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战绩(老将黄盖献一计本为自保)

(说历史的女人——第685期)三国中出现过许多妙计,不过妙计的谋划者都是那些谋臣们,比如郭嘉、庞统等。但是在三国中最重要的一计,其谋划者却非手无缚鸡之力的谋臣,反而是一位纵横沙场的战将,此人便是东吴的老将黄盖。

黄盖战绩(老将黄盖献一计本为自保)(1)

一:关于黄盖以及黄盖献计的相关事件粗略回顾:

对于东吴而言,黄盖是最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公元190年,孙坚举兵的时候,黄盖已经追随,尤其在征伐董卓的诸多战役中,黄盖屡立战功。之后孙坚死,黄盖继续效忠其子孙策,在孙策回江东开创事业的过程中,黄盖功劳巨大。孙策死,孙权做了继承人,黄盖则为孙权服务。总之,黄盖忠诚于孙氏三代枭雄,是令人敬佩的。

但在黄盖一生中,最为亮眼的战功,却并不是那些金戈铁马的沙场拼杀,反而是一句话。他说这句话的时间是在公元208年的冬天,地点则是赤壁。事件的起因是曹操轻松获得归降的荆州之后,得荆州水军数万,加上荆州的步骑兵以及攻打荆州的曹军,曹军总数约为20万左右。曹操认为此时正是南下东吴的良机,于是就率20万(《三国演义》中虚构为80万)大军直逼东吴而来。

东吴方面对于曹操的大军,多半都是感到惊慌的,因此主降派的数量比较庞大,但是主战派则更有实力和威望,以周瑜为代表的主战派得到了东吴之主孙权的肯定和支持后,周瑜率军三万进驻赤壁,准备和曹操一决雌雄。

在长江上,这可不是北方的疆场,任由曹军的铁蹄随意驰骋,这水上疆场的主角要换了,它是周瑜的水军。东吴的水军号称天下无敌,这也不是虚说的。在周瑜进驻赤壁的时候,和曹操的水军是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接触的,但是战斗的结果非常明显,东吴水军大胜,曹操正是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才不得不退回到长江北岸的乌林,即今天的湖北省洪湖市,在此驻扎修整。

黄盖战绩(老将黄盖献一计本为自保)(2)

按照曹操的想法,虽然收编了一大批荆州水军,另外曹操之前也带了一批水军,但是这两股水军毕竟生疏,之间的磨合还不太成熟。加上,对长江水域的诸多情况都非常陌生。与周瑜精熟的水军不能相比,所以曹操想驻扎在此,一方面加强训练水军,尽快适应长江的情况;另一方面时值寒冬,对于远道而来的北方将士并不是很有利,加上粮草补给存在一定的困难,以及病疫的散布,都对曹军极其不利。

在诸多不利的情况下,曹操想扎营避战,待到时机稍成熟再战。但是曹操这个计划被东吴老将黄盖看破。结果老将黄盖对主帅周瑜献了一计,说:“如今曹军安营扎寨,一边练兵,一边修整,倘若等到对方准备停当,敌众我寡,则极其不利,如今这局势对于我们而言,不宜僵持,我看曹营的战船都用铁链连接起来,如果我们用火攻,定能击破。”周瑜认为甚好,从其计,之后就是火烧赤壁,曹操惨败。

二:黄盖献计成功之后的结果:

曹操赤壁之败的结果如下:最大受益者是刘备,因为刘备最弱小,甚至是要被灭掉的,却因赤壁之战而起死回生,成了三国鼎立的主角之一。第二受益人自然是东吴,东吴因此战胜利,保住了江东。但是曹操南下受阻后,赤壁之战似乎就成了一个魔咒,导致此后曹操多次南下都没有取得成功。

那么从大历史来看,赤壁之战到底是好的方面多呢,还是不利的方面多呢?后来有史家认为,老将黄盖献一计本为自保,结果却断送了一个即将到来的盛世。那么此话从何说起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方面,东汉历经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消耗之后,东汉的国势已经日薄西山,灭亡是在所难免的结局。古代历史,基本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衰世之后必有盛世。因此,按照历史规律而言的话,在东汉末的乱世后,本该有一个盛世的出现,但是因为黄盖的一计,导致了这个盛世出现了难产,具体在第三个方面说。

第二个方面,东汉之后,出现了一个三国乱世,本该有一位杰出人物重整山河,再造盛世,但是很遗憾,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天下落到了司马懿后人手里,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误会。因为司马氏的政权可以说是踩着曹操的肩膀建立了起来。但是很遗憾,司马氏诸多人物,却没有一个有曹操之雄才大略,根本无力驾驭一个国家,结果是晋朝连一代帝王都没有好好撑下去,就已经弊病百出。后来甚至更是引发了可怕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彻底把中原给折腾了一个底朝天,纯正的中华文明也是从晋开始,变得浑浊。也就说,东汉之后的历史道路走偏了,原因在哪?第三方面来说。

第三方面,晋朝的历史误会可以避免吗?当然可以,这个节点就是赤壁之战。一方面是东汉之必然灭亡,一方面是晋朝之翻江倒海胡乱折腾,在这期间,如果说真正存在过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完美的政权的话,这个政权便是曹操生前统一的北方政权。无论从子民的数量和疆域的面积、以及人才的多寡、经济的富足,还有政谋的得当程度,吴蜀以及其它势力都不能和曹操政权相比。

此外,从东汉末年,到晋朝建立,涌现了非常多的杰出人物,但论真正具有伟大帝王气质和能力的却屈指可数,甚至算到最后,仅曹操一人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经常把曹操和历朝帝王放在一起的原因之一。

曹操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就,而且在整个历史上,都是非常耀眼的,比如曹操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以及文学、书法等。他开创了屯田制,开创了建安文学,开创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模式。另外曹操提倡简朴之风,推崇薄葬。在政治管理上,实行法制。

曹操凭借过人的才干,统一了北方。当时天下能够为之抗衡的势力已经不多,主要势力仅剩东吴孙权、汉中张鲁、益州刘璋、荆州刘表、西凉马腾等。在这五大势力中,荆州和西凉,都先后被曹操所迫,实际上汉中也被拿下。益州刘璋原本是有意投降曹操的。因此,真正难啃的是东吴,不过东吴方面主降的人也极其多。虽然后来周瑜带军来迎战,但倘若不是黄盖献计,时间拖延到来春,曹操的准备更充分之后,周瑜的水军虽然精锐,但是兵力数量悬殊却很大,未必能胜。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老将黄盖所献的一计,曹操攻破东吴的几率将大大提升。而曹操一旦破东吴,接下来的战事将非常顺利,捎带灭掉刘备,继而吞并其它几股势力,肯定是更加容易。而曹操一统天下,是最有可能开创一个盛世的。这对大历史而言,绝对是一种更加正面和积极的进步,要强国晋朝建立数百倍。

黄盖战绩(老将黄盖献一计本为自保)(3)

​可惜的是,黄盖一计导致曹操错失了唯一一次击破东吴的机会,还促成了最被动的“三足鼎立”。所谓天赐良机只有一次,曹操在丧失了公元208年吞并东吴、继而一统天下的机会之后,再也没有如此良机了。而这对于当时的各方势力而言,似乎是好事,但从大历史来看,却并非好事——因为曹操本可一统天下,开创一个盛世,因为曹操有这种能力。而在继强汉之后,再来一个盛世,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总比一个晋朝和以后的乱世更好更有益。

参考资料《三国志黄盖传》《武帝操传》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