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

最近重看了谭元寿主演的《打金砖》、《连环套》以及《沙家浜》感慨万千。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1)

我觉得综合进行评价,上世纪80年代是谭元寿的黄金年代,但是谭元寿50岁以后嗓音就开始发飘不实了,也有评价说听着有离弦或不在调上的感觉。这个问题年纪越大越明显,也就是说早年间嗓子发飘这个问题是不明显的。但是早年间老先生却并非北京团的主要演员,有马谭张裘赵在前面,谭元寿只能给几位配戏或者在小团演日场,到了自己能主演的时候又只能以《沙家浜》等现代戏为主,所以老先生真的挑大梁的时候,已经是80年代了。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2)

80年代谭元寿虽然嗓子已经开始老化了,但绝对是当时京剧舞台的头牌老生演员,非常值得一看,庆幸的是这个时期谭元寿留下了一些实况录像,使我们现在还可以学习欣赏。

首先谭元寿先生的台风很好,在台上有角儿的气势,也可以说台风火爆。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3)

其次,唱念都给得很足,能要下好儿的地方都会演、唱到位,虽然嗓音发飘但是胜在高腔上的去,有了高腔表现人物的各种情感就自由了很多。例如在《打金砖》时的唱功,虽然60岁时老先生嗓音飘得比较严重的,但是唱的也是水准至少,该要好的地方都能拿下来,让观众听的过瘾,又例如《连环套》报门而入的念白,无论对人物感情的包括,还是吐字发音的技巧都是范本级的表演,而且老先生演起来颇具大角儿的气势,结合来这么一段念,就能要下一个满堂好。

第三,动作边式好看,不论是《定军山》刀花、圆场,还是《桑园寄子》的攀藤登山,又或是《打金砖》的太庙的僵尸、吊毛,在或者《连环套》中的趟马、报门的身段身段等等都十分见功夫,非普通演员能及。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4)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5)

谭元寿《打金砖》身段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6)

谭元寿《打金砖》身段

其实,大家是希望他更像他父亲小谭老板,不是十分像有六分也行。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7)

谭富英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8)

谭鑫培

但是,能说他父亲小谭老板很像他曾祖父谭大王吗?大概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老舍先生就觉得极像,翁偶虹老先生就觉得不是兰亭初拓但可称谭家的跨灶冢孙(这可是超高但客观的评价)。

这里就要提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谭五爷当年说:姓谭的怎么唱都是谭派,这话其实…超级有道理。但这要建立在自己的玩意儿脱离祖荫也立的住的基础上。小谭老板成为一代宗师可不靠他是谭鑫培谭大王的嫡孙,他靠自己的艺术风格。不然为啥尊他老人家为新谭派,后学都想学他不学谭大王呢?并且,真正极致的艺术是不能模仿的,遍地都是模仿者的那就…太大路化世俗化不高雅了。

元寿老爷子,要说唱传统戏唱不过父亲,那没得说。小谭老板的古典艺术气质只属于他自己,天赋,文化素养,对于艺术的理解,丰富的舞台实践和自我修正,时代…元寿老爷子也同样没有辜负他那个时代,可以称为那个时代的顶尖京剧大家。比如很多人也会觉得老爷子的唱很好听啊,毕竟当年的《沙家浜》还是影响巨大的,而且,我个人觉得,《沙家浜》和唐山京剧团的《节振国》,脱离那个时代来看,演出也是能接受的,没有过份的那个时代特有的激烈外露。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9)

强烈建议喜欢京剧的都去看看《沙家浜》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和《节振国》电影版的《看红旗迎风展》这两段,真的放在现在看,也美感十足,一点也没有那个时代过份夸张的感觉。我个人郑重支持《沙家浜》和《红岩》都应该算谭派戏,甚至加上我才发现元寿老爷子也唱过的《节振国》。电影版的节振国原唱特好,可以说唱念做打无一不好,以致给还是小孩子没有喜欢京剧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元寿老爷子那版真的有些地方更好,比如"红旗下入党的誓言回响在耳旁"真的是谭派感的,好听至极,特别感人。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10)

我觉得,在唱现代戏这部分,元寿老爷子做出了适合时代且超越前辈的尝试,也很成功。你不能要求名伶世家一辈儿一辈儿的都模仿父祖,一模一样。说真的,任何一个流芳后世的大师都是需要自己的风格的,因为艺术其实无法复制。一旦你只是像父亲或者老师,哪怕真的一模一样,那,就是二路乃至三路不可能成为一代大师了。歌唱界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有能模仿李双江和邓丽君乱真的,但他们是谁,大概没几个人知道。

所以我觉得综合来看谭元寿老先生,虽然不及谭富英先生的天赋佳音,没有马连良先生的帅气从容,但是老先生的表演有角儿的份儿,舞台效果好,动作边式好看,是位合格且优秀的角儿。大家可以看一看谭元寿老先生 80年代留下的一些录像如《定军山》《连环套》《打金砖》《战太平》《桑园寄子》《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等等,都是佳作(但是嗓子已经开始老化了,这也是实际情况)。

不过对于年轻观众,更多看到的还是谭元寿老先生90年代或更之后的表演,但是正如上文所说,谭元寿老先生晚年嗓子退化很厉害,发飘的情况比较严重。另外60岁以后的做表上也因为年纪的关系收敛了很多,部分人是以这个时期(90年代以后)谭元寿老师的表演来衡量他的艺术,这其实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11)

谭元寿珍贵资料(从沙家浜到打金砖)(12)

对我来说,是不是大师也没那么要紧,反而印象最深刻的是90年代谭元寿先生参加“京剧音配像工程”的配像,先后共为曾祖父谭鑫培、祖父谭小培、师爷余叔岩、父亲谭富英、师父李少春的演出录音以及旧式唱片等配像近百部,为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留下了一份无价之宝。

这才是我钦佩的地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