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还有幼小衔接班吗(还要不要把上大班的娃送去幼小衔接班)

前两天,荣妈收到这么一则留言:

双减后还有幼小衔接班吗(还要不要把上大班的娃送去幼小衔接班)(1)

虽然我当时就给予了回复,但是回复区的字数有限,有些问题可能也说的不够清楚。我觉得这个妈妈的困惑,很多人可能也有,所以想展开来说说。

留言里的困惑有两点:

第一,是该让孩子上大班,还是去上幼小衔接;

第二,幼小衔接班良莠不齐,万一弄巧成拙怎么办?

我先说我的观点,我不建议把孩子送到专门的幼小衔接班。

当然,我的观点仅供参考,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任何时候都不能一概而论。

1

首先,大班的生涯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

如果娃是入园早,生日晚,需要上两年大班的话,第二年去选择上个幼小衔接班,还说得过去。

但如果是没有上过大班就选择幼小衔接班,多少是遗憾的。我会更建议留在幼儿园里,让孩子度过自己本该有的大班生涯,不然孩子可能连个像样的毕业典礼也没有。

公立园不教东西,说的是不教小学的知识,它并不代表所有的幼小衔接工作都不做了。除了文化课之外,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听课纪律等等这些方面,也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它都将是在大班才能习得的技能。

所有的幼儿园都会在大班致力于给孩子做幼小衔接,只不过不是我们大家认为的那些小学知识,而是一些适应集体生活的实际技能,这个其实也很有用的。

依姐的幼儿园自从转成普惠型公立园之后,也是不教的,但是大班的课程里依旧会涉猎熟悉、10以内的分解式、简单的加减概念。语文的话会更加注重绘本阅读,故事复述、诗歌朗诵……

而且,老师会要求孩子严格遵守上课纪律,虽然讲的内容不是小学知识,但是课堂纪律的要求是要衔接小学的,还会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都是严格的。

这一点,跟中班小班是完全不同的,为了跟小学更好地接轨,老师会逐渐减少照顾的部分,增加自理、自立、自立的训练,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反观幼小衔接班,它可能根本没有主班老师、教学老师和生活老师这么齐活的配备,一上来就是讲课、做题、刷卷子,没有任何循序渐进的过度。

这对于一个刚上完中班,生活中还时常需要老师照顾的小朋友来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陌生的授课方式,都将是很难适应的。

总之,幼儿园只是不教幼小衔接班里的那些知识,但也会教幼小衔接班不教的别的知识。你很难说,哪一个对上小学更有用,在我看来都有用。

2

诚如这位妈妈留言所担心的,幼小衔接班过早地让孩子接触到了小学里的知识,极有可能会让孩子在日后养成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

孩子自诩已经学过了,都会了,等上了小学,他很快就会发现,老师讲得跟幼小衔接班的差不多,不好好听讲我也能做对题。

那么,请问他还会好好听讲吗?

可关键是,孩子认为的我会了就是真的会了吗?

小学老师上课,除了教知识,还会教孩子相应的学习习惯,比如画线用尺子、本子要怎么用、书上做题的格式、涂色题要先描边后填充……

可以说,要求是事无巨细的,孩子不认真听,自大地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了,自然是不能一五一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的,久而久之,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如果低年级的时候不能听从老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年级,提前学的内容消耗殆尽,他又不能一直专心地跟着老师的课堂教学走,新的知识就不能完全地吸收和消化,你说这个幼小衔接班是不是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提前学,无疑是弊大于利的。

3

再者,教育局是明令禁止开办幼小衔接班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幼小衔接班的存在是不被允许的。

双减后还有幼小衔接班吗(还要不要把上大班的娃送去幼小衔接班)(2)

截图为《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地区的教育局应该都有明文规定,禁止开展以教授小学内容的学前班/幼小衔接班。

当然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在悄悄开展,但终归是有被取缔的风险的,一旦被举报,机构关门大吉了,孩子怎么办?

更何况,市面上的幼小衔接班良莠不齐,老师从哪里招来的也不知道,像留言里说的,幼小衔接班的老师教错了,孩子先入为主了,后续纠正起来就麻烦了,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认为上幼小衔接班的弊端和风险要大于它可能带来了收益。

4

其实,很多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班可能会带来诸多“后遗症”也是心知肚明的,可另一方面,大家又很焦虑,不提前学,上了小学跟不上怎么办?

毕竟幼儿园小朋友的内卷情况是很严重的,对于孩子未知的小学生涯,家长们当然希望他一上学就拔得头筹,处于领先地位。

首先呢,我得说,荣哥上一年级的时候真的是挺内卷的,从老师到同学再到家长,每个人都很“老北京鸡肉卷”(向北京海淀看齐地又鸡血又内卷),身为佛系鸡娃第一人的荣妈,都倍感压力,佛不了了。

可是到了二年级,不就赶上双减了嘛~

这一减,老师每天给家长群里发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条作业没有了,家长签字没有了,辅导作业鸡飞狗跳没有了,试卷跟成绩也跟着消失了,家庭氛围和谐了,我们也两眼一抹黑,啥也管不上了。

荣哥一个小学生,竟然活得比妹妹这个大班孩子还滋润!

双减后还有幼小衔接班吗(还要不要把上大班的娃送去幼小衔接班)(3)

双减奇观,大班的妹妹在写作业,二年级的哥哥无所事事地在画画!

