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

OK

《西游记》中表面上是唐僧等人成功取得真经,获得各自的果位的故事。实际上却是佛界和天廷达成合作意向,佛界租用南瞻部洲信仰市场,定期缴纳租金。取经项目总策划是观音菩萨,她完成了具体取经团队的组建,取经路线设计,取经路上应该经历的磨难,大多数妖怪的出现都是观音菩萨直接或间接安排的。可以说她才是真正的执行人,唐僧等人只是参与者和受益人。

在佛界内部,观音菩萨上面有老总如来佛,中间有文殊、普贤这些本单位同事,下面有木叉、善财、龙女、金毛犼、金鱼、唐僧等下级,在外还有甲方天廷的神仙,她要很好地执行西天取经项目是不容易的。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2)

如来只负责定大方向,具体执行要下面人去做

要勇于担责,才能成长

如来一提出要寻找取经人时,观音菩萨首先出列,表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如来说这个任务时,并没有提出优惠条件,说事成之后,给你升职加薪云云,只是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好像是领导在画大饼,忽悠着手下去白出力。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有的,很多。但是一个有作为的领导,断不能白使唤人的,若是日后你有功劳,一定会给你相应的奖励,这样上下级之间才能长久。若是画大饼,吃亏就这一次,就这一人,一旦难看事做下了,以后便寸步难行,做大事的人是不肯这么做的。

但是如来应不应该事先允诺什么呢?也不成的,因为这个项目确实很难,之前起码有九个取经项目都流产了,如来在这里先把话说下了,最后失败了,不好收场,私底下给执行人一点补偿,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是可以有的,但这种事不能放在台面上,以后不好服众的。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3)

能力不是用来表演的,要解决具体事才行

如来的话,手底下有相应的,如来自己平时做事靠谱的因素也占着些,观音能最先主动站出来,一方面相信如来不会亏了手下,一方面也是她勇于担责任的一种表现。

《心相篇》中说:“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盲目行动的人固然成不了事,事事考虑太细,怕吃亏,怕担责任,只求无事小神仙,这样的人恐也是靠不住的。能力都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怕三怕四,总也深入不到实践中去,成事的能力就要比人家那些经过的做过的差一截子,别看这种人平时精的要命,一点亏都不吃,真叫他做个大事了,他指定担不起来的,他有的不过是些小聪明,是不堪大用的。一个人要有真才实学,一定要从实践中锻炼出来,就不能怕做事,就不能怕吃亏,只要领导是个晓事的,你也吃不了亏。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4)

沙僧很消极,也有用处

知人识人,懂得用人,就可以省去一半心力

观音菩萨要开始执行西天取经项目,首先就要组建团队。之前我们说的,取经小组组长是如来独子,这个是内定人选,是没有办法更换的,要保证西天取经顺利进行,助手一定要精心选择。

菩萨看似不经意地在去往长安的路上随机选的助手,其实是非常严谨的。

首先,菩萨遇到的是流沙河的卷帘大将化成的妖怪。这个卷帘大将在天廷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已经丧失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在天廷的遭遇我们已经发文解释过,经历了那种事情的人,对世事有着一种格外的敌对情绪。

他原本是自己修炼成的神仙,精神觉悟早就达到了一种凡人难以企及的状态,现在却整天以吃人为能事,他以前修仙时学的那些道理都吃到狗肚子里了?即便是被贬下凡,他法力不失。只要他不忘初心,在此地开荒种田,也有庄稼可吃。哪怕在通天河上建一座桥,在桥头收费养活他自己绰绰有余!还能发家致富呢。现在却天天出来吃人,就是他思想堕落的表现!从天人道降到了修罗道。先前九次取经项目的失败,就是他存心搞破坏,他因为生活的变故,不能做及时调整,从而产生了反社会的心理。如果他继续留在流沙河,还是对取经项目的一个威胁,以往九次的教训还不够?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5)

