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1)

明仁宗张皇后,在儿子明宣宗英年早逝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佐8周岁的明英宗朱祁镇打理朝政。明英宗在张皇后去世之后闹出的“土木之变”,破坏力太过巨大,对比之下,重用贤臣的张皇后就越发显得有能力,为此,张皇后便得到了“女中尧舜”的称号。

大抵正统数年,天下休息,皆张太后之力,人谓女中尧舜,信然!

——《古穰杂录》

但史书中都故意回避了一个人——明仁宗的宠妃郭贵妃。郭贵妃为明仁宗生了3个儿子(应该还生有女儿),但是,仁宗死后,郭贵妃却被殉葬了。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张皇后的主意。

今天,就通过史料来看一下,张皇后有没有这么心狠手辣。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2)

01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闰九月二十一日,17周岁的朱高炽被封为燕王世子,同一天,兵马指挥张麟的女儿,被册为世子妃

张皇后的出生年份不详,只知道她出生在四月初七这天。朱高炽出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张皇后应该比他小1岁、或者是同岁。由此推算,张皇后应该出生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或洪武十一年(1378年)。

张皇后的父亲张麟是河南永城人。《明史·外戚传》说张麟“洪武二十年以女为燕世子妃,授兵马副指挥”。但《明史·后妃传》、以及《明太祖实录》中,均明确记载了朱高炽是在“洪武二十八年”被封为世子。不过,可以看出,张麟是借着女儿被选为世子妃的机会,才被封为兵马副指挥的,所以,张皇后并不算是官宦人家的子女。

张皇后的哥哥张昹(ǎi)在“靖难之役”中帮着朱棣这边打仗,凭军功被擢升为“义勇中卫指挥同知”,之后又被升为指挥使。

彭城伯张昹卒。昹河南永城人,太皇太后之兄也。太宗起兵靖难,昹随军征,进克大宁等处,擢义勇中卫指挥同知,寻升指挥使。

——《明英宗实录·卷之四十三》

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初四,随着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张氏也跟着被册封为皇太子妃。

《明史·后妃传》记载:张皇后平时对公公婆婆服侍得非常周到,深得公婆的喜欢。可朱高炽呢,却因为弟弟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时常在朱棣面前挑拨离间,再加上朱高炽长得很胖,胖到根本不能骑射,导致朱棣对朱高炽日益不满,甚至一度想要改换太子。

后始为太子妃,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太子数为汉、赵二王所间,体肥硕不能骑射。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

可《明太宗实录》中,却没有相关记载。不得不说,《明史·后妃传》大多借鉴了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内容,因为《胜朝彤史拾遗记》中,就将朱高炽没有被废,归功于张皇后会讨朱棣的欢心。而毛奇龄本人,就参与了《明史》的编撰工作。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3)

与其说朱棣是因为张皇后才打消了废黜太子朱高炽的念头,倒不如说,他本就没打算换太子,而因为孙子朱瞻基,就更不会改换皇太子了。

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初十,朱瞻基作为太子的嫡长子,被朱棣册封为皇太孙。这年,朱瞻基只有12周岁。

丁卯。上御奉天殿,命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

——《明太宗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

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看好嫡长孙当储君。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朱高炽当年也像朱标一样,死在了其父亲前面,估计朱棣也会将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

另外,从朱棣为皇孙朱瞻基选皇太孙妃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朱棣并不会被张皇后这个儿媳妇所左右。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想要给自己的宝贝孙子朱瞻基定个媳妇。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便向朱棣推荐了永城县主簿孙忠的女儿孙氏——即后来的孙贵妃。朱棣没有拒绝,将孙氏留在东宫,让当时还是太子妃的张皇后负责照料。

永乐八年,太宗皇帝豫为上择配。彭城伯夫人,永城人,今皇太后母也,言于太宗曰:孙氏有贤女。遂选入宫,命皇太后育之。时十余岁,天性贞静,孝敬恭顺,宫中皆称其贤。

——《明宣宗实录·卷之三十九》

可到了朱瞻基成婚的年纪,朱棣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让朱瞻基娶胡善祥为正妃,而原先内定为皇太孙妃的孙氏,却被降为了皇太孙嫔。

