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

1620年9月6日,明朝第15位皇帝朱由校在北京登基。而此时,明帝国这艘巨舰已如同朽木,正一步步滑向深渊。

去年3月(万历四十七年),明军遭遇萨尔浒惨败,万历皇帝朱翊钧不但输光家底,还把辽东的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了努尔哈赤,最可悲的是,附属国朝鲜也弃主而去。

14个月后,藏在深宫长达48年的朱翊钧离世,留给侯任皇帝朱常洛一个烂摊子,可朱常洛在位不足一个月,就因沉迷女色,用“红丸”大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年,明朝是个多事之秋:君王频繁更迭,辽东被动挨打,军队缺饷短粮,朝内派系林立,一眼望去毫无生机。

就这样,历史把接力棒交给了朱由校,这一年他16岁。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1)

朱由校画像

熟悉明史的大都知道,明朝除朱元璋外,每位皇帝在登基时都有一段波诡云谲的故事,其中,朱由校也不例外,而且更独特。

万历四十八年,朱翊钧已无力主持大局,于是在遗诏中嘱咐,要求及时册立皇长孙,可仪式还没来得及举行,一下就迎来了短暂的朱常洛(明光宗)时代。

朱常洛极是点背,一生38载,4岁就开始经历长达15年的“国本之争”,当获得太子位后又坐了19年的冰毡一一母亲遭囚禁,20岁还不能出阁讲学,父亲不顾母子的死活,一门心思投进郑贵妃香酥的怀抱,把她的儿子朱常洵宠上了天。

原以为,崎岖坎坷会使朱常洛不走寻常路,但他依然掉进了纨绔的大坑一一嗜酒如命,玩尽天下女子,性格暴戾,居然将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活活打死,以致朱由校在16岁之前依然没有学习的机会,朱常洛一样继承了父亲的冷酷。

更可笑的是,母亲过世后,朱由校由父亲的一个“选侍”抚养,朱常洛断气那天,和弟弟朱由检一同住在乾清宫,偏偏这个李选侍想挟帝自重,还制造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移宫案”。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2)

朱常洛画像

九月初一,朱常洛驾崩,不过,遗诏中明确指出由皇长子朱由校即皇帝位。

既然事情已板上钉钉,按理不该出什么幺蛾子。

于是,大臣们哭罢老皇帝,接着来到朱由校的卧室前求见,把他请到文华殿行礼,然后将其送回慈庆宫。

第二天,遗诏公布,那么抚养朱由校兄弟的“李选侍”就该搬家了,可这时却发生了意外,李选侍硬是在乾清宫拗着不动,理由如下:

1:曾哺育过朱由校兄弟,劳苦功高;2:先皇在世时,答应封她为皇后,这件事后续必须落实;3:再不济,也要尊她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批阅奏章,决断朝中大事。

为李选侍出谋划策的名叫李进忠,这个人就是日后的明朝巨宦魏忠贤。

与此同时,吏部尚书周嘉谟和御史左光斗奏请李选侍移宫无果,持着硬牌遗诏的朱由校也迟迟上不了岗。

朱由校懵了,不过,更懵的还是朝中的主流一一东林党一一他们给李选侍下最后通牒,但李选侍态度强硬,如果不答应以上条件,乾清宫就是她的家。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3)

李选侍剧照

双方剑拨弩张,没有商量的余地。连御史杨涟、刘一燝等到乾清宫哭灵也被拒绝,李选侍占着最后一块阵地,拉锯之间,和坚定的朝臣整整胶着了5天。

关于“移宫案”,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失去朱常洛这棵大树,毫无背景的李选侍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前朝那些百变心机的大臣呢?

