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收获(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文转载自【韦海生】,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收获(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

放在书桌上的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经旧得发黄,可我仍舍不得丢掉。

因为它是11年前我升为部门经理时,老大给公司每一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赠书,扉页上还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字。

这本书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读了两遍,写了不少读书笔记,还多次向别人推荐过,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好书。

可当我提到这本书时,对方的第一反应都认为它是一本专为企业中高层而写的企业管理类书籍,教他们如何管理别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收获(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

其实不是,它讲的是如何让管理者管理好自己,使工作更有成效。

就如德鲁克在前言中所说的:「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可能让读者的理解偏离了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

另外,对「管理者」这个词也要理解清楚。

它不是特指任何一个有头衔的人,也不是管很多人才能叫管理者,实际上它包含我们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比如为人父母者管理孩子,自己管理自己,都可以叫做管理者。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做到管理的有效性,关键不在于有效地「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地「管理自己」,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

那么,管理者如何做到有效性,或者说如何做到卓有成效呢?我分几点简单说一说。

一、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

关于如何记录时间,你可以参考格拉宁《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只要读一两篇别人的读书笔记就了解了,在此我就不必赘述。

比起了解,最重要的是保持记录时间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检讨——时间用在哪里了?它是否有效?

一个月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消耗非常混乱,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许多没有意义的小事上了。

接下来将时间记录拿出来,逐一问自己:「这件事情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不会有任何影响,就果断取消它。

第二个要问自己的是:「时间记录上的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做又不影响效果?」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自己就可以拿定主意要不要去做。

第二个问题是将不必亲自处理的事交给别人来做,而既简单又不会为难他人的方法是付费外包,又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我工作上的外文资料都是在 fiverr.com 找人翻译的,便宜又省事,关键是自己做不来。

比如每篇 500 字左右的英文资料翻译成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只需花费五美金就可以很地道地翻译出来,这远比上淘宝上找人翻译划算得多。

二、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有效的管理者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会经常问自己:「我做好这件事情,能对他人或团队有哪些贡献?

他强调的是责任。可是大多数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更多的人把勤奋当作成果,只会埋头苦干。

不重视贡献的人,即使位高权重也只能算是别人眼中的「下属」,相反,一个重视贡献的人,即使他只是一名基层的员工,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

因为他能对整个组织有所贡献。这是有无重视贡献的区别,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两种人在眼界和格局上的差别。

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说的不仅在企业组织的层面上,也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就拿运营微信公众号来说吧。

有的人单纯爱好写作,有的人是为了赚钱,有的人则是为了扬名,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真正能够把眼光放在利他上的人并不多。

三、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

公司招聘人才,创业者寻找合伙人等,面临的第一关是如何选人,其次才是如何用人。

其实选人的标准很简单,知道他能够做什么就行,而用人就有讲究了。

如果一个管理者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么他所领导的团队将会很平庸。

还有的管理者还会认为别人的才干对他是一种威胁,他的组织会更糟糕,这样的管理者我还真见过不少。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收获(卓有成效的管理者)(3)

有不少的中小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是以人事主管的喜好出发,看到比较顺眼的就录用,看不顺眼的就直接淘汰出局。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部门内随便设一个职位,选人时符合最低要求即录用,其结果自然都是平平庸庸的人选了。

那么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究竟应该怎样用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不至于陷入平庸的陷阱呢?主要有如下四个原则:

1、不要设置一个常人不能胜任的职位,即不要把一个职位设计得过于完美。

2、对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且涵盖要广。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由于涵盖很广,人们才可以把与任务相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3、在用人时,先考虑某人能够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也就是说,管理者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得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考虑时绝不会只限于这个职位。

4、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总之,用人所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是一个组织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任何一个人,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四、要事优先

要做到卓有成效,就必须学会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来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一个人如果要完成很多件事,尤其是非常艰巨的大事,没有任何秘诀可言,一定要说秘诀,那就是:每次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这样做的结果,除了能把事情做好之外,所用的时间也会比别人要少很多。

我们要把事情做到卓有成效,就要学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不要兼做其他事情,待完成了一件事之后,再根据情况的变化,集中精力做下一件事。

当然,要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就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什么和先做哪些工作,把最重要的那件事情放在前面,优先去完成,管理者的工作才可能卓有成效。

五、有效决策

做决策是一个管理者的基本工作,也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

但决策并不能常做,因为一家公司不可能天天需要做决策,否则这个管理者就不称职。

我们知道,每一次做决策,都会对一个组织或企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一个决策如此重要,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能等闲视之,尤其做重大决策的管理者,稍有差错就有可能自寻死路。

可要有效地决策,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只要认清决策五要素,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句话说,就是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必要的妥协,以便该决策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被贯彻的行动。

5、重视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在做决策时,要防止个人偏见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决策者或管理者的见解,不能带有个人偏见,需要独到而充满智慧的见解。

当然,管理者的见解,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修炼才能获得,不是轻而易举学会的。如果管理者具备了这种见解,那么他将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六、小结

我读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大的收获不是明白了「一次只做一件事」、「记录自己的时间」或者「重要的事情优先」等在「术」层面上的道理。而是主动去了解作者彼得·德鲁克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以前说过,书本是死的,它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人才是知识与智慧的载体。

而对彼得·德鲁克的深入了解,才知道他之所以博学多才,并非天分过人,也不是生而知之,而是有自己的读书方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收获(卓有成效的管理者)(4)

比如德鲁克每两三年都给自己设定一个阅读主题,在这个时间段内集中火力阅读大量与此主题相关书籍,打通该领域

在几十年间,他涉猎了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政治理论、历史及哲学等众多知识领域,并常有洞见。

后来我就有样学样,也制定了一年深读一个领域的大量经典书籍,争取做到跟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交流时,对方看不出我是业余的,或者达到写专栏的水平。

这些年我的主题阅读主要集中写作、读书方法、金瓶梅、王阳明和周易。

这些主题花了我几年时间,虽然现在说不上很专业,但我能在别人面前说:这个我懂。

这便是我读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大的收获,在此真诚地向你推荐这本好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