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碗甜沫暖心暖胃(一锅滋味江湖中的幸福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新贵

喝一碗甜沫暖心暖胃(一锅滋味江湖中的幸福生活)(1)

肖勇展示做好的甜沫和八批馃子。

11月22日凌晨,小雪节气,在聊城东关街知味轩早餐店里,肖勇正忙着熬制甜沫。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粉条等食材在锅里亲密交融,用不了多少时光,它们就成为一锅滋味江湖,用“香辣滑、细软柔”勾起食客挑剔的舌尖。

肖勇熬制的甜沫拥趸颇众,在顾客到来之前,他必须将一切准备停当。

不到7点钟,67岁的张维强骑着自行车从开发区赶到这里,要了一碗甜沫和一个八批馃子。在热气升腾中,他悠闲从容地享受最中意的早餐。

7点半左右,对东昌老滋味情有独钟的食客陆续赶到东关街,寻找自己舌尖最喜欢的那一味美食,这也是东关街上最繁忙的时光。

此时,肖勇的小店里,坐满了食客,一碗碗甜沫端上餐桌。

对于食客来说,一碗甜沫,足以让寒意逼人的时光温暖了些许,也足以让一夜的困倦之意一扫而光,精神饱满地开启一天的幸福生活。

甜沫:早餐中的“主角”

57岁的肖勇,回族,家住在小礼拜寺,与东关街咫尺之遥。

因为前一天的朔风呼啸,小雪节气当天气温骤然下降,寒气逼人。凌晨3点,肖勇起床,开始忙碌起来。

肖勇把泡了八九个小时的上等小米放入石磨,精心磨成米糊,待到锅里的水滚开之后,将喷香的米糊倒入锅中,随后,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粉条相继入锅。待一锅江湖鏖战正酣,撒入菠菜,再加入胡椒粉,顿时,胡椒粉的香气弥漫开来。大约熬制半个小时后,撤火,一锅味道醇厚的“粥”就大功告成。等盛入碗中,再撒些许白芝麻,端上桌,食客便大快朵颐地享受美食了。

聊城人叫这种粥为“甜沫”,其实,关于甜沫的由来,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历史传说。从前,聊城有一座寺庙,僧人好善乐施,经常施舍给穷人“糊粥”,以解穷人的饿馁之苦。为了增加糊粥的口味,僧人便在粥里添入花生米、胡椒面、蔬菜叶、豆腐丁等一些佐料,使这种粥的味道越来越好。之后,人们就把这种混杂着多种佐料的粥称作是“添末儿”,再后来,在百姓口中喊成了谐音“甜沫”。

一碗甜沫的配角是八批馃子。八批馃子以焦黄香酥的脾性与香辣可口的甜沫相得益彰,演绎出聊城人的早餐乐章。

经过聊城人舌尖的精挑细选,甜沫最终成为这方人最中意的美馔之一,并一直在早餐食谱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传承:几代人的老手艺

肖勇的甜沫手艺是祖上传承下来的,也因此,他熬制的甜沫味道正宗。

肖勇和妻子高颖原来在国企上班,日子在平淡中度过,生活得还算安逸。但是,1997年,肖勇和妻子所在的企业破产,让夫妻俩有些措手不及,日子也顿时陷入困顿中。

失去了工作,一家人的生计问题困扰着肖勇,思来想去,他决定摆摊卖早餐维持生计。高颖的姥爷赵永祥和舅舅赵玉章都是聊城知名的厨师,做得一手好菜,并且对早餐食品颇有研究。于是,肖勇拜师学艺,很快就学会了熬制甜沫、炸八批馃子。

“老味道,就得按传统做法,否则,味道就不一样了。”肖勇说,熬制甜沫,需要用本地上等的新小米,再经过八九个小时的浸泡,磨成的米糊才黏稠,香味十足。熬制时,必须用文火慢熬半个多小时,这样,各种食材的香味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那时候,肖勇和妻子在路边摆地摊卖甜沫和八批馃子,为了挣够生活费,每天风雨无阻。尤其是到了冬天,无论多么寒冷,肖勇都会准时熬好甜沫,等待第一波食客光临。

虽然,在下岗的日子里,生活有些辛苦,但他熬制的甜沫慢慢得到更多食客的认可。

希冀:收获的是幸福

每一个平凡人都有自己精彩的生活,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迥异殊甚。

肖勇的幸福就是,通过自己精心熬制的甜沫,满足顾客的口味,并挣得碎银几两,供儿子读书,让儿子能有一个好的前程。

肖勇和妻子高颖用热情和真诚经营着自己的甜沫生意。后来,他们的甜沫地摊搬进了店铺,并且,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老顾客虽然已经从东关街搬迁到其他地方居住,但是,为了能喝上一碗正宗味道的甜沫,他们从几公里之外的小区赶来。“这些忠实的老顾客,忘不了一碗甜沫的老味道,让我很感动。”对于这些老顾客的支持,肖勇每天都被感动着……

“每天早晨能卖二三百碗甜沫,再加上八批馃子,一天的收入还不错!”肖勇说,这些年,多亏了经营这个小店,才让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某银行工作,并且在北京买了房子,娶妻生子,生活很幸福。如今,经营着这个甜沫小店,虽然辛苦点,但收入还不错。“我们用不着孩子的钱,孩子也不用我们帮衬。”肖勇的言语中,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和幸福。

每个人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这个伟大的时代。肖勇用一碗碗香浓可口的甜沫,传承着老东昌的传统滋味,也收获了生活赐予他的幸福和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