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的名作(红星书评北乔诗山)

关于人性的名作(红星书评北乔诗山)(1)

文/卢辉

诗与人的同缘性,是北乔编著《诗山》的最大的特色:从50后到90后,于坚、欧阳江河、叶延滨、侯马、吉狄马加、张执浩、李元胜、梁平、臧棣、叶舟、沈苇、海男、李少君、沈苇、朵渔、杨克、阎安、汤养宗、树才、西渡、张清华、潘洗尘、荣荣、曹宇翔、刘立云、阿信等66位极富活力实力的当代诗人,诗风各具个性,建构了当代新诗的中坚力量,《诗山》由此成为当代诗歌一次代表性、集中性的体现。

众所周知,诗人是感性的,批评家是理性的。如何把感性与理性融渗在一块?北乔的《诗山》就善于把感性与理性互换成:人,是有灵性的诗;诗,潜藏着灵性的人。为此,他能把理性概念分解为感性因素,并能重新将其组合成诗与人的同缘关系。在北乔看来,诗歌时刻都在执行着类似传递关于诗人的心理脉冲与灵知信息。

那么,批评家如何在诗歌文本或是诗人身上敏锐感知到这种心理脉冲与灵知信息,并作为批评的“营养物质”,这直接影响到批评文本的成色以及认识周围事物的本领。

关于人性的名作(红星书评北乔诗山)(2)

比如,北乔对周瑟瑟诗歌的评述是这样说的:“周瑟瑟对诗歌叙事具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和不懈的探索实践,着力寻找诗、诗人与生活三者之间共有的本质性叙事元素。他的诗歌,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且这样的表现力带有独特的个人色彩,放大并幻化现实生活的迷雾,注重陌生化审美的叙述,在诗歌内部呈现生活的原生态和生命的本真律动。”

从这段对周瑟瑟及其诗歌的述评中,我们不难发现,北乔写诗评,他善于从现实与理想世界里将“诗”与“人”同步找出并呈现出“诗”与“人”的同缘关系。对北乔而言,他与被评述者一道成长于其中的环境或一道浸润于其中的精神世界,这时的批评文字根本无须任何的体系。正是他这种丰富的的情感、玄妙的思考、自由的想象,在诗与人之间制造奇妙的组合“酶”,它的批评文章总是充满着灵性。

当下,有些批评家忽略了诗歌的“影调”问题。其实,影调不仅是摄影人的专利,也是诗人、诗评家的专利。北乔的《诗山》就呈现了他原创的66幅黑白摄影作品,用光影来衬托诗歌的魅力。在他看来,黑白光影,是白天与黑夜,是喧嚣与沉默,是梦境与现实,也是诗的化境,他将理性容许褪色的色调重新归还给大自然,使诗、影、人相得益彰。

凡是进入他视野的诗行都是有“影调”的诗。比如,路也的《太行山》:“在高处,它制造悬崖和突兀/向天空和星星宣誓/在半坡,它侍弄大片大片野花/说出最想说出来的话/在低处,它纵容溪水/安抚村落和牛羊”。对路也的“影调”诗,北乔一语道破:“共时空的物我同化”。

可见,这首错落有致的“影调”诗正好符合北乔理想中的诗歌化境。的确,诗歌相当大的作用,在于批评家最需要的时刻能激发他(她)感知这一景象,使处于结构中心的诗歌与诗人都能在心灵视线的透视中被看见,使诗与人的同缘关系因为“被看见”而变得高尚。

说到底,诗歌也是一门“杂陈”的艺术。正因为如此,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诗歌等多个领域跨界的北乔,善于从文本入手,以各种艺术体例互为补充的编著方式,去发现诗的秘密,呈现诗人的独特气质。北乔的评论,重在引导我们更好地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心灵,一窥当代诗坛风貌。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一席话代表了许多诗人对《诗山》的共识:“海明威曾有过冰山理论,《诗山》亦如此,只显示了当代诗歌的一个部分。对于入选的诗人来说,三首诗也只能显示个人创作的部分。即便如此,主编者北乔的敏感和敏锐也让人印象深刻,他编选的这本诗集,已经可以让人们了解当代诗歌大致的轮廓,其中一些最有创造力和活力的诗人,还会走得更远,并赢得更多更久远的关注。这本诗集值得收藏,并在历史中显示其价值。”