李选侍哪是这帮老臣的对手,而他们对付李选侍的办法也非常简单。

九月五日,大臣们不再忍耐,命东宫伴读王安把朱由校从乾清宫里抢出来,安置在太子别宫,第二天便拥簇着新天子御奉天门,在文华殿即了皇帝位。

李选侍秋水望穿、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抱着亲生的皇八妹移居到哕鸾宫。

1620这个年份很有意思,8月前为万历四十八年,8月至年底为泰昌(朱常洛的年号)元年。

回到移宫案,有人说,该案的幕后主使是曾经横行宫廷的郑贵妃,她不想放弃权力,唆使李选侍演了这么一出,然而她并不知道,时时已易,更何况,她们的对手此时正如日中天。

其实,郑贵妃和李选侍只是两只过河的卒子,面对强大的东林党和历史大势,她们的行为无异于螳臂挡车。

几天后,哕鸾宫突发大火,李选侍母女好不容易逃出火海,不久宫中盛传:李选侍差点上吊,皇八妹几欲投井。为此朱由校不得不下旨澄清,在这里,我们可以想像,朱由校身后的那双无形大手有多么可怕。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4)

哕鸾宫

东林党登上了天启朝的前台,杨涟任兵科都给事中,次年升左副都御史,不到一年,连升六级。

赵南星退休多年后复出,出任天官吏部尚书。高攀龙、邹元标、左光斗等东林党人也坐着火箭飞升,一时间,内阁六部被东林党把持,明帝国仿佛有了点复苏迹象,所以历史把这一段称为“众政盈朝”。

客观讲,之所以迎来“众政盈朝”,是因为朱由校变成了东林党人的影子。

然而,后世对明朝皇帝却有评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说明一个个绝非软蛋,朱由校也如此,因为他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收拾乱局,重振河山。

为稳住阵脚,1620年9月12日,朱由校下令捉拿引起萨尔浒惨败的李如柏,同时任命辽东巡抚都御史袁应泰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撤回在前线饱受争议的熊廷弼,跨出了整顿辽东的第一步。

接着,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朱由校特封魏忠贤的哥哥为锦衣卫千户,封儿时的奶妈客拉拉为奉圣夫人,不久,魏忠贤兄弟将和客拉拉一起变成朱由校的刀斧手。

天启元年(1621年),朱由校决定:赦免齐泰、黄子澄的亲戚和属僚,让他们不再充军戍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否定了齐泰、黄子澄与朱棣在永乐朝的对抗,为那些被拉入黑名单的人指了一条光明的路。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5)

杨涟影视剧照

同年3月,后金军拿下沈阳,总兵尤世功、贺世贤战死,22日,努尔哈赤夺取辽阳,袁应泰也战死,残余部队向山海关撤退,辽东似乎成了个无解的死局。

朱由校痛定思痛,对兵部训谕:国家要文武并重,如今太平日久,将帅视士兵为奴隶,致使豪杰散落,如果要重振旗鼓,必须去山林草泽间察探民情,精心挑选将才。

天启二年(1622年)5月,朱由校又下了两道旨:恢复险些被爷爷鞭尸的张居正的官职,重新录用被灭十族的方孝孺的子孙(或有漏网的),高规格祭葬并追封。

这是朱由校的大智慧,特赦张居正在于拨乱反正,追封方孝孺意在提振寒门学子的信心,这一拨一提像股神秘力量,胜过十万兵马。

期间,朱由校还重用了一个人一一孙承宗一一他的老师,这个人像枚定海神针,对未来辽东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孙承宗最后也被列为东林一党。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6)

孙承宗画像

同年8月,朱由校任命孙承宗为蓟辽督师,亲自携大臣把他送到崇文门外,特赐尚方宝剑,希望老师不负重托,还帝国一个完整的辽东。

事实上孙承宗做到了,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辽东“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不声不响地筑成二百里宁锦防线,让努尔哈赤大伤脑筋。

与此同时,孙承宗和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菜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使辽东形势“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

孙承宗还培养了时任宁前道袁崇焕,日后袁崇焕与皇太极在正面战场展开厮杀,赢得了挽回尊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

不管后世对三人如何评价,至少在那个时期他们稳住了阵脚,换句话说,天启朝的辽东局势没有万历和崇祯朝那么狼狈。

纵然是为了续命,但这算不算是朱由校的功劳呢?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7)

袁崇焕画像

前文提到客氏和魏忠贤,两个人既然是朱由校的刀斧手,在这里也该登场了。

史载,魏忠贤目不识丁,进宫前是个狂放的赌徒,由于欠的账太多,被逼无路给自己下体一刀,只身来到京城混入了大太监王安的门下。

入宫后,王安把魏忠贤安排到魏朝身边,而此时,魏朝和客氏风花雪月,正在“对食〞,为此,魏忠贤千方百计讨好客氏,用娇好的面孔和阔绰的手法最终征服了这个女人。

结果,魏朝被两人联袂做掉,接着客氏移情别恋,让魏忠贤成了自己的心上人。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8)

