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的真正用法(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入法)

儿童安全座椅的真正用法(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入法)(1)

■早报记者 傅恒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提出新规定,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监护人应为不满4周岁的儿童配备儿童安全座椅,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监护人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定将面临警告或者罚款。

在乘车时,不少家长会习惯性地抱着孩子,殊不知,万一遇到急刹车或者追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孩子安全无小事,各位家长切勿心存侥幸,让安全座椅守护孩子安全!

小汽车撞树

后排3名孩子均受伤

2月17日14时43分许,在国道318线安溪段,李女士驾驶车辆载着4个孩子出行,由于李女士驾车时走了神,车辆撞到路边大树,李女士肋骨骨折,车后排3名孩子不同程度受伤,而前排系了安全带的16岁女孩则安然无恙。

据了解,事故造成驾驶员李女士肋骨骨折、闭合性颅脑损伤,前排系了安全带的女孩没有受伤。而后排的3个孩子没有系安全带,因为事故发生前都睡着了,在车辆受到撞击后,由于没有安全带的保护,3个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特别是李女士的3岁外甥女伤得最为严重,双侧股骨骨折;坐在中间的5岁外甥女胸口也受到撞击,疑腰椎受伤。如果孩子坐安全座椅或者系安全带的话,伤害是可以减轻的。

车辆急刹车

娃娃一头撞上前座椅

无独有偶,市民王先生也曾遇到这样惊险的一幕。今年5月,王先生开车行驶在市区江滨北路,王先生的妻子则抱着年仅1岁的孩子坐在后排。在行驶过程中,前面一辆小车突然急刹车,王先生就跟着急刹车,而这一脚刹车的惯性,导致坐在妈妈腿上的孩子一头撞上前座的椅背,顿时孩子哭闹不止,送医院检查后,还好并无大碍。

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车上有装儿童安全座椅,但是小孩调皮,不喜欢坐在座椅上,所以在比较近的路程,一般都由大人抱着。经过这惊险的一幕后,王先生表示,今后开车出门,无论路程长短,还是得让孩子坐在安全座椅上,以免发生类似的意外。

装了安全座椅

仍然抱着孩子坐车

记者随机询问多名家长发现,有不少家长认为在行驶的汽车上把孩子抱在怀里才安全。还有些家长虽然购买了安全座椅,但是由于孩子哭闹、不喜欢坐安全座椅等原因,家长会将孩子抱在身上,安全座椅形同虚设。

市民张先生认为,大人抱着孩子,在突然情况下可以保护孩子。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带孩子出门,有时候打车,有时候搭别人的车,这些车上大部分是没有安全座椅的,家长也只能将孩子抱着。

“坐车时只要孩子自己坐在安全座椅上,坐一会儿就会哭闹,我们不忍心,就只能抱着。”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也知道坐安全座椅比较安全,但是孩子不愿意坐,所以短途时就都由大人抱着,而如果走高速,才会把孩子固定在安全座椅上。

“要从小培养孩子坐安全座椅的习惯,让孩子觉得坐车就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市民李女士说,她的孩子从小只要坐上车,家长就会把孩子放在安全座椅上,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

正确使用安全座椅

才能保障万无一失

记者了解到,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装置是目前公认的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最有效手段。

有研究表明,当车辆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发生碰撞时,一名重量仅12公斤的孩子在惯性下前冲的力道,相当于数百公斤的重物。这个重量,对任何一位家长的怀抱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承受的考验。

根据《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数据显示,发生车祸时,汽车内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情况下儿童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的8倍,受伤率是后者的3倍。而世界卫生组织《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在报告调研的175个国家中,有84个国家制定了儿童约束系统的国家立法。

交警部门介绍,不少家长在载孩子的时候会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的家长会认为距离很近不用把孩子放在安全座椅上。但是,有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离家15公里的路上。还有家长认为,孩子长高了,可以使用安全带,但事实上安全带是基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所设计,对身高达到1.45米以上的人,安全带才能以恰当的松紧度跨过肩部、胯部,从而起到保护效果。在汽车碰撞或紧急制动的情况下,安全座椅可以将儿童约束在汽车座椅上,不会飞出,通过充分吸能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减轻冲击力对儿童的伤害,保护儿童安全;此外,安全座椅还能防止孩子在车内随意活动,发生误开车门、车窗,掉到车外的意外。

【相关阅读】

如何选择安全座椅

1.要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来选择儿童座椅的规格;

2.按照儿童座椅说明书或者标识正确安装;

3.对于较小的儿童或婴儿要使用后向安装,这样更加安全;

4.关注儿童座椅的质量,选购骨架和缓冲材料性能良好的儿童座椅。

来源: 东南早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