是的,《诗山》之所以有价值,它不是简单的诗加评的选本,而是从日常的繁富中或幻想的隐秘处汲取诗与人的形象,从中捕捉转瞬即逝的影子与灵动的感受,将其投射于现实与理想的世界里,并将诗与人在自然或生命中通过同缘关系给予呈现。

【诗人点评】

诗人安海茵——诗之光影,山之肌理。诗之声响,山之复调。北乔以审美独具的诗评组成群山之像,简净而繁富,栖逸而超拔。《诗山》久在案头,渊澄取映。

诗人杜立明——一《诗山》在当今写作者及流派众多的诗歌中,能够独树一帜,具有自我的风格和选择标准,皆与北乔兄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各文学题材的涉猎有关。只有爬到山巅,具有自我的高度,才能一览众山,从众多的作品中发现优秀者,再以独特视角,解析之,互为映照,犹李白观敬亭山,这才是诗歌赏析的至高境界。《诗山》看到山,也成为山。

诗人孤城——在信息彼此倾扎,迅即相互覆盖、消解的当下,北乔主编别有心裁,精心编选、点评、配图的《诗山》,以广角扫描诗坛夯实的山际线,强力延伸时空的远景。赋予一本诗集,别样的价值与高度。可谓:一次剔除虚光的呈现。风吹过,尘埃散尽,诗山犹在。

诗人谷禾——《诗山》涵盖了当下66位诗人的近200首力作,鲜活地呈现了北乔先生作为诗家、评家、选家的独立眼光、独具匠心和独特审美。读《诗山》如在“诗山”上移步换景,时时可见令人心荡神驰的瑰丽洞天。它是21世纪汉语现代诗的“世界之窗”,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汉语现代诗面向未来的无限潜能和巨大活力。

作家、画家、诗人海男——《诗山》仿佛是一座来自诗歌的山脉,其山脉走向从低到高,充满不同的经纬度,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奔跑着形态各异的精灵和野兽。这是近些年,我看到的最有深度的诗歌选本。每个诗人,都在《诗山》中拥有自己的领地,语境。再加上独特的诗评,使其《诗山》辽阔无涯,每个居住在《诗山》的诗人们,从时间中脱颖而出。

诗人蒋志武——山是一种高度,代表着雄厚和力量,当诗意在山中丛生的时候,山就有了柔情。这本《诗山》的选集最大的亮点是诗歌作品质量好,对诗歌文本的解读也是独特的,而一本以文本为重的诗歌选集,必然会得到尊重。当今,各类诗歌选本繁杂,作为编选者需要独到的眼光,需要勇气去过滤这么多的诗人,从而达到一个诗歌选本的质地。我想北乔兄编选的《诗山》做到了这些,是一个非常值得拥有的诗歌选本,再次祝贺。

诗人梁平——《诗山》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本,它是一个编家、一个诗家经年阅读、辨识和评判的精致呈现。阅读的宽泛、辨析的尺度、评判的独到都有惊喜,一卷在握,爱不释手。我以为,北乔是诗歌现场不可多得的捕快,一座《诗山》将会越垒越高,威威乎,蔚为大观。

诗人树才——这是一本《诗山》,更是一座诗山:诗的语言之山。66位诗人,各自探索着自己的上山之道,北乔都看见了。

诗人周庆荣——北乔兄编选并加以读评的这部《诗山》,不是简单地以“山”去褒扬他所选择的诗歌作品,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倡导一种如山的精神。山峰的挺拔和山谷的蕴含,应该是我们不能放弃的生命意境。他的读评注重对作品背后隐匿的能动于生活的精神气象的发掘,即考量一首诗的是否有效,必须从写作者是否首先能够自我鼓舞开始。

诗人周瑟瑟——《诗山》这个书名很有意思,山到处有,诗山就这一座。北乔以“诗歌田野调查”的方法进山下山,这是我一贯主张的诗歌写作与考察方式,自由自在又平和独立的文学态度,北乔干得漂亮!

批评家、诗人徐敬亚——来这里爬山吧。这里只有山,没有路。每个人走得都不一样,脚躲着脚,脚印躲着脚印,这里成为不能产生道路的地方。最后,山上布满了脚印。当脚印成为山,那就是诗山。

编辑 乔雪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关于人性的名作(红星书评北乔诗山)(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