沙僧从一个大罗金仙、御前侍卫堕落成一个吃人的妖怪

所以观音菩萨第一站要把这个威胁拿掉。如来佛交代任务的时候,给了观音五件法宝:锦蝠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金紧禁三个箍。原意是唐僧两件,找三个徒弟一人一个箍。按卷帘的脾气,对他也可以用箍子的。但是观音菩萨仔细分析了他的性格,沙僧的仇恨主要是针对于天廷的,佛界和天廷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之前还存在过矛盾,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站在沙僧的角度,如果仇恨天廷,最方便的莫过于投靠佛界,这是在心理上存在团结的可能。另外天廷每七天派飞剑来穿卷帘胸胁百余下方回,这太遭罪了,观音直接许诺:我可以免你飞剑穿胸之苦。卷帘岂有不赶快抓住机会的道理?所以他立刻服软了:我愿皈正果。观音还许诺卷帘: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卷帘还愿意回去么?肯定不愿意,他早对天廷失望透顶了,但是现在当务之急是免飞剑穿胸的苦楚,他也不辩解,等以后再说。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6)

沙僧的老实是装出来的,更多的不关心

但是沙僧还有一个心事,以前,佛界没有表示要收服他的时候,他破坏过取经项目,谁知道观音会不会翻老账,等自己皈依了,再拿这个治自己的罪?所以这个事必须先说清楚了,自己才能放心皈依。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这是卷帘不知内情了,但是他想事想的确实多。之前的取经项目负责人又不是观音,现在改观音了,只要这次卷帘不再吃取经人就可以了,以前你干过什么事,遭过多少孽跟她没有关系,可以一笔勾销。

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菩萨也不好说别的,侧面说,没事儿,你挂着玩儿吧。卷帘就明白了,就直接说愿意受戒,并且取法名为沙僧。沙僧对于取经一点也不关心,但是只要他不吃唐僧,取经项目就撤去一大隐患,一路之上,沙僧表现很消极。只干牵马的工作,有时候给唐僧做做饭,还很敷衍,整个取经路上只打死一只妖怪,他对功利一点不感兴趣,最后封成金身罗汉也无所谓,甚至不愿意在掺和官场上的事了。唯独让他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小张太子,在小雷音寺时,菩萨又安排他们父子远远见了一面,让沙僧的态度不至于太消极。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7)

八戒的心态与二人不同

第二个收伏的是天蓬。天蓬也同样是天廷的人,受了天廷的惩罚,但是天蓬这个人,他却没有沙僧那样对天廷的仇恨心理,他的老师是斗母元君,就是有血海深仇他也不会反天廷的。闯入广寒宫固然有些内情,但是终究是他自己醉酒误事。被贬福陵山后,他也一度堕落,但是他的功利心不重,要求不高,只要有吃有喝,在何处安身都是可以的。因此菩萨因人施教,跟天蓬说: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天蓬立刻领悟,对菩萨施礼说:“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没有上下文,这句话听起来就是皈依,但是联系上文,天蓬最关心的还是一日三餐。八戒的性格还是比较温顺的,因此使用不到箍子的。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8)

板荡识诚臣,黄袍怪一节足以证明小白龙才是最忠诚的

第三个收伏的是小白龙,小白龙也不算是徒弟,只是交通工具,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如来就没有计算他的箍子。因此必须找一个地位不高,绝对听话的,小白龙是因为毁坏了龙宫的照明系统,被父亲告了忤逆,这是被整个家族抛弃了,他是没有管的孩子。

天廷现在判他死刑,他能活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也不会要求工资、待遇的,而且把他变成马,连粮食也省了,一路上只吃点草就好了,特别适合这种急缺经费的项目。因为取经项目原本是天廷和佛届达成的共识,只要项目顺利进行,天廷可以获得市场使用费,佛届可以在南瞻部洲进行市场开发,天廷对于取经是采取积极辅助促成态度的,但是叫他们花钱是肯定不行了。

