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择困难症的推文(怎样克服选择困难症)

下面的这两个故事,我怀疑是专门编出来讽刺有选择困难症的朋友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于选择困难症的推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选择困难症的推文(怎样克服选择困难症)

关于选择困难症的推文

布里丹毛驴效应:犹豫不定、迟疑不决,是决策过程中的大忌。

下面的这两个故事,我怀疑是专门编出来讽刺有选择困难症的朋友的。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中间,可是为难坏了。左看看,右瞅瞅,分不清究竟哪一堆好。

这头可怜的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大小,一会儿考虑品质,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活活地饿死了。

上面的故事是西方的,在东方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主角换成了狗。

从前,有一条狗经常到寺里去找东西吃。那附近有两座寺,一座在河东,一座在河西。狗听到东寺开斋钟响,就到东寺讨吃的;东寺吃完后,听到西寺开饭钟响,就渡河到西寺觅食。

可是某天不知怎么回事,东寺和西寺同时开饭了。

这条狗听到东寺钟声,就渡河去吃。游到河中心的时候,它又听到西寺的钟声,觉得西寺饭菜比东寺好,于是就掉头往西游;他快游上岸时,又想到东寺点心更可口,于是调头向东游;游了一会儿,又唯恐西寺做的是他最爱吃的包子,去晚了就吃不到了,赶紧转头向西……

这条贪心的狗一会朝东游一会儿朝西游,折腾大半天,筋疲力竭沉到水底去了。

当然这两个故事都只是笑话而已。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也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择,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如果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有人把决策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我们没有理由说驴比狗更愚蠢,也不能说狗比驴愚蠢,如果说愚蠢,我们有时比驴和狗都蠢。

否则的话,古人也不会说出“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这么沉痛的总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曾经对3000多名遭遇重大失败的青年人进行调查访问,最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犹豫不决位居30多种失败原因的榜首。

“布里丹毛驴效应”是决策之大忌。在职场上,我们经常看到考虑周全的教师爷,最后打不过喜欢尝试的冒失爷,就是因为教师爷想得太多,失去了机会。当我们面对两堆同样大小的干草时,或者“非理性地”选择其中的一堆干草,或者“理性地”等待下去,直至饿死。前者要求我们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运用直觉、想象力、创新思维,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案进行抉择,以“有限理性”求得“满意”结果。

首先,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严格执行一种决策纪律。不能人云亦云,缺乏主见,这样是不可能做出正确决策的。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兄弟两个射雁的故事吧。就是这个道理。

再者,不要总是试图获取最多利益。过高的目标不仅没有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反而由于目标定得过高,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束缚决策水平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多数环境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水平做支撑,一味地追求最高利益,势必将处处碰壁。

最后,在不利环境中不能逆势而动。当不利环境造成损失时,很多人急于弥补损失。但是,环境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环境变坏,机会稀少的时候,如果强行采取冒险和激进的决策,或频繁的增加操作次数,只会白白增加投资失误的概率。

把眼前的机会抓住了,把手头的事情办好了,就意味着胜利,意味着成功。与其在那里陷到选择困难症中不能自拔,绞尽脑汁地编织出一个又一个方案,不如面对现实,抓住机会,竭尽全力,把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办好。

说一尺不如做一寸,先下手把第一步做好吧!一动手,就少了很多牛鱼不决(南方口音)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