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

旁观者:协同欺凌和冷漠旁观

韩国校园暴力事件中,除了施暴者和受害者,还有一类群体不容忽视,那就是旁观者。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旁观者指的是校园欺凌事件中的知情人、见证人及干预者。旁观者可分为协同欺凌者和冷漠旁观者两类。

在韩国校园暴力电影中,协同欺凌者往往会协助施暴者捉弄、折磨被欺凌者,或用煽动性的行为鼓动施暴者进行欺凌。而冷漠旁观者,常常把自己置身事外,漠视校园暴力行为,当爆发校园暴力时,大多数旁观者因担心被卷入或遭受施暴者报复,通常会选择冷眼旁观或者离开现场。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2)

在校园暴力中,大部分协同欺凌者和受害者并无主要矛盾冲突,只是因于施暴者关系亲密,为了表现“哥们儿”义气,选择协同施暴者一起折磨被欺凌者,成为了施暴的“帮凶”,他们的存在助推了矛盾升级,助长了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电影《蚯蚓》中,班长李慧善倚仗着家庭权势,成为校园一霸,在班里拉帮结派,宝拉就是李慧善小群体当中的一员。因李班长对子若心生嫉念产生恨意,宝拉便协助李班长对子若进行施暴。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3)

她跟踪子若,并拍下子若和学长交往的视频,此视频成为了子若悲剧的导火索。之后还协助李班长用肢体暴力、语言辱骂等形式胁迫敏京交代出子若的真实家境,帮助李班长篡改口供诬陷子若校园暴力,导致子若被学校开除。

通过这一系列情节设置刻画了宝拉同恶相济的负面形象,暗讽了当下社会不讲原则式的“哥们儿义气”的不良风气。除此之外,协同欺凌者中存在一部分人并无施暴本意,是非自愿的加害者,仅因在一个群体当中,为了合群或迫于压力被迫成为施暴中的一员。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4)

如电影《韩公主》中,42名陌生男子和东允来到韩公主家中开派对,东允被胁迫递给韩公主一杯下过迷药的饮料,使韩公主遭受侵犯。

校霸恭正拿着电棒威胁东允在饮料里下药,并逼东允将韩公主强暴,这一系列情节刻画了东允胆小懦弱的形象。这些旁观者属于被迫施暴者,必须听从霸凌者的指使,否则也会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5)

社会学研究表明,校园暴力事件中,还存在一类人群,被称为冷漠旁观者。这类群体是校园暴力事件中的中立者,对霸凌事件冷眼旁观,不出手阻挠或干预,置身事外,漠不关心。

例如,在电影《妈妈不哭》中,秀敏目睹了好朋友恩雅被侵犯的全过程,即便父亲是一名警察,受害者是自己好朋友,作为侵犯现场的唯一目击证人,秀敏还是选择了沉默,这种冷漠让人唏嘘。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6)

电影《韩公主》中,韩公主被施暴者家长找上门,被逼退学,父母抛弃,无家可归之时,韩公主打电话给了好朋友恩熙,但是恩熙选择了拒绝,最好的朋友无视自己的求助,韩公主最后的希望破灭,选择投身海底。

在电影《怜悯》中,荷娜被学姐世美要挟,被同侵犯学孤立,几近崩溃来到天台,想要跳楼自尽,围在楼下的同学并没有前去阻止,表现得十分冷漠,甚至拿出手机拍照,众人喊“快跳”。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7)

这一系列情节设置刻画了旁观者缺乏同理心、自私的形象,尖锐地讽刺了社会冷漠的现象,凸显了韩国校园道德教育的缺失。

家长:放纵包庇和忽视成长

据社会学调查显示,30%-40%学生的暴力行为,是家庭问题引发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完整性以及家庭的教育观念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失败,是导致中小学校园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根源。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8)

校园暴力题材电影中,主要塑造了放纵包庇和忽视孩子成长的两种家长形象。首先是对孩子放纵包庇、助长暴力的家长形象。此类家长表现为溺爱型,对孩子过度保护,缺少原则性的是非观。孩子犯错时不及时引导更正,包庇纵容的同时也滋长了其心中的恶念。

在韩国校园暴力电影中,施暴者的家长形象塑造地非常鲜明,可以很直观看出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间接导致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9)

电影《韩公主》由真实事件改编,韩公主惨遭43名男同学轮奸,迫于舆论被要求转学,转学后好不容易从阴影中走出来,生活开始恢复平静。但突然某天施暴学生的家长闯进韩公主的教室,逼迫其签下谅解书。

施暴者家长诬陷韩公主是为了钱主动勾引她们的儿子,言语极其污秽。从“今天是他的生日,我都没能给他煮海带汤,都怪你这死丫头!”这一系列对白和动作,凸显了他们极度自私,毫无人性可言的形象,也侧面展现了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引发观众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反省。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0)

电影《蚯蚓》中,校园一霸李慧善出言侮辱李子若的残疾父亲,甚至先动手伤人引起争执。李慧善的父母无视孩子恃强凌弱的霸凌行为,非但没有主动调查事情的真相,反而利用学校高管的身份,安排学生做伪证,以此来辞退子若。

影片通过这一系列情节构建了李慧善父母自私自利、包庇纵容的形象,也暗讽了李慧善的父母扭曲的“金钱至上,权势至上”的价值观。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1)