现在要免去小白龙的死罪却是不损天廷一毛的,对于乙方的这个要求,甲方天廷出于维护关系的因素,也是愿意合作的。虽然最后免去小白龙死罪的是天廷,但小白龙是记菩萨的恩的,因为他是从死罪中救抜出来,又与原来的家庭决裂,对于菩萨格外的衷心耿耿,他是取经队伍中,唯一一门儿心思出力干活的人,最后如来果然是没有亏他,八戒也只不过是封了个净坛使者,小白龙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这一点说明虽然如来有私心扶他儿子上位,但是做事还不太丑,也能服众。

若说收沙僧是撤去取经的威胁,收八戒是无法保护唐僧的,八戒自己的本领和做事的专注程度都不足以担任保护取经人的重任。如果一个队伍里安排两个悟空一样有能力的人,怕会产生竞争,内耗往往令战斗力变成1 1<2,甚至小于1,所以八戒的存在是起着一种辅佐的作用。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9)

孙悟空在真假美猴王前后觉悟有云泥之判,真怀疑真悟空被打死了

最后收伏的就是悟空,悟空的战斗力很强,菩萨遇到他的时候,他也处于极端困难,但是解救他的工作不能由菩萨自己去做,必须让取经人施加这个人情,以后也好制约,因此菩萨在此,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给悟空传了一个口信,让他耐心等待就走了。

这里还有这样一个问题,悟空是四个人中唯一一个即和天廷又和佛界有仇的,压他的是如来,看押他的有山神、土地、天将。菩萨现在放了他,也没有恩情,所以她不能动手的。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0)

卖袈裟之前,菩萨做了一系列工作

做关键人李世民的思想工作

唐僧作为取经人,实际上是西天内定的,根本就不用费事巴拉地去找,这个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虽然如此,也要在长安众神祇眼前做好宣传;在凡人面前做好工作,以贯彻如来要东土自己派人去取经。

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当时长安就有很多寺院了,不要说晋朝就存在的大兴善寺,现成的就有唐僧出家的金山寺、讲经的化生寺,她为何不去寺院去住?出差到本单位在地方的办事处、招待所不是很省么?她为何偏偏要去一个土地庙住呢?难道是为了到老乡家结亲、扶贫?显然不是。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1)

土地庙只有一间屋子

她住进土地庙之后,土地立刻要向上级城隍、社令汇报,结果“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宣传效果已经达到了,这些神祇又通过他们内部汇报系统会传遍整个天廷系统的,之后的故事情节中,各地的土地很快都知道了消息。这些神祇齐来拜见,菩萨已经达到了目的,但是还是要很严肃地说:“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你既然要秘密做事,不把工作内容说出来就好了,她还把寻找取经人的事情告诉这些神祇,摆明了就是要他们传话的!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2)

城隍庙就气派多了

观音选择住土地庙这种条件如此艰苦的地方,一方面可以宣传佛界工作者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一方面可以利用天廷的汇报系统向整个天廷系统的上上下下传达消息。如果观音住在了寺院,这件事就真的保持秘密了。如果她住在城隍庙,那么下面的土地们由于工作权限的问题,无法得知这一消息,取经项目的消息在城隍一级就被拦截了。而取经路上,唐僧等人最需要的就是当地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土地的协助,观音用“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并且通过激励机制,曾经在取经路上为唐僧服务过的土地都能得到佛界的诱人奖励,对于今后佛界在南瞻部洲开展业务都是非常有利的,我们不得不佩服观音菩萨的计谋深远,智慧圆融而叹服了。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3)

土地公多次出现,而且他们都提前知道了消息

观音菩萨选择在土地庙居住,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土地庙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只有一间房子,而且观音还选择了“大市街旁”的这间。小,就会产生一个效果:“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这是在其他大寺、大庙,所不具备的,如果在其他地方住,有人伺候,也意味着,人多眼多,她和木叉要商议一件绝对不能泄露的秘密,这件事我们在泾河龙王那一篇文章里提过一点,下面我们会详细解说。若是有一点泄露,就违背了如来的法旨。故而他们选择了土地庙,因为小,土地公和土地奶奶就得回避,方便观音行事。之所以选择大市街上的这家,还有一个问题,观音毕竟是个女领导,带着男秘书出门,还单独住在一个屋子里,好说不好看的,在大街上的庙,能远远看着,也是一种自证清白。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4)

