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故事十二(剃头扁担为啥不长)

人们说到一厢情愿的时候,总是打比方说:剃头挑子——一头热。

山野故事十二(剃头扁担为啥不长)(1)

也确实,过去理发的大多要走村串户,所以他们经常肩着一副小挑子。挑子的一头是架很是夯实(结实耐用)的大马扎,凳腿间却夹置成了带抽屉的小柜子。柜子上边的抽屉可以放置刀、剪、推子(专用的理发剪)和木梳之类的理发工具。下边小柜子里除了放置理发用的围布之外,还可以藏放理发师傅的一些个人物什。

山野故事十二(剃头扁担为啥不长)(2)

挑子的另一头就是个简单的小炉灶,灶膛的木柴总是半着不灭地燃着,烧燎得黑黢黢的铁桶里断断续续地飘着热气,上面反扣着一个大沿黄铜盆,单等顾客随到随理。

说一个人讲的故事或写的文章太短,就会说:剃头扁担——不长。那是因为剃头的挑子总是落着地,所以用短一点的扁担两手便于把持,以免走起路来磕碰。

已往乡村理发多是“葫芦瓢(光头)”,小孩们顶多留个木梳背(前顶留一木梳宽的头发),所以管理发叫剃头,剃头的就叫剃头匠。

山野故事十二(剃头扁担为啥不长)(3)

那时剔头的都是剃“包头”,所谓“包头”,就是村里人的头发由一个剃头匠包下来,专门由他到村上来剃。“包头”一则是省钱,二是不必急着付钱(其实是按男人的人头收点粮食),快到年底时一起给,一时没给上的也可以来年一起算。

他们进得村来并不吆喝,总是在村头树荫下、牛棚边甚或是老粪场上等,固定的地方摆好架势。

等来人坐定了,剃头匠人便磕去烟袋的烟灰,习惯性地甩开围布不紧不慢给来者围上。而后翻开扣在炉灶上的铜盆,舀几瓢半温不热的热水,伸手试试便按下剃头人倔强的脑袋撩洗起来。

山野故事十二(剃头扁担为啥不长)(4)

湿淋淋的头还没擦干,剃头匠便手执剃刀,在炉灶边上挂着的、黑明黑明的辟刀布上“噌噌”地来几下。而后再次按着剃头人倔强的脑袋,只听得头顶“嚓嚓”几声响过,一簇簇湿漉漉的头发便应声撒落一地。

头顶剃光了,刀子开始在脸上游刃有余地、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地扫荡起来。脸庞和嘴唇周边的胡子消灭了,躲在耳朵周围的一些散兵游勇也不放过。这就是天下头等大事,世间顶上功夫啊!

山野故事十二(剃头扁担为啥不长)(5)

他们虽然很是古板,总是用着那套老掉牙的工具,理出的总是那种永远过了时的发型,有时还会给人们光秃秃的脑袋上弄出几道血印子,但憨厚的乡民们对他们总是念念不忘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