上已长,太宗皇帝选济宁胡氏配上,又以孙氏贤命嫔于上。

——《明宣宗实录·卷之三十九》

朱棣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卦,不但朱瞻基接受不了,张皇后肯定也蒙圈了。孙氏虽然是由张皇后的母亲推荐上来的,但张皇后肯定也是同意的。估计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朱瞻基死活都要废了胡善祥、改立孙贵妃为皇后时,张皇后没有极力反对。张皇后只是觉得胡善祥也挺无辜的,所以,即便胡善祥被废了,她这个婆婆还照样善待她。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4)

02

朱高炽在对待自己正妃上,显然比他父亲朱棣要差那么一截。朱棣虽然也不止徐皇后一个女人,但朱棣4个儿子中,前3个都是徐皇后所生;5个女儿中,前4个也都是徐皇后生的。

而朱高炽一生有10子7女,其中,只有 3子1女是张皇后生的。与张皇后在同一时段内频繁生孩子的,还有李贤妃。

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初九,张皇后生下了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

永乐二年(1404年)二月十七日,李贤妃就生下了朱高炽的第2子朱瞻埈。

永乐三年(1405年)正月初十,张皇后生下朱高炽的第3子朱瞻墉。

李贤妃也在这一年,生下了朱高炽的第4子朱瞻垠(yín)。但这个儿子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十月十三日薨逝,只有16周岁。明成祖朱棣挺喜欢这个孙子的,追封朱瞻垠为静乐王,谥“庄献”,并为其辍朝3天。

壬寅。皇第四孙瞻垠薨。上深悼之,辍视朝三日,赐祭,追封静乐王,谥曰“庄献”。王皇太子第四子,母李氏。王资禀明秀,孝友夙成,自幼頴悟好学,喜儒术,为人谦和恭谨,左右近习无所假借,闲暇攻为诗文,上及皇太子皆爱重之。薨年十七,葬昌平宜山。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四十二》

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十六日,张皇后生下了朱高炽的第5子朱瞻墡,即后来的襄王。这位王爷是张皇后的儿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一直活到成化十四年(1478年),享年72周岁。

永乐七年(1409年),张皇后生下了朱高炽的长女,即后来的嘉兴公主。

同年,李贤妃生下了朱高炽的第7子朱瞻墺。

永乐十一年(1413年),李贤妃又生下朱高炽的第7女真定公主。

这样算起来,李贤妃也生有3子1女。

李贤妃的家世背景,史书中没有记载。而张皇后与李贤妃应该也没什么矛盾。尽管李贤妃与张皇后是轮着生孩子,但朱高炽对于这个早年就跟了她的女人,感情应该一般,证据就是:仁宗登基之后,只封了李氏为贤妃,地位低于郭贵妃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初八日,册妃张氏为皇后,郭氏为贵妃,李氏为贤妃,赵氏为惠妃,王氏为淑妃。

——《明仁宗实录·卷之四》

这个位列众妃之首的郭贵妃,进门时间应该比李贤妃晚。但她的出身却很好。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5)

郭贵妃的祖父,是开国功臣、已故的武定侯郭英。郭贵妃的大伯郭镇,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初六,娶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儿永嘉公主。

庚午。以郭镇为驸马都尉,尚第十二皇女永嘉公主。镇,武定侯英之子也。

——《明太祖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八》

郭贵妃的父亲郭铭,是武定侯郭英的次子。郭铭的妻子徐氏,是徐达的叔叔徐成的女儿。郭铭有2子2女:长子郭琮、次子郭玹;长女即郭贵妃,次女是汉王朱高煦的庶妃。

时瑛(郭英)二女孙,长为皇太子庶妃,次女汉王庶妃。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十四》

郭贵妃的生卒年不详。不过,据郭贵妃的大弟郭琮出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推算,郭贵妃应该出生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这样可知,郭贵妃比张皇后小十几岁。

郭贵妃在永乐七年(1409年)生下朱高炽的第8子朱瞻垲;在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十七日生下第9子朱瞻垍(jì);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又生下第10子朱瞻埏。

明仁宗对郭贵妃家很是照顾。郭贵妃的祖父郭英死后,按理说,其爵位应该由郭贵妃的伯父郭镇这一支来继承。但明仁宗登基之后,却让郭贵妃的弟弟郭玹袭了爵。郭镇的妻子永嘉公主对此一直都忿忿不平。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初一)命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郭玹,袭封武定侯。

