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的课程,讲“攴”部的五个汉字:“敔、敤、鈙、[壽攴]、畋”。在现代汉语中,这五个字都不常用,甚至都不是通用字。因此,本课的五个字,重在了解。五个字的详情如下:

1、敔。读yǔ。《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禁也。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从攴,吾声。”形声字。本义是禁御。另有一个意义,指一种乐器。

先说第一个意义:禁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与圉、禦音同。《释言》:‘禦、圉、禁也。’”“敔为禁禦本字,禦行而敔废矣。”关于“禦”的解释,请回看第10课。

第二个意义:一种乐器,椌(qiāng)楬(qià)。敔又名楬,连类而及“椌”。椌,即柷(zhù),形如漆桶的打击乐器。徐灏《段注笺》:“许云‘乐器椌楬’者,谓敔即‘乐器椌楬’之‘楬’,故下文以‘形如木虎’四字分析之。”

关于“形如木虎”,《乐雅·释乐》郭璞注:“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jŭ)铻(yǔ),刻以木。”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1)

(敔)

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在乐队中使用,形如伏虎,以竹条刮奏,用于历代宫廷雅乐,表示乐曲的终结。《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弄玉吹笙,寒簧击敔。”

敔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2)

(敔的小篆写法)

2、敤。读kě。《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果攴],研治也。从攴,果声。舜女弟名敤首。”形声字。本义是研治。

《玉篇·攴部》:“敤,研理也。”这与说文的释义一致。研理就是研治。

本义之外,敤还有一用法:击。《广雅·释器》:“敤,椎也。”又《释诂三》:“敤,击也。”王念孙《广雅疏证》:“椎与击同义。”

另外,如《说文》所说,舜的妹妹叫敤首,《汉书·古今人表》:“敤手,舜妹。”《段注》:“首,手古同音通用。”

敤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3)

(敤的小篆写法)

3、鈙。读qí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鈙,持也。从攴,金声。读若琴。”形声字。本义是持;以手按物。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4)

(手按鼠标)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与捦义略同。”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粤语,以手按物曰鈙。”王筠《说文句读》:“鈙,俗作擒。”

鈙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5)

(鈙的小篆写法)

4、[壽攴]。读音有两个:

(一)chóu。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壽攴],弃也。从攴,壽声。《周书》以为讨。《诗》云:‘无我[壽攴]兮。’”形声字。本义是弃。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6)

(被抛弃的小狗)

这里的《周书》指的是《周书》借用为“讨”字。但细检今本《尚书·周书》,并没有“讨”字,只有《虞书·咎繇谟》有:“天讨有罪”句,所以,这里许慎的“周”可能是“虞”,即《虞书》。

这里的《诗》指的是《诗经·郑风·遵大路》:“[壽攴]”今本作“魗”,“无我魗(chǒu)兮,”不要抛弃我啊。

本义之外,它还有两个用法:

(1)讨。《集韵·有韵》:“[壽攴],讨也。”(2)诈。《集韵·号韵》:“[壽攴],诈也。”

这两种用法,典籍均无应用实例。

(二)dǎ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悬击物,悬击。《集韵·皓韵》:“[壽攴],悬击物。”《龙龛手鉴·攴部》:“[壽攴],悬击。”

[壽攴]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7)

([壽攴]的小篆写法)

5、畋。读tiá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畋,平田也。从攴,田。《周书》曰:‘畋尔田’”会意字。本义是平治田地。

看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8)

(畋的字形演变)

“畋”字在甲骨文时已经出现,一侧是田地,一侧是“攴”,合起来会意手拿工具整治田地。直到隶书、楷书,字形基本没有变化。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9)

(平治田地)

这里的《周书》,指的是《尚书·周书·多方》: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孔颖达疏:“治田谓之畋,犹捕鱼谓之渔,今人以营田求食谓之畋食,即此畋。”现在你们还住在你们的住处,整治你们的田地,你们为什么不顺从周王宣扬上天的大命呢?

在古代,捕鱼可以称为“渔”,与之对应的,耕田则称为“畋”。

畋字在本义之外,还指打猎。《广韵·先韵》:“图,取禽兽也。”《书·五子之歌》:“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仍然沉迷玩乐,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来。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10)

(古代打猎图)

畋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660课(说文解字第617课在古代)(11)

(畋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1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