木叉十分稳重

观音和木叉要商议一个什么事呢?要选一个取经人,不能是观音自己出面指定,东土大唐里面找个人指定,影响不到也不成的,最好使的就是国主,把握住这个要点,就事半功倍了。出去办任何事,找对人,搞定那个管事的人,所有的事都就成为顺茬了。那如何叫信仰道教的,认道祖为祖先的皇帝认可佛教呢?你不了解情况,不把握顾客心理,上去就试图说服,你说一车话也不好使哎。弄不好,还被人轰出来。

观音菩萨就开始做局了,具体过程大家可以参看四眼看西游之《袁守诚要金色鲤鱼干嘛?崔珏、魏征是不是卧底?》。吓唬你比说服你更有用,让你从内心中产生一种想要的需求,比说服购买要省力的多,这也是销售人员常用的技巧。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观音并没有直接找李世民,这样很唐突,她不能轻易地出现,露出佛界的痕迹,会被人怀疑。

她先从好下手的地方下手,搞了一个袁守诚,说是袁天罡的叔叔,但是袁天罡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叔叔,高度怀疑这个袁守诚就是木叉变的(也可能是菩萨策反的)!袁天罡让渔翁张稍每日到固定地点打金色的鲤鱼交给自己,自己再把鲤鱼放回泾河,两条鱼来回倒班。

并且安排渔翁张稍和樵子李定天天在河边说袁守诚的事,好叫巡水的夜叉听见,把泾河龙王搅进来。因为泾河龙王是个暴脾气,菩萨和木叉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兵法有云: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利用别人的弱点,可以更省力地达成自己的目的。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6)

泾河龙王

拉扯上泾河龙王之后,为了保证计划顺利进行,他们还在泾河龙王身边策反了一个鲥军师,负责煽风点火。但是这样不是白白牺牲了泾河龙王了么?观音这样做岂不是缺了大德了?其实不然,因为书中交代:“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观音此计只是稍微利用了一下泾河龙王的死罢了。不是金色鲤鱼事件,他也是要死的。观音通过鲤鱼事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袁守诚说一句话,把皇帝扯进来:“你明日午时三刻,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你果要性命,须当急急去告当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驾下的丞相,若是讨他个人情,方保无事。”

因为泾河龙王在南斗星生死薄上有名,他是必死无疑的,找了李世民也没有鸟用,袁守诚能算出降雨点数,难道算不出这个?他自然是知道的,之所以叫龙王去找李世民,就是为了把世民扯进这件事,让他到地府去一趟,吓唬吓唬他。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7)

李世民游地府

当天晚上,泾河龙王去找李世民了,李世民满口答应:“既是魏征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不知不觉就入了了观音彀中。李世民也为泾河龙王采取行动了,但是却不知道魏征能在梦中斩龙,李世民就有点理亏了,“当晚回宫,心中只是忧闷”。晚上泾河龙王的冤魂来喊冤,李世民“箝口难言”

正朦胧睡间,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箝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8)

观音现身

这个时候,观音出面了,喝退泾河龙王,李世民肯定对佛教就有了很好的印象。这个时机拿捏的正是时候。

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原来这是观音菩萨,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此住长安城都土地庙里,夜闻鬼泣神号,特来喝退业龙,救脱皇帝。

但是泾河龙王不肯善罢甘休的,到阎王那里告了李世民一状,走的都是正常程序。原本跟他没有任何关系的,现在却利用了天廷的审判系统,把李世民招进了阎罗殿,而观音所做的工作就是让木叉变成袁守诚,再策反一条鱼,就成功地把李世民拉进来了。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19)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办事处的好处来了

从魏征在李世民临死前,给李世民塞了一封给崔珏的一封信来推断,观音是利用佛界驻阎罗殿办事处经理---地藏王菩萨的内线崔珏策反了魏征,都是熟人,做这个工作是很容易的。