——《明仁宗实录·卷七》

可怪就怪在,明仁宗朱高炽去世之后,郭贵妃是殉葬的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6)

03

明仁宗朱高炽在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去世,七月初二,明宣宗朱瞻基就给5位皇庶母上了谥号:郭贵妃谥曰“恭肃”,王淑妃谥曰“贞惠”,王丽妃为“惠安”,谭顺妃为“恭僖”,黄充妃为“恭靖”。

谥皇庶母贵妃郭氏曰恭肃;淑妃王氏曰贞惠;丽妃王氏曰惠安;顺妃谭氏曰恭僖;充妃黄氏曰恭靖。

——《明宣宗实录·卷之三》

郭贵妃去世没多久,同年闰七月十三日,郭贵妃的长子滕王朱瞻垲也薨逝了,年仅16周岁

庚戌。滕王瞻垲薨。王仁宗皇帝苐八子,母贵妃郭氏,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册封,至是薨,年十七。

——《明宣宗实录·卷之五》

这一家子去世的时间点都太诡异了,天下难道真有这么巧的事?

《大明会典》记载,明仁宗有3个妃子葬在了金山,还有4个是从葬献陵。

献陵七妃,三葬金山,餘俱从葬。

——《大明会典·卷之九十》

可当时被明宣宗上谥号的,明明有5个人。也就是说,其中有1个殉葬的妃子,并没有从葬献陵。

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宛署杂记》中有载,仁宗那3位葬在金山的妃子分别是:李贤妃、赵惠妃、张敬妃

献陵妃:恭静贤妃李氏、恭懿惠妃赵氏、贞静敬妃张氏,俱葬金山(献陵妃七,余俱从葬)。

——《宛署杂记》

李贤妃没有被殉葬,是因为她生有3子1女;赵惠妃生有1女;而张敬妃则比较特别,她在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初七,才被册封为妃,没有生育子女。按理说,张敬妃符合殉葬的条件。但据说张敬妃最后得以活下来,是因为家族背景:她的爷爷张玉在“靖难之役”中救过朱棣的命;她的父亲是太师英国公张辅;她的姑姑又是明成祖朱棣的昭懿贵妃。

又上未崩前之两月,曾封张氏为敬妃,为荣国忠显王之孙,今太师英国公辅之女,册文中赞美甚备,亦不从殉,盖以乃祖父勋旧特恩也。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7)

明代的沈德符,就对于郭贵妃被殉葬,感到很不可思议。像郭贵妃这样,地位仅次于皇后、生有3个儿子、且家世也不差的,是无论如何也轮不着殉葬的。沈德符不禁发出疑问:难道是郭贵妃与明仁宗感情太好了,自愿殉葬的?

况贵妃所出,有滕怀王、梁庄王、卫恭王三朱邸,在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

不过,郭贵妃殉葬之后,明宣宗在宣德二年(1427年)四月二十五日,就让郭贵妃的弟弟郭玹署宗人府事。

宣德四年(1429年)三月二十日,明宣宗独独给郭贵妃的次子梁王朱瞻垍(jì)赐钞“十万贯”,而其他5位王爷(包括宣宗的同胞弟弟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在内)只有“五万贯”,只是梁王的一半。

丙寅。赐郑、越、襄、荆、淮五王钞各五万贯,梁王十万贯,循岁例也。

——《明宣宗实录•卷之五十二》

而梁王墓中的那些随葬品,也是相当的奢华。看来,明宣宗对郭贵妃的儿子,其实也没有那么差。

在明朝,上到皇宫、下至平民,丈夫死后,妻子殉节,似乎成了一种惯例。例如,梁王朱瞻垍在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十二日去世时,他的继妃魏氏,原本也是要殉节的,可却遭到明英宗的反对(那时张皇后还活着,或许是她的旨意),下旨让她好好活着,将梁王的2个女儿抚养长大。魏氏这才活了下来,在景泰二年(1451年)三月十七日去世,享年38(虚)岁。

正统六年正月十二日王以疾薨,欲随王逝,承奉司奏,蒙圣恩怜悯,遂降敕旨存留抚养王二幼女,仍主王宫之事。

——《大明梁庄王妃圹志文》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8)

