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

炎热的夏天,走在校园里,觉得自己热到鬲虫亻七

寒冷的冬天,出个门迎面就是刺骨的寒风,一颗热爱学习的心都冻结了……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2)

可假如我们浙大校园有了地铁……那这些可都不用发愁啦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3)

设想一下,如果浙大有了校园地铁,早晨可以和被窝多缠绵一会儿,中午下课不用饥肠辘辘地,走好长一段路才到食堂,上课赶场再也不用担心迟到,觉得能够开心到飞起。

这不,来自我校人文学院的研究生李欣楠,就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开脑洞设计了一份,校园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示意图。

这套“浙大校园地铁系统”,响应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号召,解决了师生出行难、出行贵的老大难问题,并且发泄了设计者暑假里无聊的情绪。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4)

是不是很期待呢!

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西溪校区地铁系统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5)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6)

各位乘客

欢迎乘坐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校园地铁

10分钟西溪美食打卡线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7)

玉泉校区地铁系统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8)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9)

玉泉校区的地铁系统更加发达

设计了多达9条线路!

吃的吃的,你在哪条线上呢~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0)

之江校区地铁系统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1)

之江校区作为美名远播的风景名胜区,小礼堂,情人桥,emmmmmm,地铁一路逛吃逛吃,逛逛风景,吃吃狗粮,愉快愉快。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2)

浙大校区探索新手段位的小编,研究完这两张地铁线路,感觉自己升华了,一些站名可是从来都没听说过,据设计者李欣楠同学介绍,其实站点的命名可是大有乾坤!

地铁站名设计原则

1.校内的站点,有正式名称的尽可能采用正式名称。

2.校外的站名,最好能体现浙大特色(比如玉泉校区校外的各种“玉泉系”站名)。

3.不好确定站名的时候,会参考一些历史地名和城市地铁的命名方式(如西溪的“合作社”现已不存,玉泉的“求是知泉”站参考了台北捷运的命名方式)。

4.在命名时尽量不使用西文字母(如“大幽”和“大波楼”,都是U和W的音译)。

不仅取名有讲究

线路的设计

李欣楠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想单纯做棋盘式的线路图,希望图面可以美观,并且实现分流

(*@ο@*) 哇~

原来地铁系统设计里

藏着这么多的学问

赶紧给有才的设计师鼓掌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3)

登登登登,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有才的设计师!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4)

李欣楠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7届硕士应届毕业生&2017级秋季博士新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科学生助理、人文学院研博会副主席等职务。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5)

李欣楠出生在号称“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北方工业城市石家庄,他家最早就住在铁路旁。对于铁路,对于交通,李欣楠有一种特殊的好感,自己也慢慢成了“人文地理迷”,养成了收集公交卡、地铁票、火车票的习惯。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6)

每去一个城市,他都会找机会办一张公交卡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7)

火车票他基本都会留着,甚至会特地买一些特殊的车票收藏

李欣楠和地图同样有着很深的渊源。小时候读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他就对地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他有收集地图的爱好,身边除了有很多城市的商业地图,还有八卷本历史地图集和一些古地图集。能够修读历史地理学专业,他觉得很欣幸,导师杨雨蕾老师的研究方向之一便是古地图学。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8)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19)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20)

家传的启蒙教材《中国历史地图集》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21)

旅游时买来的商业地图,用完后他会收起来做留念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22)

左一 | 李欣楠爱好骑行,喜欢去探索一些陌生的地方

在高中时期,李欣楠就接触了Photoshop。研究生阶段从事一些学生工作时,他又重拾了高中时的兴趣,开始设计海报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23)

此次地铁系统设计,“浙大地铁”logo的设计源自李欣楠的灵光一现:把求是鹰设计成地铁的轨道路基,巧妙融入到“浙大地铁”的Logo中。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24)

贴心的小编再给你看一遍

在绘制地铁地图时,他先用ArcGIS完成地图上的站点选址和线路规划,然后用Photoshop成图。他曾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使用ArcGIS,这是第一次实践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25)

原来设计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啊

认识了我们的设计师

下面让我们进入

十分严肃的设计师答记者问环节!

Q:校园面积这么小,地铁能跑得开吗?

A:首先,从“求是精神”的态度出发,一般城市地铁的站间距在1km-4km左右,而浙大地铁除了S线外,站间距大多在50m-300m左右。所以说,用传统的地铁车型,当然是跑不开了……

不过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嘛。在火车迷圈子中,有一种经典的模型尺寸叫做“G比例”,采用1:20的尺寸缩放。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浙大地铁”所对应的站间距可以放大到1km以上,应该是非常合适的一个选择。

至于怎么把人按照1:20缩放进去乘车,则是下一步需要攻关的问题了……(哈哈哈,小编被逗乐了)

Q:为什么地铁线路不直接沿着道路,按照横平竖直的方式规划呢?

A:这个是个人的考虑吧。一般来说,特大城市的地铁规划适合采用横平竖直的棋盘式网络,毕竟比较直观,而且比较适合后期扩展路网。但是对于校园地铁来说,几乎不存在后期扩展路网的压力,所以路线可以稳定下来,去寻求更优解。

这个线路网的特点是,除去“校域铁路”S线外,任意两条线路都有两两交叉。即无论你身在何处,要去何方,只要在校区范围内,最多一次通勤就可以抵达目的地。虽然在换乘站比较远的情况下,两次换乘可能比一次换乘的距离更近、速度更快,但是我会尽力通过合理的线路设计和站位设计,来改善这一不够好的体验。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26)

小哥哥有话说:“据我所知,也有其他一些学校的设计师们,绘制了自己学校的‘校园地铁’。在这里,我要向其他绘制‘校园地铁’的设计师们致敬,毕竟大家都是在为自己母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而努力,但是,我们还是要争建‘世界一流的校园地铁’。”

这也让我们期待其他校区的地铁线路了呢!

研究地铁设计有名气的外国人(浙大帅小伙用一个暑假设计了)(27)

部分来源:CC98

图片:李欣楠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访:金云云、徐媛

文字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张宸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