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芳华筑梦未来主题征文(七秩春秋育英才)

七秩春秋育英才 崭新起点谱华章(随笔)

——山东煤炭技术学院七十周年校庆贺词

文/刘培华

七秩芳华筑梦未来主题征文(七秩春秋育英才)(1)

欣悉山东煤炭技术学院七十周年华诞,收到校方校庆《邀请函》,甚为感动。本人乃“山煤”的一名普通毕业生,值此校庆之际,母校还记得已毕业41年的学生,并专此诚邀,倍感荣幸,应邀参加校庆活动,且以校友代表致词,万分激动。

山东煤炭技术学院的前身为山东煤矿洪山技校,我是母校恢复高考招生的第一届学生,1980年毕业于电钳二班。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山东煤炭技术学院七十周年华诞,在此,我代表校友谨向母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

岁月流金,往事如歌。多年来,母校以其底蕴丰厚和代有英贤而声名遐迩。一批又一批从母校走出来的人,无不以“山煤”为荣耀并将其精神内涵化融为奋斗的力量。树高千丈发端根本,水流浩荡起自源头。母校是我们情感的切实归宿,母校的老师是我们内心永久的牵挂。校友们无时不在关注母校的发展,闻得近年来母校以终为始,变革图强,根深叶茂,声誉隆隆,成果丰硕,赢得了美好的社会声誉,作为其学生们皆额手而庆,奔走相告。我们衷心感谢历届校领导的英明,敬佩老师们建设学校的感人情怀。

七十载风雨,造就精英无数,七十年沧桑,培育桃李满园。美丽的校园,起航的地方,难忘您,是您孕育了代代莘莘学子;是您给予我知识的蓓蕾;是您赋予我前进的动力;感谢母校的培养,感念老师的恩情。在山煤,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理智,从浅薄走向充实。我在母校所受到的踏实教育,奠定了日后一生工作的坚实基础,此恩永不忘。

山煤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誉,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具有良好办学传统的行业名校。多年来,母校栉风沐雨,饱经沧桑,团结求是,砥砺奋进,博弈前行,永远追求。始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秉承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实践,以育才为己任,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煤炭事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可谓桃李芬芳,英才辈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卓著的光和热,为国家的煤炭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的母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专门培养煤炭技术人才的摇篮和基地。

七十年前,先辈们在这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意气风发,披荆斩棘,播下了煤炭技工教育的种子;七十年来,一代代教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演奏了一首山煤蓬勃发展的凯歌;七十年来,一批批教师呕心沥血,诲人不倦,谱写了一部时代技术教育的华章;七十年来,一届届学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担当了国家建设的精英和栋梁。昨日我以山煤为荣,今日山煤以我为傲。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

七十载风雨兼程,我们历经坎坷,积淀深厚底蕴;七十载沧桑巨变,我们砥砺成钢,铸就英姿飒爽;七十载回首同庆,我们成绩斐然,举杯再续华章!

七十年或许是一个人的一生,但作为山东煤炭技术学院,正值风华正茂、青春嘉年华。回顾过去,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在母校七十周年大庆之际,奉上我最真切的祝福:

衷心祝愿母校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肩负着科教兴国和现代化煤炭建设的重任,教育创新,劈波斩浪,继往开来,蒸蒸日上,行稳致远,再谱华章,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特色鲜明素质优秀的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七十校庆,芳园溢彩,共襄盛举,激情澎湃!

预祝母校70周年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精彩纷呈!

祝全体老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1978年电钳二班毕业生刘培华敬启 辛丑金秋

七秩芳华筑梦未来主题征文(七秩春秋育英才)(2)

作者简介:刘培华,笔名:乡隐居士,57年生,利津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煤矿作协、山东省散文学会、东营市作协会员,《东营日报》特约记者,《利津商业史话》编委,《中国乡村》杂志编辑。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

七秩芳华筑梦未来主题征文(七秩春秋育英才)(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