04

《明宣宗实录》中有记载,朱瞻基喜欢将军国大事说给张皇后听。但这并不是说“张皇后是幕后操盘手”。朱瞻基登基时,已经26周岁了。而张皇后所在的时代,不是唐朝、也不是北宋,而是对女人限制诸多的大明朝。如果朝中大事都是由张皇后裁决的,那估计大臣们都要跳起来了。

皇太后慈仁隆至,每见上,则忻然,从容询及政事及所平决。上敷陈明达,皇太后喜动颜色。凡军国大政必禀命。

——《明宣宗实录·卷之三十六》

张皇后在朱瞻基在世时,都无法限制他那广泛的业余爱好,只能在儿子去世后,将原先那些供他娱乐的东西全都罢黜。

初宣庙崩,太后即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禁中官不差。

——《古穰杂录》

张皇后对娘家人,倒是管控得很严。宣德十年(1435年)二月十五日,已经当上太皇太后的张皇后,给自己的大哥彭城伯张昹、弟弟张昇(shēng)写信,让他们不要议政,只需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按例参加早朝,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二兄自今惟朔望朝参,凡有政议,悉勿与闻,惟二兄亮之。

——《明英宗实录·卷之二》

二月十八日,大学士杨士奇等人认为,张昇不仅有才干,而且为人公正,不是那种会徇私的,便向张皇后提议:真没必要为了避嫌,就禁止张昇参政议政。但张皇后没有借着梯子往上爬,还是拒绝了杨士奇等人的建议。

杨士奇等言于太皇太后曰:都督张昇,平日存心公正,非其余可比,令议国事,诚出公论,况昇历事,列圣皆知其贤,每有巡幸,必命留守,伏惟太皇太后无以亲凡弟为嫌,仍令与议军国重事。命下不从。且令写敕戒之。

——《明英宗实录·卷之二》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9)

《明史·后妃传》中说张皇后在当太皇太后时期,一直有压制太监王振。

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

王振是什么时候开始执掌司礼监的?可不是在张皇后去世之后,而是在宣德十年(1435年)九月,也就是明英宗登基后8个月。

(宣德十年九月)是月,王振掌司礼监。

——《明史·卷十·本纪第十·英宗前纪》

既然那时候是由身为太皇太后的张皇后代为执政的,那选司礼监掌印这样的大事,肯定轮不到明英宗一个小屁孩做主。而执掌司礼监的王振,其作用就和万历年间的太监冯保一样,是后宫与大臣之间的传声筒。《皇明祖训》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后妃不许群臣谒见”,所以,后宫要想与大臣交流,基本只能靠太监。

《明史·宦官传》只说王振“侍英宗东宫”,并没有告诉大家,王振在伺候英宗之前,是伺候朱高炽的,而且貌似很得朱高炽的喜欢。

振性资忠厚,度量宏深,昔在皇曾祖时,特以内臣选拔事我皇祖。深见眷爱,教以诗书,玉成令器,委用既隆,勤诚益至。

——《明英宗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

所以说,张皇后当太子妃的时候,就已经认识王振了。这也就是张皇后会选中王振的原因。

可王振这个人,人品确实不怎么样,会背着张皇后搞些小动作。张皇后也防着他。李贤在《古穰杂录》中就有提到,张皇后时常派太监去内阁,检查王振是否有按照她的吩咐让阁臣们商议要事。如果发现王振有绕开内阁、独断专行,张皇后便会训斥王振。

每数日,太后必遣中官入阁,问连日曾有何事来商确,即以帖开。某日,中官某以几事来议如此施行,太后乃以所白验之。或王振自断,不付阁下议者,必召振,责之。

——《古穰杂录》

张皇后在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病逝,享年63周岁左右。

仁宗的郭皇后是怎样的人(被誉为女中尧舜的明仁宗张皇后)(10)

结束语

在明英宗罢黜殉葬制度之前,后宫之人为皇帝殉葬,是很普遍的事情,那些被迫殉葬的嫔妃的家人,还都以此为荣,所以,郭贵妃有子而殉葬,在当时,并不会给张皇后带来任何的污点。这要是搁在其他朝代,张皇后肯定会被说成是心狠手辣的女人了。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