李世民一到阴间,崔珏就来迎接了,并且引进了阎罗殿,酆都城那么大,偏偏他就在街上遇到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这几个冤家。他们三人在玄武门之变中确实死于非命,但现在问题也得不到解决。他们的出现,有可能是崔珏的刻意透漏信息,来吓唬李世民的,李世民心理马上就处于弱势了。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20)

神秘的崔判官

在崔珏翻看“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意外:李世民注定贞观十三年就要嗝屁了。若是如此,观音的计划岂不是要落空?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崔珏决定修改天禄总薄,把一十三,添了两笔,改成了三十三,二十年的时间尽够完成取经了。崔珏不过是个掌案判官,他为何要冒险为李世民修改天禄总薄呢?他难道不怕追溯制度?这足以说明崔珏在地府是有人的,事后汇报一下,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会给他想办法的,务必要保证取经计划的顺利进行。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21)

地狱图

崔珏除了要保证李世民在阴间无事之外,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要吓唬李世民,李渊父子的出现只是前戏,后面还有很多的戏份的。他和朱太尉送李世民还魂时,要带他绕路的,就是为了参观一下阴山风光,领略一下奈何景色,为了增加体验感,还安排了临时演员,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崔珏这次演出也动用了不少人,他是有费用的,观音不会给他的,但是允许他自己弄,不算他违反纪律。在过奈何桥的时候,崔珏就跟李世民说了:

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

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救得哩。”

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却那里得有钱钞?”判官道:“陛下,阳间有一人,金银若干,在我这阴司里寄放。陛下可出名立一约,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库,给散这些饿鬼,方得过去。”

太宗问曰:“此人是谁?”

判官道:“他是河南开封府人氏,姓相名良,他有十三库金银在此。陛下若借用过他的,到阳间还他便了。”

太宗甚喜,情愿出名借用。遂立了文书与判官,借他金银一库,着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复吩咐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判官令太尉摇动引魂幡,领太宗出离了枉死城中,奔上平阳大路,飘飘荡荡而去。

找了群演来吓唬李世民,李世民叫崔珏救他,崔珏就拿把了: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救得哩。李世民没有带钱,崔珏立刻说:你可以贷款啊。嚯~~~,真是古今一理呀。不知道,李世民借相良钱的时候,有没有拍照,有没有复制电话簿,利息多少?崔珏作为介绍人有没有介绍费?年化收益率多少?你一个酆都判官怎么跟放印子钱的人搅合在一起?平时的时候,这种事做过多少?相良是个什么人?他怎么会有金银存在酆都城?他的这些金银有没有十殿阎罗的股份?都不好说。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22)

银库

更诡异的是,李世民借据一写,崔判官立刻就拿到了金银,分散给群演,相良的银行就设置在路边!妥妥的是一个套!这些群演能分几个钱?崔珏果然把金银都分给他们了?他能干这种白跑腿的事?至于什么道理,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自己想去吧。《西游记》之所以是四大名著中最厚黑的一本也就在于此。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崔珏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手下,既能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主子交代的任务,又可以不花主人的一分钱,达到自给自足,不时还能供养菩萨,了不起啊。但是你能说李世民吃亏了么?他没有吃亏,用这一库银子他买了二十年阳寿!现在让人间的大富豪出两个库银子买十年阳寿,他也觉的值当的。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23)

油炸鬼

李世民借的这一库银,估计崔珏一分钱都没有分给群演,因为他另外跟李世民要了一场水陆大会,超度他们,他们这些群演就应该知足了,要什么演出费!滚!穷鬼!不听话,把你们一个个都油炸了。

崔珏有了这一库银子,不用菩萨出面,跟十殿阎罗也好说改天禄总薄的事不是?

