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40年前发现病毒 一群缺乏卫生常识的人

第一次鼠疫出现在公元六世纪,称为“查士丁瘟疫”,直接导致了不可一世的拜占庭帝国的衰败,第二次就是大家熟知的欧洲“黑死病”,前后死亡人数达一亿人,一度令西方文明陷入绝境。还有一次就发生在1910年的中国东北。

北极40年前发现病毒 一群缺乏卫生常识的人(1)

黑死病鼠疫

谁也没想到,一个在当时处于内忧外患的国家,一群缺乏卫生常识的民众,居然可以制止住这样一场灾难,也许我们在这次疫情能比较迅速的控制局势,不得不说是有先辈人的经验借鉴。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帮队长在点赞区长按三秒强烈推荐一下,咱们接着往下讲!

灾难的开端

在中俄边界,皮草生意一直是个好买卖,人们发现貂皮难寻,可是“土拨鼠”到处都是呀,它们的毛皮也是又光又亮,经过处理摸起来难辨真伪。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皮草的需求增大,也就吸引了很多毫无经验的“新猎手”,他们只知道染病的土拨鼠更容易抓到,并不知道这些生病的土拨鼠不仅不要抓,更不能食用,哪怕烧透了,做熟了也会很危险。一群业余猎手就这样吃饱喝足,住在了大通铺,满脑子想着赚钱了就可以回家过年了。

北极40年前发现病毒 一群缺乏卫生常识的人(2)

灾难的到来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到了1910年11月初,哈尔滨临近中东铁路的傅家甸,是个典型的“棚户区”,矮小破旧且密集的房屋居住的都是些穷人,十几户人家几乎在一夜之间染上了“怪病”,刚开始大家都没当成一回事,“穷人能抗病”觉得抗上三五天就好了嘛。最开始得病的人都是在火车站干活的男人,早上好好地出门,傍晚回来就开始精神萎靡,发烧、咳嗽、吃不下饭,到了半夜开始咳血痰,第二天可能就变成一具青黑僵硬的尸体,紧接着就是一家老小轮番倒下。

北极40年前发现病毒 一群缺乏卫生常识的人(3)

火车

到了这个时候,老百姓完全没有“疫情”的概念,还在通过跳大S,煮点萝卜水,喝点童子尿等民间偏方治疗。到了11月中旬,鼠疫情况已经波及整个哈尔滨,这种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即使在今天,也会有很多人不当回事,更别说100多年前了,地方当局也只是煞有其事地采取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措施,就这样,到了12月份,严冬下的哈尔滨好似一座死城,疫情丝毫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愈演愈烈,每天早晨路边上都有被褥包裹的尸体,甚至出现了无人收尸,无人通报的惨状。到了12月下旬,这场瘟疫已经有了向南发展的趋势,这才惊动了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也惊动了一些国外大使和记者,他们在报纸上已经推测出这次疫情,极有可能使中国陷入“黑暗时代”,不怪人家这样想,那个时候中俄都在准备“第二次日俄战争”了,各自以疫情为借口,都派兵进入东北地区,别以为这是什么“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实际上就是奔着在东北抢地盘,抢资源做铺垫的。

这个时候,清政府必须指派一个既有医学知识,又有胆识忠勇之人主持东北疫情工作。

北极40年前发现病毒 一群缺乏卫生常识的人(4)

伍连德故居

这就是我们后来称之为“国士无双”的伍连德,1910年的伍连德不过31岁,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这位马来西亚华人抱着一颗爱国的人应邀到了天津,在天津陆军军医学堂担任副监督。在接受了朝廷委派后,伍连德就立刻启程了,带着一支不到50人的医疗队带到了疫情最严重的傅家甸,到了地方伍连德自己都被震惊了,疫情到了这一步,还有很多人对戴口罩,洗手,日常通风等基本的防疫措施不屑一顾。

确定疫情元凶

不管当时情况如何,伍连德都深感身上压力之大,必须立刻采取行动,第一步就是要查明疫病的来历,这需要对患病的尸体进行病理解剖,这件在今天看到十分正常的事,在那个年代确是“天大的难事”,毕竟“身体皮肤受之父母”,第一件事就这样拖了好几天,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下去,最后还是碰巧一个在东北无亲无故日本女人染病而死,才让伍连德得到了这个偷偷解剖的机会,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次病理解剖,通过这次解剖,我们也终于找到了这次疫情的元凶--鼠疫杆菌。

