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英雄人物实力排行(这可能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战斗设计)

作为张艺谋导演的拥趸,春节大年初一第一场便是观看的这部《狙击手》。总体观感便是这是一部各方面皆在水准之上的作品,战争之下的男性群像戏,描写的是中美两个狙击小队“互狙”的故事,尤其是狙击战斗的设计,很有层次,可以说是我近几年看过最精彩的一场狙击战斗戏,相当硬核。

张艺谋电影英雄人物实力排行(这可能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战斗设计)(1)

《狙击手》和以往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不同,聚焦的不再是人山人海的战场大场面,没有多少狂轰乱炸,电影讲述的是援朝时期的“冷枪冷炮运动”。1952年,志愿军总部发出指示:“在与敌对峙状态下,对敌之小群目标及一般目标,每日指定值班的特等射手专门寻求射击目标,这将给敌人甚大杀伤。”换句话说,便是鼓励和出动狙击手对敌人进行狙击骚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用一杆不带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枪击毙214个敌军的“上甘岭狙神”张桃芳、用206发子弹击毙203个敌军的“冷枪英雄”邹习祥,都是当时我军涌现出来的著名狙击手。

电影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除了章宇饰演的五班班长刘文武,便是最后扛起五班大旗对敌继续狙击战的爱哭鬼大永。大永的人物塑造原型,应该便是张桃芳,一个新兵蛋子,出乎意料的用一把步枪对战敌人的狙击枪、完成了大量杀敌,成为了军中的狙击之王。

回归到电影本身,电影最大的亮点,当然是高质量的狙击战戏份。影片做得最出色的地方便是做到了战术上的精准体现以及每一个战士都在战斗中发挥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战斗细节方面,我就简单提一点:美军在基地的时候,有一个士兵换子弹的画面,士兵在拿出弹匣的时候,会把弹匣在自己的头盔上敲几下,这其实是一个战斗技巧,可以理顺弹匣的子弹,避免在实战的时候,供弹出现故障。

在战术方面,美军采用了“围点打援”。救活了我军一名受重伤的侦查员,然后放在雪地之中作为诱饵,引诱更多的志愿军战士前去救援,从而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我军在狙击战里,采用了“引蛇出洞”和“赶鸭子上架”。两位战士在战壕之中假装挖土,引起尘埃和动静,让美军狙击手忍不住开火打向战壕,对方开火的瞬间也暴露了位置,于是我军躲在其他角度的狙击手便能出其不意地对其进行狙击,这便是引蛇出洞,班长刘志武和大永用这个法子分别一枪解决了对方一位狙击手,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方狙击小队的实力。

张艺谋电影英雄人物实力排行(这可能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战斗设计)(2)

“赶鸭子上架”则是我军面对不利狙击角度,无法有效狙击美军的时候,两名狙击手轮番进攻和对方“对狙”,通过对方的缓冲,瞄准机会击毙对方。班长刘志武和大永也是如此合作,成功地狙击了对方一名狙击手。

张艺谋电影英雄人物实力排行(这可能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战斗设计)(3)

最后大永和美军狙击小队最后一个狙击手约翰对决的时候,还是用了“后发制人”的战术,破解了对方的“瞒天过海”。约翰用头盔、狙击枪、白雪三者搭建了一个假人作为诱饵,自己躲在了另一个方向进行狙击,在较远的距离之下,一旦大永开错了枪打在了假人身上,基本上就等同于丢了性命,好在大永一直等到对方开火之后才开枪,假人可以伪造,但假人不能开枪,不会有火光,寻着枪发出的火光,大永击杀了对方的神枪手约翰,这场对决也堪称一场高质量的对狙。

除了在战术安排上,影片做到了非常的精细,在整场战斗里,对敌我双方的每一个战士,都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聚焦。伤亡统计精确到参战的每一位战士,美军的“7个火”,5班的众人,每一个战士的阵亡,都会对双方实力产生巨大的影响,我甚至在观影的过程中记住了这一场战斗里美军的战损实况:7个美军狙击手,班长先开枪击毙了一位,然后班长和大永采用引蛇出洞击毙了两位,接着他俩用赶鸭子上架击毙了一位,班长舍身炸死了一位,最后两位则在坦克上被大永击毙。

张艺谋电影英雄人物实力排行(这可能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战斗设计)(4)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以小见大,聚焦个体的战争,影片甚至能让观众记住战场上每一位战士的阵亡场景,这无疑是十分考量导演和编剧功力的,很显然,《狙击手》做到了这一点。

一个半小时的观影时长,几乎都是战斗场景,节奏还能非常快,观音完整部影片,我只想说,张艺谋导演在春节档,给各位影迷们,奉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针锋相对的狙击对决,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之下别样残酷的一面。

(文/星夜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