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1)

有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歌手·当打之年》取消了一个过去必备的元素——乐评人。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2)

从第一季《我是歌手》开始,乐评人就是这个节目必备的要素之一。他们常常穿插在节目中,甚至作为整个表演开场推介歌手。

在早期的《我是歌手》里,乐评人不仅仅是乐评人,还是观众代表,两个角色合二为一了。

随着节目改版,这些乐评人有时候在现场聆听。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3)

有时候又在第二现场观看电视。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4)

乐评人,是《歌手》引入的最重要的第三方力量。观众对他们是有期待的,期待他们说出观众的心声,又高于观众的心声。

怎么理解这句话?就是,乐评人需要表达作为观众的第一直觉,在现场听,就是代表500位大众听审来说话。在后台看着电视听,就是代表电视机前的观众说话。

节目对乐评人角色的每一次“微调整”,都有其必然的角色需要:他们要负责告诉大家,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5)

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少听到为什么不好。反倒是一些花式夸赞上了热搜。

例如著名的山河老师,他描述一些歌手的表演时使用的溢美之词,真是常人所难及。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6)

既然节目里的乐评人只会高唱赞歌,节目外的乐评人就成功占领了更有价值的评论市场。

以“耳帝““音乐车祸现场”为代表的一批专业级和草根级的音乐博主,在音乐节目播出期间大受欢迎。不仅因为他们紧跟热点,第一时间出评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评论中有褒也有“贬”。

从前年开始,“耳帝”宣布不再点评《中国好声音》的表演,这与节目本身的影响力变化有关。

而今年,他再度宣布停止后续《歌手·当打之年》的点评,其中一个原因,是受粉丝情绪的影响。仿佛歌曲的游戏,逐渐变成了粉丝占领价值高低的游戏。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7)

而与此同时,这一季节目里,《歌手》的乐评人的角色再度缺失。上一次缺失的情况是2017年,但李健很好地替补了这个角色。

在参加《歌手2017》时,林忆莲改编的《蓝莲花》​被他一口咬定:“蓝莲花开了”。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8)

还曾点评别人的演唱有“忧伤的质量”。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9)

类似的“非主流”点评戏份几乎期期都有,一度超越了乐评人的作用。

有一种观点认为,《歌手·当打之年》的奇袭叙事挤占了乐评的部分。也就是说,《当打之年》的游戏性和竞技性增强了,挤占了其他的叙事空间。受到影响的不止是乐评人,还有节目对音乐本身专业点评的部分。

事实证明,没有乐评人的《歌手》,同样成立。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状:音乐评论员,真的没有市场了吗?

他们去哪了呢?

与此同时,另一档节目《天赐的声音》则以乐评人的点评为主要看点,话题不断。

他们引入了《演员请就位》的赛制,在捉对合唱之后接受乐评人的点评,其中有魏雪漫这样乐坛公认的前辈、有丁薇曾经的选秀评委,也有张大大这样的主持人。

唯独批评引起了所有人注意。最开始,观众以为丁太升一个人扮演“毒舌”的角色,后来大家发现,丁薇、张大大和DJ都要在这个舞台“唱白脸”。这才明白,原来《天赐的声音》,一定要有“天赐的批评”,这就是节目的看点和核心。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10)

甚至有的批评,即便是没有这场表演,乐评人逮着歌手这个人评论,都是成立的。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11)

批评之后,歌手也没有更多机会进步,下一场就告别舞台,《天赐的声音》到底是在点评什么?是点评后天的磨合,还是先天的音色。

类似的情况在《全能星战》《签约歌手》都有发生过。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12)

由于内在逻辑的不清晰,使这个原本希望用音乐评论增强专业性的节目,结果对歌手产生的“伤害”,大过驱使歌手进步的意义。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13)

单看这些节目,批评都有点像是为了“节目效果”的刻意表演。但放眼整个音乐综艺市场,你会发现这已经是难得的“负面解读”。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14)

某种意义上说,音乐节目不接受负面评论的大环境一定是不正常的。

但凡是一篇评论,都可以放在“正面——中性——负面”的价值坐标去考量。

《我是歌手》是绝对正面的,一场下来7首歌,没有一位歌手有任何瑕疵。

那个时候的《中国好声音》也是绝对正面的评论,每一期的素人歌手个顶个的都把金嗓子,能把那英唱到呐喊,把刘欢唱到流泪,把汪峰唱到巅峰……

这合理,但不稀奇。

长期以来,乐评人在这一价值光谱中扮演的角色都是正面的,这不只是乐评人主动而为,也包括节目组出于成片考虑的筛选,该表扬的需要表扬,该批评的却不批评。所以出现了一些“唱得好的夸上天、唱的不好的说人家很努力”的局面。

今天这个价值光谱在向“右”移动了,《中国好声音》里的一场生死PK战,李荣浩“自曝“自己的学员存在几个问题,说人家忘了一句词,唱错了一个音……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15)

不刻意制造节目效果,也不为私心唱赞歌,这才是音乐点评的最佳境界。在这么多场音乐游戏中,只有李荣浩,达到了“音乐超过比赛”的超然境界。

为什么歌手最后一期瑕疵那么多(这一季歌手的乐评人去哪了)(16)

在我看来,在这个连明星名字都得简写的时代,音乐节目的良性发展反而更加离不开乐评。

但,一定是独立观点、不依附节目效果的乐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