北极40年前发现病毒 一群缺乏卫生常识的人(5)

伍连德

采取措施

鼠疫杆菌可以通过空气飞沫和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直接传播,基于传播途径,伍连德展开了三项防疫措施,直到今天都是十分有效的。

第一个措施就是封城,为了防疫进行交通封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先将傅家甸进行了完全隔离,再依次排序升级,在各个火车站都增设了检疫站,所有来往的旅客,不管什么身份都必须查验,五到七天之后才能放行。虽然在当时难度很大,可是毕竟临近年关,如果不采取强制措施,到时候疫情很有可能就变成全国的灾难。

第二个措施,是设计不同级别的隔离区,分别用白、红、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四个不同程度的区域,分别是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并且所有的房屋都采取燃烧硫磺、喷洒石碳酸溶液来定期消毒杀菌。

第三个措施就是佩戴口罩,这种特制的口罩分三层,外面两层是纱布,中间夹一层吸水药棉,后来还被人们称为“伍氏口罩”。

北极40年前发现病毒 一群缺乏卫生常识的人(6)

口罩

困难重重

经历了新冠疫情,我们都能感觉到这些措施的影子,都知道这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但是在当时实施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首先老百姓对防疫工作的不理解,他们觉得隔离所是个“不祥之地”,活人进去,死人出来。像躲瘟疫一样躲着防疫人员的随访检查,还会把尸体藏起来,就是害怕被“抓走”。为了让老百姓了解和配合防疫工作,当局印制了大量防疫通告,还配上漫画,这些措施都是在中国前所未有的,这种防疫宣传方式甚至在世界上都是首创的。

随着防疫的隔离政策落实,伍连德发现隔离病房不够了,原傅家甸老百姓的房子因为狭窄拥挤,破旧不堪根本没办法作为隔离病房,伍连德又开动脑筋想到了借用一些火车车厢做临时病房,最后向俄国求助,才得以解决这一问题。

比起这些困难,封闭交通的阻碍更大,毕竟马上过年了,交通封锁,商铺就得关门,商家们就联合起来不给防疫工作人员提供食物,即使如此,伍连德也从未松口,没有任何的妥协和让步,也许正是这份坚持,令当时的东三省总督锡良十分佩服,两次上报朝廷,请求拨款,虽然最终只拨款30万两,但是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迅速向各国银行借钱解了燃眉之急。

北极40年前发现病毒 一群缺乏卫生常识的人(7)

隔离病房

就这样,疫情终于有了好转迹象,不过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等着伍连德去解决,那就是他发现郊区的感染者不减反增的情况,一番调查下来,问题出在了郊外的乱葬岗的尸体上,必须彻底杜绝,只有一个办法----把患病者的尸体挖出来集中焚烧,这可真是占了老百姓的“祖坟”,再加上之前种种措施,已经怨声载道了,搞不好会引起暴动,所以伍连德这次直接发了电报求来一道圣旨,就这样,1911年1月30日,在哈尔滨的郊外乱葬岗上,钦差大臣念着圣旨,几百人挥锹铲土,转移了这病患者的尸体,进行了集中焚烧,连同那些“灭村”的废弃农舍一并烧毁。而第二天1月31日就是大年三十,无论什么灾难,年都是要过的,哈尔滨的街道上又响起了鞭炮声,希望可以迎来一个好年景。

可是,也就是这一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彻底覆灭。

经过了近半年的时间,到了1911年3月份,这次鼠疫的死亡人数终于归零了,到了4月中旬,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基本绝迹,4月23日,清政府正是宣布,东三省鼠疫肃清。至此,大约有6万人死于这场鼠疫。

总结:

后世学者提到东北鼠疫,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伍连德这样一位“国士”的出现,中国很有可能会在瘟疫和战火的双重蹂躏下,变成一片地狱。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名字,在110年前的勇气和果决,直到今天人仍给我们力量和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