客氏剧照

其实,明史里魏忠贤的出场有些突兀,在移宫案中他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不料一经改名换姓就成了呼风唤雨的人物一一这或许是客氏的功劳。

明史本纪多处记载,在朱由校心中,客氏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所以她的子侄被大肆荫封,而这些人就成了未来客魏二人以及朱由校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魏忠贤正式走上前台,他和前期太监们惯用的手法几乎一样,把那些遭受排挤的官员招至麾下,争取司礼监,控制朝中喉舌,然后结党营私,排除异已,蒙蔽朱由校,把权力的触须伸往遥远的边疆。

然而,他要对付的敌人就是以杨涟、左光斗、魏大中为首的东林党人,魏忠贤掀起了天启朝惨烈的党争。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9)

魏忠贤画像

最后,杨涟等人受尽屈辱和折磨,在狱中含冤而死,他们可称为明朝最硬气的勇士。但一部分东林党人常常利用四年一度的“京祭”排挤浙、齐各党官员,而且还在富庶地区拥有大量田产,同时极力反对朝廷对富人加赋又是为什么呢?

反观代表皇权的阉党,首先承认他们是祸害,然而这帮人让国库增收,解决边防的粮饷问题,还成功扭转了辽东的颓势。

两党之间的区别在于,阉党成员缺物少件令清流不耻,而东林党也无非是穿着华丽外衣背后却干着极其龌龊的事。

难怪,崇祯皇帝在亡国那天狂呼“文臣误国,个个可以计杀”一一史称,明朝亡于嘉靖或万历,其实归根结底亡于那些人面善心、丧尽天良的东林党人。

在这一点上,朱由校火眼金晴,敢于采取非常措施整顿乱局,他的智慧远超万历皇帝和日后的崇祯。

这个10多岁的少年,看似云淡风轻,其实政治眼光超群,手腕铁血,强硬无比。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10)

朱由校影视剧照

接下来,探讨另外一个问题,朱由校为何被后世极度黑化呢?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或缘于他的一个特殊爱好一一做木工。一般而言,皇帝指点江山、驾驭朝臣、开疆拓土才是王道,可朱由校偏偏热爱木工,还乐此不疲。

这或许就是他被后世嘲笑和黑化的原因之一。野史记载,说朱由校花天酒地,荒废朝政,放任阉党,让魏忠贤背着他干了不少骇人听闻、伤天害理的事。

另说他没有文化,连奏章也看不明白,下发的圣旨文理不清,让文臣武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被魏忠贤牵着鼻子走,活脱脱一个傀儡皇帝。

然而在笔者看来,朱由校醉情于木工,并成为一名高手,足见其心灵手巧,思维缜密,怀揣着大局。最后给崇祯皇帝留下的财政盈余和不可小觑的强兵就是有力的佐证。

另外,孙承宗、毛文龙、袁崇焕等让后金军吃尽苦头才是最大的原因。还有,朱由校深知,天启朝的东林党并非纯粹的清流,而看似乌烟瘴气的阉党也没有世人描述的那么不堪。

所以,当他在对朱由检交待后事时才会说出:“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样的话。

只可惜,朱由检最后一刻才醒悟,也许两兄弟在泉下曾无数次讨论过这个问题。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11)

崇祯皇帝影视剧照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在客、魏二人的陪伴下泛舟桥北浅水处。一时兴起,命近侍换小船去湖中荡漾,突然狂风乍起,小船四处摇晃,朱由校跌入水中,从此落下病根。

为续命,朱由校不停地服用霍维华进献的“灵露饮”,最后导致全身水肿,不治而亡。成为朱厚照之后明朝第二个因溺水而死的皇帝。

不知这是巧合还是阴谋,8月21日,朱由校对皇后张嫣和朱由检交待完后事,死于乾清宫,在位7年,年仅23岁。

两位溺水而亡的皇帝结局惊人的相似——没有留下子嗣,身后都是兄终弟极,而且都被后世黑化得面目全非。

明朝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明朝第15位皇帝)(12)

朱由校影视剧照

让我们尊重正史,看一看明史对朱由校的评价:明自世宗而后,钢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也。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