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是如何学诗的(这三首诗我们应该怎样用)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当中比较精彩的一个片段。香菱对诗歌写作技巧的感悟和运用给我们很多的启迪,教师如果带领学生品味分析香菱创作的三首诗歌,体会三首诗歌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理清三首诗歌写作艺术的递进过程,就可以把文本的主要内容情感主题概括揭示出来。

香菱是如何学诗的(这三首诗我们应该怎样用)(1)

我们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从语言入手,让学生体会啊这三首诗歌语言表达的表层和深层含义,从而推断出三首诗歌艺术表达水平的层层递进,形成对香菱学诗的完整评价。这里我们重点分析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这是一首让人拍案叫绝的诗,从绘景到抒情、从结构到立意、从眼观到神思,这首诗都给人以内心的撞击和情感的共鸣,香菱将自己起伏的身世、满腹的哀怨,借助一轮明月倾吐之、畅想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这两句既是月亮从外观到实质的展现,也是香菱对自己身世命运的感叹,身处大观园,自己的容貌才情与众家人毫不逊色,可是颠沛流离的生活给自己内心带来的伤痛谁能知晓,心比天高、命如纸薄,自己抗争的结果就是低头认命,抬头生活。

香菱是如何学诗的(这三首诗我们应该怎样用)(2)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前半句呢,作者放任思想纵横千里,再放眼通白的月色之下,听到的是一片捣衣之声;后半句回归现实,在鸡鸣之时静观天空的一轮残月。前半句是虚写,让旷寂的月夜有了生命的质感,后一句是实写,半轮弯月、鸡鸣机、打更声都是可眼观耳闻的,而且突发出一种孤独凄凉落寞的心境。“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前一句有一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月”的感觉,宽广的江面、高远的秋月、悠扬的笛声包裹着打鱼之人,孤寂的内心望月闻笛,更让人渴望灯火,炊烟构筑起的家园。后一句中的“红袖”在古代特指美女,如元代时关汉卿说道“唤上驿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尊罍”,而美女倚栏而望,常作思念忧愁状。宋朝时周邦彦在一落锁这首词当中说到“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香菱聊借打鱼人月夜闻笛、美女倚栏望月表达自己内心思亲思乡的愁苦。这才有了最后两句的“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香菱借嫦娥之心说出了天下离人的心愿。

香菱是如何学诗的(这三首诗我们应该怎样用)(3)

诗歌创作和作者的生活阅历、语言感悟、情感共鸣密切相关。香菱虽然学识不高、涉世甚少,但坎坷的生活遭遇,天生的语言悟性,饱满的情感世界为她提供了很好的写作铺垫。在黛玉的牵引和点拨之下,香菱一下子把自己融入到诗歌的天地之中,感受着诗歌创作的痛苦与快乐,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所以说是三首诗歌,三个层次、三种境界,这不但是香菱学诗的发展过程,更是香菱悟事通理的心路历程。香菱用一种接近疯狂的方式逼迫自己和诗歌一起成熟。

以上只是孙衍明老师解析香菱学诗的截取片段,要了解更全面更精彩内容,可点击链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