说这个是想告诉大家,现在的一二年级,课业压力很小的,老师对孩子要求也放松了不少,真的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

因此,不用担心别人过于内卷,自己孩子会相形见绌,起码明面上,孩子们不用早早地去面临成绩的压力。

即使你没有提前学,一年级开始奋发图强也是来得及的,整体大环境有利于“白纸”们奋起追赶。

而不管是幼小衔接班还是家长自己教的那些知识层面上的优势,在二年级的时候就会消失殆尽,只要一年级不掉队,能跟着老师的教学步伐走,养成良好的预习、听课、复习习惯,到了二三年级,大家就会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我得说,双减之后,无论是从学校方面还是从家长自己的层面上,对鸡娃和内卷这件事都大幅降温,一二年级不考试的直接影响就是孩子不会早早地被分数拿来划分三六九等。

可以说,眼下的环境,对不提前学的孩子来说相对更友好。

也正因如此,一时的成绩不突出,也就更算不上什么了。

当然,前提是不掉队!不掉队!不掉队哈!要跟得上,哪怕不是出类拔萃也没问题。双减后孩子下学都没有作业的,家长抽一个小时带着娃复习、做题,完全跟得上的。

荣哥班里就有一个女生,因为身体不好,经常请假,上一年级之前也没有提前学过,全靠上小学之后自己的努力和家长帮着复习,成绩一直都很好。

一张白纸进入小学,也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学习的这条路。小学一共六年呢,先赢的都不是赢,后赢的才是赢。

有些人觉得我把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他学过了,自然上了小学成绩就会好。

我觉得这是个误解,真正学习好的孩子,你会发现多数的家庭教育都很跟得上,跟上没上过幼小衔接班没多大关系。

想要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好,靠幼小衔接班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不可持续发展,而家庭教育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原本能够接受和消化的部分就十分有限,学过可真的不一定等于掌握。

哪怕是一年级的知识比较简单,哪怕他是已经学过一遍的孩子,你依旧会在他的作业和练习题里找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掌握不扎实的部分。

所以指望把孩子放到什么培训班里就能收获一个好成绩的孩子的想法,趁早打住,教育是个长期性的问题,短期的培训班不治本。

所以双减在我看来,是给孩子减负了,很多不必要的课业负担都消失了,但同时,很多必要的课业也消失了,其实是给父母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恰到好处地掌控孩子回到家里的学习生活。

5

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能够兼顾一些孩子的幼小衔接内容,像拼音啦、计算啦、识字啦,其实普通家长甚至爷爷奶奶都能教得了。

而且也不用担心孩子都会了不听老师讲。

咱们在家做的幼小衔接是不结合课本知识的,我们肯定也跟专业老师授课不一样,对于孩子来说,老师讲课还是新鲜的,教学内容也是新鲜的。

而我们在家教的这些内容能帮助他更好地去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并可以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所以在幼小衔接问题上,非专业人士可能比正经的培训班效果更好。

当然了,很现实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

成年人真的很忙,没有几个家庭能负担得起男主外女主内的配置,夫妻双方都要去上班搞钱才是普遍现象。

那如果父母工作繁忙,没办法顾忌孩子的幼小衔接呢?

报班是最最后、最下策的选择,我会更建议家长每天尽力抽出一点时间,就当做是每天例行陪孩子,哪怕半个小时,也总能抽得出来吧?

每天教一点,积少成多,365个日夜过后,孩子也不能说是一张白纸了吧?

幼小衔接不在于多么系统,一定要学到哪里才算数,这些是老师的事情。只不过是说孩子多懂一点,上小学就会更得心应手一点。

除此之外,其实也是给我们自己一个预演,恕我直言,双减之后,课外补习班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以前大家还能送到补习班去偷懒,现在真的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未来,孩子之间的差距,更多地拼的是家庭教育,身为家长的我们别想着一劳永逸,想要孩子学习好,家长放课后的作用将会越发重要。

我掐指算了一下,大班加上一、二、三年级,我们至少需要劳心劳力4年,这关键的四年里,家长最好不要逃避,辛苦一点,待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一些了。

凡事都是公平的,孩子小的时候偷的懒,都在未来标好了标价,真正不让人操心的孩子,是因为家长的心都操过了。

因此,我们不妨从幼小衔接开始热身,逐渐地进入一个学生家长的角色里,工作再忙每天也要逼着自己抽出一点时间管管孩子的学习,不只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也要做好长期督促的心理准备。

双减≠放羊,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家庭教育。

6

荣哥马上要上三年级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给大家一些劝告。

从前,我常常听人说“低年级的重中之重是抓习惯”,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诸多原因没有特别严格地去要求荣哥(包括收拾书包、整理书本、做完作业要收拾书桌等)。

直到他马上要上三年级了,我却发现他做题时已经有了眼高手低的苗头,很多好的习惯没有坚持要求他去做,以至于现在想要纠正过来,难上加难。

眼下,大班时教他的那些知识早已经消磨殆尽了,但是荣哥的成绩只能说不上不下,时好时坏,中间暴露的问题还是学习习惯不好。

所以对于幼小衔接来说,教什么教多少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从一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个习惯不是刷卷子得来的,是家长跟老师要求出来的。

我是个坚定的幼小衔接派,我认为什么都不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大班年纪的孩子,心智足矣承受很多大千世界的精彩内容,广泛涉猎没什么不好,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小学的这点知识。

幼小衔接原本就不只是书本知识,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收纳、能处理好个人卫生、会做饭、会跳绳、会组织活动、能说会道会演讲、个人才艺……

这一切都有助于帮助孩子游刃有余地进入小学生活,这些全算是幼小衔接,但是这些幼小衔接班都不教,但我们可以教。

在孩子的幼年生涯中,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永远是最大的,作用力也是最强的,错过了这个时期,我们想要去占领高地、刷存在感,孩子也不需要了。

累点、难点,也比错过了强。

幼小衔接很有必要,但幼小衔接班没有那个必要。

关注微信公众号【荣荣妈养儿记】,看一个平凡二胎家庭的喜怒哀乐和最有用的育儿干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