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是多少年灭亡的(蜀汉建国时90万人)

(图说三国·蜀汉王朝·政治篇·第33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

蜀汉是多少年灭亡的(蜀汉建国时90万人)(1)

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建立了季汉政权,俗称蜀汉,为了有效区分,我往往称之为蜀汉王朝。蜀汉王朝的一切规章制度,都沿用了东汉时期的制度,其中户籍制度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不过值得一提的事情,东汉的户籍制度存在严重的户口隐匿脱籍的事情。就拿蜀汉王朝来说,人口就存在疑问,那么蜀汉王朝到底有多少人口?

其一:蜀汉王朝真的只有90多万人口吗?

《晋书·卷14·地理志》:刘备章武元年(221年),亦以郡国封建诸王,或遥采嘉名,不由检土地所出。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蜀汉灭亡时《三国志》:“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面对,史上仅有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蜀汉王朝的人口少得可怜。虽然蜀汉王朝在魏蜀吴三国之中,实力最弱,地盘最小,仅仅占据益州一地,但是这样的口户之比,实在难以相信。而且,蜀汉又是如何凭借10万带甲士兵,和90万人口,跟强大的曹魏对抗呢?值得一说,在蜀汉和曹魏对抗的过程之中,往往是蜀汉占据进攻一方,而且失败的次数大于成功的次数。

蜀汉是多少年灭亡的(蜀汉建国时90万人)(2)

再说,建国221年初就有户20万,男女口90万,为何到了263年,还只有户28万,男女口94万,差不多一个世纪,42年的时间,竟然只增长了8万户,4万人,这很明显是有大问题的。由此可见,蜀汉王朝并不是只有90多万人,这个数据存在很大的水平,甚至是很大的隐匿和不实际。

其二:蜀汉建国前大量人口的迁移

从黄巾起义爆发之后,董卓入京之后,中原就一直处于战火纷飞的时代,这个时候的战乱波及面积大,让大量的人口纷纷南迁。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大量人口南迁的开始,江东、荆州、益州等地就是最佳的避风港。

蜀汉是多少年灭亡的(蜀汉建国时90万人)(3)

益州因为战乱不大,社会相对比较稳定,经济也相对比较繁荣,所以成为很多人选择之地,其京兆、冯翊、扶风三辅“数万 家”避乱入蜀,成为刘焉入驻益州的重要力量。当时的益州牧刘焉就凭借这些南迁入益的东州士如法正、董和、邓芝等,和几万东州兵,成功统治益州,先后平定了马相和赵祗等领导的益 州黄巾起义,以及犍为太守任岐与贾龙的叛乱。

其三:以诸葛亮为代表蜀汉内政治理

东汉末年,南中一直是南蛮之地,名义上归属益州之地,实际上也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刘焉没机会管理,刘璋性格暗弱,毫无半点争雄之意,自然也无暇管理,连管理都不怎么管理,自然就难以统计其人口了。直到,蜀汉建兴3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这个不毛之地。但是真的是不毛之地吗?

蜀汉是多少年灭亡的(蜀汉建国时90万人)(4)

不然,诸葛亮从南中收获不少,其中“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至蜀,分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建立一支由青羌为主的无当飞军。还建立庲降都督来管理南中,后来的庲降都督继任者,差不多都坐着同样一件事:不断从南中迁徙出人口,并且掠夺大量的战略物资。

《三国志》: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李)恢身往扑讨,除尽恶类,徙其豪帅部曲。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是费用不乏。

此外,诸葛亮文武兼备,不仅仅六出祁山伐魏,还采取了一些良好的内政治理法令,发展农业,奖励农耕,注重水利,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措施。史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蜀汉是多少年灭亡的(蜀汉建国时90万人)(5)

历史事实表明,诸葛亮治蜀期间,既开发了南中地区,又有发展生产和繁荣社会经济的措施。这个时候的蜀汉如果没有人口增加,实在说不过去,很显然,人口确实增加了,只是被隐匿了。

其四:蜀汉王朝士族对人口的隐匿

蜀汉王朝富裕,战争祸乱并没有使得益州人口减少,还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徙到益州,随着刘璋父子的统治,诸葛亮的南中开发和经济发展,益州人口绝对不止90万这个数目。刘备入蜀之初的九十万人口和蜀汉灭亡时的九十四万人口,仅仅只是当时政府控制的编户数,即真正向政府交税纳赋的人口,益州的实际人口则远不止此数。

蜀汉士族作为政权的基础,荫户的现象十分普遍。

蜀汉是多少年灭亡的(蜀汉建国时90万人)(6)

《三国志·吕乂传》载,诸葛亮死后吕乂曾任蜀郡太守,“蜀郡一都之会,户口众多,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余口。”按两汉人口统计的有关情况看, 蜀郡的人口占益州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假如益州的总人口确实只有九十万左右,蜀郡一郡的人口顶多就二十来万,果真如此,断难出现上万人口隐匿不报,并且自己向政府申报户口的情况。 其实《吕乂传》的记载正告诉我们,当时益州大姓士族隐匿了大量的人口,作为自己的“荫户”。

蜀汉是多少年灭亡的(蜀汉建国时90万人)(7)

总之,蜀汉王朝的真实人口绝不止90万左右,不然又是如何能跟强大的曹魏抗衡呢?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太平御览》《华阳国志》《晋书》《襄阳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