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有一句话(最近热议的孟子的一段话)

最近,各大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起因是有网友发文称,其记忆中在中学学习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原文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却发现如今的中学语文课本里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人’还是‘斯人’”迅速引起网友热议,据媒体相关调查显示,17万人认为记忆中所学为“斯人也”。

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到底是“是人”对,还是“斯人”对,本文要着重披露的是,国学造诣渊博的毛泽东主席对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这段话,从学生时代起就非常推崇,视之为至理名言,并且将这段话送给自己的小女儿李讷作为“座右铭”。

孟子中有一句话(最近热议的孟子的一段话)(1)

李讷,是毛主席和江青的唯一女儿,1940年8月3日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名字取自孔子《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49年进入北京后,李讷在育英小学读书,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59年,李讷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

1965年7月,李讷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时,作为父亲,毛主席将自己喜欢的四句话送“幺女”作为“座右铭”。

这四句“座右铭”,第一句就是孟子的那句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屈指算来,毛主席将这段话送给“幺女”李讷作“座右铭”,距今已经57年了!从相关的资料考证,毛主席送给李讷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也就是说,毛主席倾向于“是人也”

毛主席送给李讷的“座右铭”,另外三句是: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在命运的迎头痛击下头破血流但仍不回头。”

孟子中有一句话(最近热议的孟子的一段话)(2)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段话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记述孟轲言行以及他和当时人或门弟子相互问答的书。­

孟轲是孔子以后儒家一大派,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因此他被称为“亚圣”,意即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孟子是邹国人,即今天山东邹县东南郊。孟子出生时,距离孔丘的死将近一百年,不但看不见孔丘的学生,连孔丘的孙子子思、曾孙子上都未赶上。孟子所从师的可能是一位不著名的儒者,因此他自己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学成以后,便出游齐、魏、滕等国,向当时诸侯讲“仁义”,讲统一天下的方法,讲治国的政策。可是当时诸侯只是表面尊敬他,心里却认为他的那一套“迂阔”,不切合实际。孟子七十多岁时,不再出外游说,和他的学生万章、公孙丑之流著述《孟子》七篇。­

《孟子》七篇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东汉时的赵岐作《孟子章句》,把每篇分为上、下,则七篇共十四卷。­

孟子中有一句话(最近热议的孟子的一段话)(3)

孟轲

毛主席少年时代在“六年私塾”生活中,对儒家“四书”之一的《孟子》自然是熟读成诵的。­

少年毛泽东一段“对对子”的佳话,就涉及到《孟子》里面的内容。­

1903年的夏天,正在私塾读书的毛泽东,见户外天朗气清,趁塾师不在,便与同学们一起到附近的池塘里游泳去了。­

塾师回来后恼怒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他想了一个责罚的新办法——对对子。他出了上联:“濯足”,学生们都在思索,才思敏捷的毛泽东却对出来了:“修身”。塾师很满意,就免了一场责罚。­

1957年11月,毛裕新(毛泽东私塾同学)到北京跟毛主席回忆起这段趣事时,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

“对了,‘濯足’对‘修身’。这个‘濯足’,就是洗脚。《孟子·离娄上》讲:‘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楚辞·渔父》中说:‘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那个‘修身’就是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礼记·大学》讲:‘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生以‘濯足’批评我们不该玩水,我们说这样可以‘修身’,可以锻炼身体,又提高修养,先生当然不责怪我们,拿我们没有办法了。”­

毛主席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引用《孟子·告子下》中的这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段经典揭示了艰难困苦对一个人成长成才乃至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道理。

青年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在《讲堂录》写道:“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表达的思想和孟子的这段经典名言是一脉相承的。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曾对方强、李银桥等多人谈过孟子的这段话。1943年4月9日,毛主席将孟子这段话中的句子随手拈来,在给陈毅的信中写道:“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中有一句话(最近热议的孟子的一段话)(4)

1960年12月25日,毛主席与几位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谈话时说:“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我就受过压,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我就在一个房子里,两三年一个鬼也不上门。我也不找任何人……

1962年1月30日,毛主席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作了长篇讲话,其中谈到:

“降到下级机关去做工作,或者调到别的地方去做工作,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个地方去呢?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和研究许多新鲜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我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的益处。不信,你们不妨试试看。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在这两次谈话中,毛主席用自己“受压”的亲身经历和司马迁的一段话,阐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与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段名言所表达的思想,互为表里,交相辉映。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主席对于孟子,和对待孔子一样,也是批判的基础上,肯定其合理、进步、积极的一面。他曾在一篇关于“人性”问题的通信上批示说:­

“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孟子所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对毛主席“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孟子的“民本主义”在毛主席思想中得到了高度的升华。毛主席历来把相信人民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无穷的智慧,又依靠这些智慧去领导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一生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相信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每个中共党员入党的宗旨、毕生的”座右铭“,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人民爱戴的领袖。­

孟子中有一句话(最近热议的孟子的一段话)(5)

毛主席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动力。他说:­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在《愚公移山》一文中,毛主席把人民比作上帝:“我们感动了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人民。”毛主席这种人民群众观,是旧中国旧社会人民谋求解放的真理,是民族解放的时代精华。而­孟子所说的“民为贵,君为轻”,只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在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成千上万群众通过天安门广场,向他高呼“毛主席万岁”时,毛主席俯下身来,用发自肺腑的声音高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毛主席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是心心相连,毛主席总是把自己融汇在人民群众当中,而人民群众必将世世代代爱戴和缅怀自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卢志丹原创,欢迎转发,谢绝抄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