电影《妈妈不哭》中,高中生恩雅第一次遭遇轮奸后,3名男同学的家长要求见面私了,想要通过拿钱解决问题,且态度十分强硬。这些家长身为女性对恩雅的遭遇丝毫没有恻隐之心,对自己的孩子的罪行非但没有愧疚之心,反而还为孩子寻找借口推卸责任。

影片通过这一系列行为方式,塑造了极度自私、放纵溺爱的家长形象。其次是家庭不完整、忽视成长的家长形象。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家庭不完整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冷漠、偏激冲动的性格,缺乏社交能力,和朋友相处困难。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2)

一旦遭遇变故,很容易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此外,常有父母为了生活奔波忙碌,无暇顾及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忽视了孩子的成长,不能对孩子的行为采用及时有效的干预,于是为校园暴力的发生提供了契机。

侵犯在韩国校园暴力题材电影中,校园暴力事件受害者的家长的形象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不完整或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常常因为忙于生计,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3)

在电影《优雅的谎言》中,中学生千智患有抑郁症,敏感脆弱,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常年遭受班里同学的排挤、语言暴力,她的母亲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需要负担2个女儿的生活,整日忙于生计,忽视了她的成长。

在千智遭受校园暴力时,没能及时开导和安慰,最后酿成自杀的悲剧。电影《蚯蚓》中,李子若和脑瘫父亲相依为命,父亲靠摆摊卖卖内衣袜子来维持生计,在子若遇害求助时,父亲忙于招待客人,而未能及时接到子若的求助电话。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4)

电影《我们的世界》中,李善家庭贫寒,性格内向,父母每天为了维持生计早出晚归,李善被同学语言冷暴力,在班里被排挤,导致李善没有朋友,心灵倍感孤独。

在韩国校园暴力电影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家长最终呈现出一种“以暴制暴”的复仇方式。当自己的孩子受到侵犯后自杀,此类“小人物父母”想要借助司法讨回公道,当腐败的司法体现无法保护受害者,甚至警察、检察官和施暴者们同流合污企图包庇罪犯时,法律和道德鞭长莫及,受害者家长除了“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方式,别无他法。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5)

在电影《蚯蚓》中,李子若长期被校园霸凌,最后选择自杀,她的父亲拿着她的日记作为证据去警察局,却被劝退,最后选择了以暴力的形式血洗那些欺凌过自己女儿的人,原本善良的李父将硫酸泼向女校霸的脸上,将侵犯子若的男生杀害后用鱼钩钩住他的嘴巴,像“蚯蚓”一样沉入河底。

在司法不公、政府当局不作为的背景下,“杀人复仇”成为对抗恶人的审判,是正义对待不公的反抗。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6)

电影《妈妈不哭》中,银雅被校园混混赵翰多次侵犯,最后割腕自杀,赵翰的家长企图用解决,买通警察局,污蔑银雅是“主动勾引,为了骗钱”,最后司法求助无门,银雅妈妈不顾一切,以暴制暴的方式为女儿讨回公道。

韩国校园暴力电影通过对家长形象的塑造,反映校园暴力背后的家庭原因,家长的教育方式、自身素质,以及家庭是否完整,对孩子的关心程度,都对孩子成为校园暴力对象有着直接的影响。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7)

教师:师德败坏和虚伪冷漠

影视作品的教师形象是观众认知“教师”这个群体最直接的方式,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多以无私奉献、圣洁崇高的形象出现。

近年来,韩国电影中出现了不少教师的负面形象,如性格扭曲、见利忘义、道德败坏等,甚至体罚和虐待学生,教师的这些恶劣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韩国校园暴力电影中的教师形象主要表现为师德败坏型和虚伪冷漠型。首先是师德败坏的教师形象。电影《熔炉》中,校长和在校教师严重违背师风师德,道德沦丧。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8)

校长李江硕道貌岸然,以慈善来伪装其阴暗,长期侵犯残障侵犯儿童,以“砍头杀人”来威胁学生,并纵容和包庇在校职工对学生进行毒打、侵犯、鸡奸等惨无人道的恶劣行为,令人发指。

他们买卖教师职位收取好处费,且收买保安、护士做伪证,和政府权力集团相互勾结。此外,在影片《蚯蚓》中,校领导相互勾结,包庇官僚子弟,逼迫学生做伪证,诬告受害者李子若霸凌同学,勒令子若退学,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力。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19)

教育界的腐败,教师的功利以及师德的败坏等现象由此可见一斑。其次是虚伪冷漠的教师形象。在韩国校园暴力电影中,存在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遇事推诿毫无责任感的教师。

在电影《韩公主》中,当韩公主遭受侵犯后,校方并没有替她发声寻求真相,而是怕受牵连,非但没有对施暴者进行正当教育,反而强制作为受害者的韩公主转学。

日本拍摄的校园暴力电影(韩国校园暴电影中)(20)

影片《怜悯》中,珍儿因无法忍受学姐的虐待和欺凌,选择了跳楼自杀。案发后,校方并未对跳楼事件展开调查,第一时间封锁消息,不允许师生过问和调查。因受害者处于底层阶级,无法奋起反抗,校方屈服于权势和利益,对施暴者无限纵容和包庇。

通过塑造教师的负面形象,批判了精英阶层的虚伪和冷漠,也传达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侵犯侵犯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