经过一系列表演,而且还要参与其中,做水陆法会,送南瓜等事,李世民已经深信佛经能让自己延年益寿,增添富贵。该送他回去了,诡异的一幕又出现了,他在渭河边上看到了一对金色的鲤鱼,这对鲤鱼就是倒班的那两条!好魔幻的场景

李世民醒来之后,他是深信了,但是把这种话说出去,大臣们会觉得这是皇帝糊涂了,不会支持取经的,因此要有验证,送南瓜的事情就成了见证,招聘刘全前去地府送南瓜,再还魂,还要刘全去世的妻子李翠莲用御妹李玉英的尸体还魂,来验证,搞得大家都相信了。取得了统一的意见之后,才开始推选高僧,就是这样还引起大臣的反对,“傅奕闻旨,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佛”。但是,李世民已经被成功的灌输了佛教思想,宰相萧星、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等人都表示支持,于是就出台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巩固了佛教在唐朝的地位。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24)

大智慧

大家看看观音菩萨有没有很用力地去推销佛教,并没有,她抓住了关键人物皇帝的心理,还没有直接地去找皇帝哔哔,利用了自己能够利用的几个人物,顺水推舟,就把事情办了,没花一分钱,还让手底下的人赚的盆满钵满,每个人都受益了,连李世民也得了二十年阳寿,阴间的鬼魂还得到了超度,何乐而不为啊?

不对,大家好说了,中间有个人没有受益,就是泾河龙王,他白白被人玩了。谁说的?一方面泾河龙王原本该死,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但是我们看后面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敖顺大惊道:“小龙为何有罪?”

行者袖中取出简帖儿,递与龙王。

龙王见了,魂飞魄散,慌忙跪下叩头道:“大圣恕罪!那厮是舍妹第九个儿子。因妹夫错行了风雨,刻减了雨数,被天曹降旨,着人曹官魏征丞相梦里斩了。舍妹无处安身,是小龙带他到此,恩养成人。前年不幸,舍妹疾故,惟他无方居住,我着他在黑水河养性修真,不期他作此恶孽,小龙即差人去擒他来也。”

行者道:“你令妹共有几个贤郎?都在那里作怪?”

龙王道:“舍妹有九个儿子。那八个都是好的。

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

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

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

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

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

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宫镇脊;

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

第八个蜃龙,在大家兄处砥据太岳。

此乃第九个鼍龙,因年幼无甚执事,自旧年才着他居黑水河养性,待成名,别迁调用,谁知他不遵吾旨,冲撞大圣也。”

行者闻言笑道:“你妹妹有几个妹丈?”

敖顺道:“只嫁得一个妹丈,乃泾河龙王。向年已此被斩,舍妹孀居于此,前年疾故了。

泾河龙王死后,他九个儿子全部都安排了公职,按说泾河龙王是罪龙,他的儿子参加工作没有背景审查?他们怎么考上的?泾河龙王的儿子能有这样好的安排,这是他最大的心愿吧,可以说整个事件中,他的得益是非常大的,他第五个儿子还在佛祖那里工作,想必它的鬼魂在这个事件之后也能得到超拔,不会吃亏的。

三昧真火在西游记的地位(观音为何住街头小庙)(25)

给你一个饭碗,出去要饭

最后才是唐僧出场,交代取经任务

在随后的化生寺法会上,观音菩萨又表演赠袈裟一出戏,凸出唐僧的地位。七天后的水陆正会,又引出取经的事,如果袈裟和取经事放在一起表演,观众的心理变化还不能完全接受,七天正好完成这个心理沉淀。并且菩萨还现出法身,现场说法,算是真经的试用装,而且对产品功能做了渲染:“度亡脱苦,寿身无坏。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按照佛经的教义,真经的好处远不止这四句,但是这四句正好对准了李世民的心思:要度脱亡魂,要长寿,要解冤仇,要消灾祸。

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那菩萨带了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这时,唐僧主动站出来要取经,就水到渠成了,完美地完成了如来的交代。

我们平常做事,能考虑到这些么?做事能这样细密么?这一段是不是要反反复复仔细地琢磨琢磨,学学观世音菩萨的做事风格呢?取经项目还有后续,之后菩萨还有一些工作要做,有些关系要协调,咱们接下来会继续讲,今天已经写了快一万字了,先休息一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