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多少度需要打退热针(孩子发高烧要打退热针)

孩子发热,最紧张的当属家长了,特别是高热的时候,家长就会慌乱了。夜班儿科医生最常见到的是父母抱着孩子急匆匆的跑过来,气还没喘过来就说:”医生,我的孩子发高烧了,好怕他烧坏脑,赶紧给我打退热针”。真的有退热针打吗?应该怎样正确的处理孩子的发热问题?

发烧多少度需要打退热针(孩子发高烧要打退热针)(1)

退热针是什么

真的有退热针吗?并没有。孩子能用来退热的只有退热药。那为什么有些孩子打了针之后很快就可以退热了?其实那些都是激素。人体对药物都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有些孩子吃了退热药不能退热,反而一用上所谓的退热针后就可以很快的退热,原因在于激素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对退热药的敏感度,让它更快更好的起效。

激素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啊!

  1. 减低孩子的抵抗力,这也是不建议给孩子应用激素的最大原因。一旦孩子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反复生病。
  2. 引起孩子的钙流失。激素会引起孩子体内的钙质大量流失,造成骨质疏松,而孩子的骨骼成长又依赖于体内的钙含量是否充足。
  3. 引起肥胖。激素会引起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孩子肥胖。

虽然激素的弊端有很多,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还是可以使用的,比如说严重的过敏反应,哮喘,脑膜炎等。

孩子真的会烧坏脑吗?

孩子有发热的情况,更多家长关心的是会不会烧坏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理解发热是分级别的,分别有低度发热,中度发热,高度发热,超高度发热。

发烧多少度需要打退热针(孩子发高烧要打退热针)(2)

  1. 正常体温,36℃~37.5℃。孩子的细胞代谢比成人更加旺盛一些,所以体温会比成人略高一些。如果孩子的体温低于36摄氏度,甚至低于35摄氏度,是需要到医院及时处理的。
  2. 低度发热,37.5℃~38℃,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温度,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大多数的感冒都会伴随有低热。
  3. 中度发热,38℃~39℃,这是最常见的发热。建议超过38.5摄氏度就可以使用退热药,最好配合温水浴等辅助退热的方法。
  4. 高度发热,39℃~41℃,这是家长最紧张的温度。家长们怕孩子会烧坏脑,于是出现开头讲到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退热针的那一幕,希望孩子的体温赶紧降下来。大多数有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下,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病原体作斗争的情况下都会出现高热。高热是需要及时处理的,防止体温继续上升,演变成超高热,最好的处理方法还是使用退热药。
  5. 超高度发热,41℃以上。41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是比较少见的,一旦出现就是比较危险的,是真的可能出现烧坏脑的情况,因为很多脑膜炎的患儿会出现超高度发热。

所以,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的多数是超高热,孩子一旦出现41摄氏度以上的体温,请不要犹豫,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如果孩子体温只是在38.5摄氏度以下,既往没有热性惊厥病史,我们可以采用温水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

另外,还可以用小儿推拿中退热的王牌绝招——清天河水,位置在孩子前臂腕部至肘部的皮肤处,用我们食指和中指沾少许清水,然后从腕部往前臂方向直推,次数为300到500次。

发烧多少度需要打退热针(孩子发高烧要打退热针)(3)

中医看来,发热并不一定是坏事,它是正气和邪气斗争的过程。孩子和邪气斗争过程中能够通过发热来告诉我们,证明孩子的正气还是比较充足的。

正确使用退热药

孩子发热,最常用的西药退热药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它们的使用方法也要讲究。

发烧多少度需要打退热针(孩子发高烧要打退热针)(4)

  1. 同类退热药使用间隔时间不低于6小时,而且同一种退热药24小时内使用不能超过4次。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的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打个比方,孩子早上5点钟的体温是39℃,吃了布洛芬来降温,可是早上7点30分的时候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9摄氏度,我们就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来降温。
  2. 一般建议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才使用退热药,但是孩子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体温超过38摄氏度就要使用退热药了。
  3. 使用退热药后孩子会出汗较多,注意要给孩子多喝水。
孩子发热了,要控制饮食

这一点很多家长都做不到。孩子生病了,胃肠功能肯定是不好的,胃口会变差,但是家长们并不理解,想着,孩子不吃多点,怎么可以和疾病斗争,于是给孩子吃大量的鱼和肉,孩子不想吃也要硬逼孩子吃几口。这种做法只会增加孩子的胃肠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发烧多少度需要打退热针(孩子发高烧要打退热针)(5)

最后,孩子发热是需要及时处理,但是家长要保持镇定,不可自乱阵脚,正确的使用降温方法,但是要记住,没有退热针。#中医来了##夏季养生正当时#

我是郑医生,一名专注中医育儿的中医师,更多中医育儿知识期待你的关注,也可以私信我询问育儿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