。

舆论导向爱说独生子女是孤独的,但对于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而言,家属院就是我们的家,院子里的同龄人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人的一生,一半时间是在房子里度过。房子不仅是空间,更是链接人与人情感的家园。

费孝通在其著作《乡土中国》里说:“千百年来,农民在一方田园中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从而形成了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

家属院更像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聚落的延续。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10)

在时代的浪潮下,血缘和地缘的物理纽带逐渐消失,但人不亲土亲的精神信仰仍然流淌在每个人的血脉里。就连德国人马克思都承认,社会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

只是随着城市化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儿时的家属院,无论好坏,都永远地留在了城市人的记忆中。

但,这绝不意味着与邻而居不能实现。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11)

我的朋友yy今年搬回了回迁房——五年前,她的家属院为城市改造做出了让步。楼上楼下还是曾经的邻居。

五年的光阴让yy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变成了宝宝的妈妈,也给邻居叔叔阿姨的两鬓多了一些白发。但邻里之间的感情却没有因五年的分离而缺失。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12)

yy的爸爸仍然隔三差五叫上楼下的叔叔“整两杯”,对门阿姨还记得yy特别爱吃她做的酱豆。

今天你做了皮冻给我端一盘,明天我钓了鱼分你一半。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yy一样幸运,有机会回到家属院,和街坊四邻住在一起,并重新审视它。

但你可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邻居。

三年前的四月,在建业春季品牌发布会上,胡葆森亲自投递自己手书的《君子之约》向全省各界精英发出邀请,也向外界宣示:君邻会会员招募正式启动。

君邻会成立的三年间,君邻们相识相熟,相知相伴,结邻而居的诉求纷至沓来。2019年初,建业在北龙湖连续拿下三块地,建业老胡也借此机会成全君邻们的美意,拿出其中的27号地,落地“建业君邻大院”。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13)

此项目为君邻会会员专属定制开发,只有君邻会会员才可以购买。房子是会员研讨出来的,服务也是会员选配建议的,这些定制其实都不算什么。

在君邻大院里,你和邻居本来就认识,邻里之间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只有这儿才能定制,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保证纯粹性的同时,项目也展开胸怀,君邻会员可发出邀请,邀约好友入会成为会员,鼓励君邻“结邻而居”。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14)

至于大院生活蓝图的描绘,无论君邻最终是否入住,均有参与大院生活讨论、建言献策的机会,416户的君邻大院将凝结8000君邻的智慧。

我很喜欢君邻会在2016年底迎新大会邀请函上的slogan——平生心迹最相亲。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15)

这是一千多年前白居易想要择邻而居时写下的一首诗。他在最后一联里写道: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咱俩住对门,没事怼两杯,孩儿们也能给一块儿耍,你说美不美?”

征 集

发送儿时故事至豫记微信后台,参与时光馆老物件征集

即可获得君邻大院时光馆参观资格

茶酒相对忆当年

儿时的玩伴发小聚在一起(长大后我们才体会到)(16)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北龙湖九如东路如意河东七街交叉口西北角

电话️️:0371-60999555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关注“豫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yujimedia@16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