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的十大问题(2022年裁员潮的背后)

裁员的十大问题(2022年裁员潮的背后)(1)

2022年,“裁员”或弥漫贯穿一整年,成为人们讨论的主旋律

据新浪报道,截止4月30日,国内共4650家A股上市公司里,有1697家企业进行裁员,裁员总人数超过90万人。

那么,今年上半年因裁员被推上热搜的企业都有哪些呢?

“特斯拉裁员”、“腾讯裁员”、“阿里裁员”、“京东裁员”、“美的裁员”、“B站裁员”、“有赞裁员”、“理想汽车毁约校招生”、……

裁员的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经营出现问题使然,前者很显然后者是大部分企业裁员的主要原因。要么是战略上扩张的失败,出现了一滩“问题业务”,换来的结局是一线人员的大量涌入,随后又大量地裁出。要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当,导致组织结构臃肿,内卷现象愈发剧烈,人均产出骤降,被迫大量裁员。

裁员风波映射组织人效问题

以美的为例,5月19日,美的集团被传“要裁员50%,有的事业部已全裁”,传闻称“美的集团今年以来的优化动作没停过,目前已经进行到第2轮裁员,618之后会进行第三轮裁员。”对此,官方回应“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提高经营业绩”也坐实了存在裁员动作。

通过年报可以发现,2021年美的的收入增速是四年来的新高,但由于原材料、海运费等价格上涨的行情原因,以及人员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的内部原因,导致近十年来,公司净利润增速跌到个位数。

人员规模的快速扩张,而人效水平迅速下降,将致使利润增长乏力甚至出现利润负增长。

我们来看一组美的近年来的员工增长数据:

2012年美的员工数量为99539人,至2017年员工数量为101826人,仅仅增加了2000多人。但是从2018年开始,每年新增员工的数量都超过万人,也就短短四年时间,员工数量达到了17万左右,人员增长超过70%,人均创收大幅下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的今年大规模裁员的原因了,本质上是要提高人效。

2018年新增员工12939人;

2019年新增员工20132人;

2020年新增员工14342人;

2021年新增员工16560人

企业大规模扩张,要重点关注人效管理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而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

随着组织变大,容易出现销售收入不见长,成本见长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利润进一步压缩,企业要么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要么引发大规模核心人才流失导致企业一蹶不振……

所以,想通过扩大规模实现企业发展的经营者,当务之急是梳理业务、盘点人效、搭建培训体系、确定招聘画像。简而言之,就是进行人效管理。

如何做人效管理,提升人效呢?

以某影视制作企业为例,业务主要是承接甲方广告传媒相关服务,服务方式主要是后勤创意团队给甲方独立服务的项目制形式,短短半年时间,创意团队从1个团队增长到了4个,每个团队包含创意总监、脚本策划、视频拍摄、后期剪辑、花絮制作等成员,当前经营者遇到的问题是:

1、除了销售人员,后勤服务团队无法通过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

2、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人员虽然越来越多,但业绩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人工成本的攀升,利润增长乏力。

3、员工培训沦为形式,培训结果对团队业绩增长或利润营收没有直接帮助。

4、人才招聘困难,试用期辞退员工比例高达60%,经常出现人、岗不匹配的问题。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经营者让团队使用数字化系统进行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在服务实施过程中除了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效率,还会记录团队和成员的过程性信息和数据。如:周期内承接了哪些项目,每个项目业绩金额,每个项目的分工事项负责人与工作进展,每个人在每个项目投入的工时和开支成本情况等。

裁员的十大问题(2022年裁员潮的背后)(2)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通过企业数字化系统进行人效数据的分析(如下图),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并统计每个团队的整体和个人在周期内的业绩产出、支出成本、业绩创收、人效指标,通过数据看板能够直观看到一定周期内(月/季/年)的团队、个人的人效指标排名情况。

业绩创收=业绩产出-支出成本

岗位人工成本产出效益=业绩产出/支出成本

当团队或个人的业绩创收>0时,说明团队或个人在周期内是给公司带来收益的,反之,企业是亏本的。

岗位人工成本产出效益排名越高的员工,从企业资金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性价比是最高的。

因此,通过人效管理的数字化系统,经营者能够对非销售岗人员进行统一且可量化的“好坏”分析,也能直观的知道当前企业各部门人效健康现状。

裁员的十大问题(2022年裁员潮的背后)(3)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裁员的十大问题(2022年裁员潮的背后)(4)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那么有了这些人效数据后,如何落地提高人效呢?

首先,基于人效数据和排名情况,经营者能够发现人效高的团队和个人。基于此,经营者和团队负责人能够对优秀人才进行深度的画像分析,包括员工特征、工作习惯、工作方法等维度的深度调研,直到找到人效高者与人效低者的核心差异。

接着,基于核心差异进行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针对人效低的员工进行差异点的员工培训,让培训能够真正赋能员工,提高个人人效,从而提高整体人效。

再者,经营者或团队负责人可以辞退低人效的“差”员工,并且在招聘环节能够基于高人效画像进行精准招聘,提高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从而降低试用期员工流失比例。

通过不断的优化,最终可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绩效考评简单化、招聘流程高效化,人才培养有效化。当企业达到高人效水平时,人员的扩张就能带来实实在在的高利润。

裁员的十大问题(2022年裁员潮的背后)(5)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以上为深度调研后提出的观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转发,多谢支持!

如有疑问,可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关于我:

格老师专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十余年,擅长从企业经营角度提供解决方案,将企业人、财、物、事以数据信息方式呈现,实现过程把控、成本控制、人效提高,实现更大盈利。

咨询、交流企业人效管理落地,可在头条APP内,进入我的个人主页,点击菜单栏“数字化”,或私信我进行沟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