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成语故事及大意(三国成语故事忧公如家)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杨洪传》,时间是在汉末三国时期,主人公为杨洪。原文如下:

十个成语故事及大意(三国成语故事忧公如家)(1)

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六年卒官。始洪为李严功曹,严未去犍为而洪已为蜀郡。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干,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十个成语故事及大意(三国成语故事忧公如家)(2)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杨洪少年时期不喜欢钻研学问,但是他讲诚信、正直、清廉,担忧公事,就像担忧家事一样上心。他侍奉继母非常孝顺。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杨洪去世。起初,杨洪只是犍为太守李严的功曹,但当李严尚未离开犍为太守的职位并到永安担任尚书令之前,杨洪就已经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杨洪门下的书佐何袛很有才干谋略,被推荐为郡吏,过了几年又被任命为广汉太守,而当时杨洪还是担任蜀郡太守。因此,蜀汉的人都佩服诸葛亮很会用人,能充分发挥有才能之人的作用。

十个成语故事及大意(三国成语故事忧公如家)(3)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杨洪为官时的心态,叫做“忧公如家”,意为担忧公事,就像担忧家事一样上心。这也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十个成语故事及大意(三国成语故事忧公如家)(4)

杨洪这个人原本是刘璋时期的官吏,职务并不高,直到刘备夺取益州后,他也不过是犍为太守李严手下的一名功曹。不过,李严倒是很器重杨洪,多次进行推荐,杨洪的职务才被晋升为蜀郡从事。而他的顶头上司就是谋主法正。

十个成语故事及大意(三国成语故事忧公如家)(5)

那么,为什么杨洪又能接替法正担任蜀郡太守之职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诸葛亮。当时,法正虽刘备一起参加汉中之战,与强大的曹操进团争夺汉中。由于前线战事吃紧,刘备数次写信给诸葛亮,要求他火速从益州调派援兵。为此,诸葛亮问计于杨洪。

十个成语故事及大意(三国成语故事忧公如家)(6)

《三国志•杨洪传》载,杨洪的回答是这样:“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应该是这样: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应当马上发兵支援,这还有什么课犹豫的呢?从语气中可以看出,杨洪对诸葛亮的犹豫不决显然很不理解。

十个成语故事及大意(三国成语故事忧公如家)(7)

最终,诸葛亮立刻派兵前往汉中。同时,诸葛亮以法正在前线参战、难以估计蜀郡为名,请求刘备由杨洪接替法正的职务就任蜀郡太守。就这样,杨洪才由益州从事这样的幕僚一跃成为太守。

十个成语故事及大意(三国成语故事忧公如家)(8)

诸葛亮为什么要提拔杨洪,这个问题我以前在文章中提过,一来是杨洪的确有能力,诸葛亮对他很赏识。第二则是诸葛亮利用法正远在汉中之际,趁机削弱了法正的权力。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主要还是内部权力之争的缘故。

参考书籍:《三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